三部性原则是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在音乐作品中具有普遍性,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三部性原则都是在音乐作品中被广泛运用的。
通过对古二段式,三段式以及古奏鸣曲式发展的梳理,来窥测三部性原则的发展历程,通过对三段曲式,三部曲式的详细论述,了解三部性原则在具体曲式结构中的运用,通过其它结构与三部性原则的结合,论证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作品中的普遍性。
三部曲式的特点:
三部曲式在节目将近结束的时候,又提到了“复合曲式”,即大的结构是三部曲式,而在三个部分的第一部分本身,又是一个小的三部曲式,这种大结构中套着小结构的,就是复合型曲式。
假如三部曲式当中,每个部分、尤其是第一部分本身只是个“一部曲式”的话,当然就不是复合型曲式了。
首先,它具有奏鸣曲式的基本原则:1)三部性原则,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部分组成。2)双主题中心原则,有MT、ST两个主题。3)戏剧性冲突原则,MT与ST在材料、性格、调性等方面形成对比。MT右手是歌唱性较强的旋律,左手是伴奏织体;ST是左右手轮流对一个动机重复。4)调性回归原则,再现部中ST虽未回归到主调,但是由呈示部中的B大调换为了A大调,也是符合奏鸣曲式的原则的。
其次它还具有回旋曲式的共同特征: 1)叠部MT再现了三次;2)叠部每两次出现时间以各不相同而彼此相关的插部:B、C、B’,其中B’是B同一材料在不同调性上陈述。
之所以说更偏向于奏鸣曲式,基于以下原因:
1、看主、副部之间的部分起连接作用还是起总结作用。若起连接作用则偏向于回旋曲式,因为连接的大量运用是回旋曲式所特有的;若是总结作用则偏向于奏鸣曲式,因为奏鸣曲式的副部之后通常有个总结。此乐章副部之后的音乐材料是起结束作用而不是连接。
2、运用了插部还是展开部是区别奏鸣回旋还是回旋奏鸣的一个重要因素,若使用展开部则奏鸣性质强,若使用插部则回旋性质强。此乐章运用的是展开部而不是插部。
综合以上原因,足以说明此乐章是一个很典型的回旋奏鸣曲式。此外,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集》中,作品9第三乐章、作品15第四乐章、作品22第二乐章(末乐章)等的整体结构性质都是属于回旋奏鸣曲式。
1、呼应原则。
在结构上明显氛围上下两个部分,有共同的与不同的因素,两者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互相依附,对立而又统一,从而造成音乐的运动。
2、三部性原则。
也称为再现原则。
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图式:A-B-A。
3、起承转合原则。
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
承部-起部的重复或引申,巩固起部陈述的内容。
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形成对比。
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时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结束、总结的功能。
4、变奏原则。
以一母体为基础,用变奏手法引出若干变体的结构原则。
图式:A A1 A2 A3 „„A. 5、回旋原则。
一个主要的音乐材料多次出现,在它各次出现之间插入由新材料(或由新材料派生演变)构成对比部分的结构原则。
图式:ABACAD„„或ABCBD„„在回旋结构中,多次出现的部分称为“叠部”(至少出现3次)。
对比变化的部分称为“插部”(至少2个不同的插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