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受到刺激变得懒散或者迟钝这个问题,我觉得就是因人而异吧,每个人的反应都会不一样,但是一般来说受到伤害是会封闭自我,很抗拒别人的接近之类的。所以有很多人一旦受到打击可能一蹶不振,自我放弃的那种谁也不想看到。
我觉得变懒变迟钝一般是身体上出现了病症或者不舒服吧,受刺激了哪里会变懒呀?细细想来,很多人都是变得特别害怕,做事缩手畏脚,或者草木皆兵,一旦有啥风吹草动就把自己封闭起来。
l.去极化过程 当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对Na+通透性增大,对K+通透性减小,于是细胞外的Na+便会顺其波度梯度和电梯度向胞内扩散,导致膜内负电位减小,直至膜内电位比膜外高,形成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当促使Na+内流的浓度梯度和阻止Na+内流的电梯度,这两种拮抗力量相等时,Na+的净内流停止。因此,可以说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过程相当于Na+内流所形成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2.复极化过程 当细胞膜除极到峰值时,细胞膜的Na+通道迅速关闭,而对K+的通透性增大,于是细胞内的K+便顺其浓度梯度向细胞外扩散,导致膜内负电位增大,直至恢复到静息时的数值。
可兴奋细胞每发生一次动作电位,总会有一部分Na+在去极化中扩散到细胞内,并有一部分K+在复极过程中扩散到细胞外。这样就激活了Na+-K+依赖式ATP酶即Na+-K+泵,于是钠泵加速运转,将胞内多余的Na+泵出胞外,同时把胞外增多的K+泵进胞内,以恢复静息状态的离子分布,保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如果说静息电位是兴奋性的基础,那么,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在神经细胞质膜的内外两侧之间存在电位差,静息状态下,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称为膜电位。它是由膜内的k离子和膜外的Na离子维持的。受到刺激时,局部地区(兴奋区)Na离子流入细胞内,电位反正为负,即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兴奋区域此时与周邻部位之间有电位差,这就会引起周邻部分产生兴奋,兴奋沿神经纤维推进,此过程即为神经冲动传导。由此可见,信息在神经元上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的。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