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病因
脑血管疾病
中枢性面神经瘫痪通常由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面神经核上行通路任何部位受损都可以引起中枢性面瘫,最常见的受损处是内囊。通常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
感染性病变
非特异性炎症可导致面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可出现轴索变性。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的病毒被激活可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见的病毒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等。在膝状神经节内的单纯疱疹病毒的再活化是面神经炎的主要病因。
面神经血管受压
骨性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缺血、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进而导致面神经麻痹。
耳源性疾病
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或耳部损伤。
神经源性损伤
外伤或手术史导致面神经损伤,如腮腺切除术等。
中毒
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等,导致神经水肿及脱髓鞘改变。
流行病学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多见于20~40岁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不同的人群的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11.5~53.3人不等。每年大概有4万新发周围性面瘫患者,复发率8%~12%。
好发人群
疲劳、焦虑、工作强度大的人群
疲劳、焦虑和压力等精神心理因素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有着重要的联系,多因素的联合作用最终诱发周围性面瘫。
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抵抗力下降,易受病毒感染,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病几率增加。如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容易患脑血管病,易出现中枢性面瘫。
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史的人群
有前驱病毒感染容易出现面瘫,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周围性面瘫最密切。
诱发因素
风寒感染
风寒急性病毒感染及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面神经炎性水肿在骨性面神经管中必然导致受压和脱髓鞘病变,从而导致面膜神经麻痹。
物理因素
某些物理因素引起局部血管痉挛,产生面神经局部组织缺血、水肿、压迫面神经致病。
外伤、肿瘤、畸形
外伤包括产钳损伤、颞骨骨折手术等;肿瘤包括中耳瘤、听神经瘤等;畸形包括先天性耳畸形可伴面神经发育不全。
代谢障碍
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面肌痉挛也叫面肌抽搐,常常表现症状是为脸颊的一侧不由自主的抽搐。抽搐一般没有规律,呈现阵发性且轻重程度也不一样。也会因为紧张、疲惫等而加重。且中年女性为多发年龄段。治疗:
1、药物治疗方式:可服用卡马西平、地西泮等或者苯妥英钠、氯硝安定等等,具体用药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尊医嘱而定。药物治疗的方式可以使得病人的症状得以缓解且常常用于发病早期,自身机体功能无法进行手术或者拒绝做手术的患者的一种治疗。如果症状比较轻,药物治疗比较显著,并且没有不良反应的患者可以选择继续服用药物。另外药物治疗可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肝功能异常、嗜睡等等,一旦发现有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停药。
2、针灸疗法,针灸可以暂时性的缓解疼痛,没有办法进行根治,也可能会诱发面神经末梢瘢痕等。
3、局部封闭,一般选择和并发脸颊一侧的耳部附近可以注射局部麻药或者激素使得面神经功能一过性下降
4、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
5、手术治疗,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用药可以缓解症状,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根治,需要患者尊医嘱,积极治疗。
"面瘫有两种分类:1、中枢性的面瘫,它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中枢性的面瘫;2、周缘性的面瘫,它是面神经炎症引起的偏侧的额纹、眼睑肌、面部表情肌的瘫痪。也有人说它是中了邪风或者贼风以后引起的面瘫,医学上叫做周缘性面瘫也叫面神经炎。所以笼统的说面瘫是不是中风,应该分两种情况,这只有专业的医师才能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所以搞清楚患者是中枢性,还是周缘性的面瘫,有利于制定好的治疗方案,达到临床好的效果。"周围性面瘫可以是中风的一个表现,但是绝大部分周围性面瘫都不是中风,有一种情况脑干的病变,比方脑干出血、脑干梗塞可以出现一侧的周围性面瘫。这种情况下患者发病很急,可以出现一侧的周围性面瘫、讲话不清楚、喝水呛咳、对侧肢体的麻木没力等这些合并症状。病人可以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动脉硬化等这样的基础疾病。一般发病年龄也是以中老年人为主。如果是这种情况就要考虑可能是中风引发,就必须马上去医院进一步的排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