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耳穴
耳廓表面解剖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规律
--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
--具有调整全身多个系统功能的穴位
1 耳廓表面解剖
为了便于掌握耳针穴位的部位,必须熟悉耳廓解剖名称
耳轮: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至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叫"耳轮结节";耳轮与耳垂的交界处叫"耳轮尾"。
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又叫对耳轮体;其上方有两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册沟,又称舟状窝。
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又叫耳珠。
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
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的孔窍。
2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规律
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的刺激点,又称耳穴。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一般来说耳廓好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骨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耳穴分布规律表
身 体 部 位 耳 穴 分 布 区 域
头 面 部 耳 垂 或附近
上 肢 耳 舟
下 肢 对耳轮上下脚
躯 干 对 耳 轮
胸 腔 脏 器 耳 甲 腔
腹 腔 脏 器 耳 甲 艇
盆 腔 脏 器 三 角 窝
消 化 道 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
身体部位 耳穴分布 穴名 定位 主治
头面五官
眼 耳垂5区的中央 青光眼、近视、麦粒肿等
齿1 垂1区的外下角 拔牙 牙痛
齿2 耳垂4区的中央 拔牙 牙痛
上颌 耳垂3区中央 上牙痛、下颌关节痛
下颌 耳垂3区上部横线之中点 下牙痛、下颌关节痛
面颊 耳垂5、6区交界线周围 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料、痤疮
内耳 耳垂6区中央稍上方 耳鸣、耳聋、中耳炎、目源性眩晕
扁桃体 耳垂8区中央 扁桃体炎
外鼻 耳屏外侧面的中央 鼻病、鼻炎、鼻疖等
内鼻 耳屏内侧面的下1/2处 鼻炎、上颌窦炎、感冒
咽喉 耳屏内侧面的上1/2处 咽喉肿痛
目1 屏间切迹前下 青光眼、近视、麦粒肿
目2 屏间切迹后下 青光眼、近视、麦粒肿
外耳 屏上切迹微前凹陷中 耳鸣、耳聋、眩晕
对 耳 屏
额 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 前头痛、眩晕、失眠
枕 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 后头痛、失眠、昏厥、皮肤病
颞 额穴与枕穴连线的中点 偏头痛
躯干
对耳轮
脊椎 对耳轮的耳腔缘
(颈椎、胸椎、腰骶椎) (以直肠下段同水平与肩关 节同水平分界线将脊椎分为 三段,自下而上分别为 下1/3为颈椎 中1/3为胸椎 下1/3为腰骶椎) 相应部位疾病
胸 对耳轮上,与屏上切迹同水平 胸胁痛、乳腺炎
腹 对耳轮上,与对耳轮下脚同水平 腹空疾病、消化妇科病
上肢
耳舟
锁骨 与轮屏切迹同水平线处 相应部位疼痛、肩周炎
肩关节 在肩与屏轮切迹平线之间 肩周炎
肩 与屏上切迹同水平 肩周炎
肘 在腕穴与肩穴之间 肘痛
腕 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 腕痛
指 耳舟的顶部、耳轮结节上方 手指麻木疼痛
下肢
对 耳 轮 上 脚
臀 对耳轮下脚处1/2处 从骨神经痛
坐骨 对耳轮下脚内1/2处 从骨神经痛
膝 对耳轮上脚的起始部与 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 膝痛
踝 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 踝痛
趾 对耳轮上脚角的外上角 足趾麻木疼痛
胸 腔 脏 器
耳 甲 腔 心 耳甲腔正中 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暑、急惊风
肺 心穴的上、下、外三面 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
气管 在口与心穴之间 咳嗽、哮喘
三焦 屏间穴的上方 便秘、浮肿
消化道
耳轮角周围 口 外耳道口的上缘和后缘 口腔炎、面瘫
食道 耳轮脚下方内2/3处 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贲门 耳轮脚下方外1/3处 恶心、呕吐、贲门痉挛
胃 耳轮脚消失处 胃病
十二指肠 耳轮脚上方外1/3处 十二指肠溃疡、幽门痉挛、胆疾
小肠 耳轮脚上方中1/3处 消化不良、心悸
大肠 耳轮脚上方内1/3处 痢疾、腹泻、便秘
耳轮角 阑尾 在大小肠穴之间 阑尾炎、腹泻
直肠下端 与大肠穴同水平的耳轮处 便秘、泄泻、脱肛、痔疾
腹 腔 脏 器
耳 甲 艇 肾 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 直上方 生殖、泌尿、妇科疾病 腰痛、耳鸣、失眠、眩晕
膀胱 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大肠穴直 膀胱疾病、尿闭、遗尿
输尿管 直上方 在膀胱与肾穴之间 输尿管结石酸痛
耳甲腔 胰(胆) 在肝肾穴之间 左耳为胰,右耳为胆 胰腺炎、糖尿病 胆道疾病、偏头痛
肝 胃、十二指肠穴的后方 肝穴下方、耳甲腔的外上方 肝郁胁痛、眼病、月经不调 消化不良、胃痛胀、崩漏等
盆 腔 三角 窝 子宫(精宫) 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 女子:月经不调、带下、分腔炎
男子:遗精、阳萎
具有调整全身多个系统功能的穴位
穴名 部位 主治
神门 在三角窝的1/3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之前 失眠、多梦、烦躁、眩晕、咳嗽、哮喘、荨麻疹、炎症。
交感(下脚端) 在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消化、循环系统功能失调、哮喘、急惊风、痛经等。
肾上腺(下屏尖) 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低血压、昏厥、无脉症;呼吸系疾患:感冒、咳嗽、哮喘;中暑、疟疾、乳腺炎。
脑点(缘中) 在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间的中点 遗尿、崩漏、急惊风。
皮质下(脑) 在对耳屏的内侧面 失眠、多梦、疼痛性病症、智能发育不全、哮喘、眩晕、耳鸣
内分泌(屏间) 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 生殖系统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等
升压点 在屏间切迹下方 低血压、虚脱
降压沟 在耳廓背部,由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的凹沟处 高血压
上耳根 在耳根的最上缘 头痛、腹痛、哮喘
上耳背 在耳背上方的软骨隆起处 皮肤病、头痛、坐骨神经痛、腰痛
中耳背 在上耳背与下耳背之间最高处 皮肤病、背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
下耳背 在耳背下方的软骨隆起处 皮肤病、背痛、咳嗽、气喘
耳迷根 在耳廓背与乳突交界处(相当于耳轮脚同水平)的耳根部 胃痛、胆道蛔虫症、腹泻、气喘、鼻塞
下耳根 耳垂与面颊相交的下缘。 头痛、牙痛、咽喉痛、哮喘
耳尖 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尖端处 发热、高血压、目赤肿痛、麦粒肿
轮1-6 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正中下缘分成五等分,共6点,自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2、轮3、轮4、轮5、轮6 发热、扁桃体炎、高血压
针灸能治疗耳鸣,我们可以通过针刺耳朵周围的穴位,譬如说耳门、听宫、听会,还有非常远端的外关,侠溪等等穴位来治疗,效果非常的确切。耳鸣是一种自我感觉的症状,可以单侧也可以双侧,有些人一天到晚会响个不停,有些人白天没什么感觉,只是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有听到耳朵的声响。有些人会伴随耳朵的听力下降,头晕、头痛或者是颈项不适等等症状。
耳鸣一般是属于五官科的疾病,但中医认为这跟我们的头部特别是耳部周围的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有关,所以针灸对这个疾病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
1、补肾填精法: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药方:可用耳聋左磁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汤头进行加减;处方:熟地 30g 、黄精20g 、山药20g、鹿茸3g、 龟板12g 、河车3g 、山芋12g 、枸杞子15g 、牛膝12g 、菟丝子15g 。2、清热化痰法:对于耳鸣、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痰论治。此类患者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体为痰热内郁之候,故以清热化痰为治之,药方:以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礞石攻痰丸为主方进行加减;处方:瓜蒌仁12g、杏仁10g、枳实10g、制南星12g、法半夏8g、橘红8g、获苓10g、黄芩10g、生山桅10g、龙胆草8g、礞石30g、先煎大黄6g后下。
3、活血化瘀法:久病的耳鸣,中医认为“久病在血”,“久病多瘀”,瘀阻耳窍,气血流行不畅,耳窍失养所致。中医辨证瘀血型患者的微循环改变较为明显。该类患者部分是由于耳部血管遭受到刺激后,造成微血管痉挛,血流受阻所致,西药用654-2、西比灵、丹参注射液等解除痉挛,恢复血流。此类患者临床还兼有头痛如刺,部位固定,头昏,舌质紫暗,脉细涩等瘀血表现。治法:活血化瘀通窍。药方:用王清任通窍活血汤等加减;处方:桃仁10g 、红花6g 、麝香0.3g 、生姜5片、葱白2根、红枣5枚、川芎6g 、赤芍10g。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