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于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不可或缺,机体不能自己合成维生素C,需要每天通过饮食补充,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等天然食物中,如绿色蔬菜、番茄、鲜枣、山楂、柠檬、橘子、猕猴桃、刺梨等蔬果都是维生素C“大户”,但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很少,每天大约100-200mg即可满足,通过饮食完全可以达到,不需要额外服用保健品或药物。维生素C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促进胶原、蛋白质和脂肪合成,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促进叶酸代谢和铁的利用,预防贫血,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对抗氧自由基,有助于预防癌症和动脉粥样硬化。
维生素C并没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它与葡萄糖结构相似,在体内可与葡萄糖竞争性吸收,也就是说维生素C可以抑制葡萄糖吸收,促进葡萄糖利用,相反,还具有降糖作用,有研究证实,每天摄入200mg维生素C,可预防2型糖尿病,另有研究发现,每天补充1000mg维生素C,可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与二甲双胍联合,可增强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并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维生素C还能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但是需要注意,维生素C制剂的辅料中可能有含糖成分,容易引起血糖波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总之,临床上常用的氢氯噻嗪、美托洛尔、他汀类调脂药、糖皮质激素、抗精神抑郁药、氨茶碱等药物可引起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血糖。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但没有升糖作用,相反,还可通过竞争性抑制葡萄糖吸收,促进葡萄糖利用,降低血糖,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和辅助治疗糖尿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已经超过1亿多人,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当中的饮食控制,体重增加以及是否参加一些适度的运动,还有是否患有一些影响血糖升高的疾病。除了这些因素之外,有些药物还会升高血糖,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了3类影响血糖升高的药。下面我们逐一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第一类药物就是糖皮质激素,它可以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减少糖原的合成,降低胰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升高血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常用的有强力松,以及氰化和泥松地塞米松都属于糖品质激素。因此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
第二类药物是佛奎诺酮类抗菌药物,这类药物名字里面都含有沙星两个字,像左氧和沙星莫、西沙星、环美沙星,这些药物都是用来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它们会引起人体血糖代谢的紊乱,像加蒂沙星因为能够升高血糖,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难以控制,因此说明书当中有警示与糖尿病患者禁用。这个药在欧美市场已经测试,在中国也已经很少应用,是因为它对糖代谢的影响比较大。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患有感染性疾病时,要慎重应用多黑尿酮类药物。
第三类药物就是降压药,主要有利尿剂和鹿尔类降压药物,会影响唐代谢利尿剂当中的轻微赛禽,也叫双亲磕尿塞,会抑制胰岛素的释放,降低糖耐量,从而升高血糖。另一类降压药就是洛尔类降压药,像普耐洛尔,他们会使血糖升高,并且能够掩盖低血糖症状,所以糖尿病患者尽量避免使用洛尔类降压药。
这三类的药物,如果患有高血压是不可以食用的。
目前糖尿病治疗药物包括口服药和注射制剂两大类。
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促胰岛素分泌剂、非促胰岛素分泌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抑制剂)。
注射制剂有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
口服药物促胰岛素分泌剂
促进胰岛素分泌,主要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该类药物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也会使体重增加。
该类药物适用于与二甲双胍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控制血糖。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包括肾功能轻度不全者可选用格列喹酮;依从性不好者建议选择每日一次服用的药物。
格列奈类药物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该类药物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发挥降糖作用,用法同磺脲类药物。此类药物吸收后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但低血糖的发生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包括二甲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a-糖苷酶抑制剂。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糖尿病患者降血糖作用明显,不影响胰岛素分泌,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有轻度的减轻体重作用,可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发生的风险和预防糖尿病前期发展为糖尿病。
二甲双胍单独使用不导致低血糖 。
二甲双胍是当前糖尿病指南推荐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可单独使用或和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该类药物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来改善血糖。副作用包括体重增加、水肿、增加心衰风险。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与胰岛素或促泌剂联合使用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与二甲双胍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尤其是肥胖、胰岛素抵抗明显者。
α-糖苷酶抑制剂药物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患者。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可降低餐后血糖、改善空腹血糖。使用时通常会有胃肠道反应。
DPP-4抑制剂
主要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改善血糖。目前国内上市的有沙格列汀、西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5种。可单药或联合使用以治疗2型糖尿病。单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也不增加体重。
SGLT-2抑制剂
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葡萄糖从尿中排泄达到降血糖目的,兼具减体重和降血压作用,还可以降低尿酸水平、减少尿蛋白排泄、降低甘油三酯等。单药或联合使用以治疗2型糖尿病。单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主要有达格列净、坎格列净、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餐前餐后服用均可,坎格列净需在第一次正餐前口服。
该类药物除了有较强的降糖作用外,还有很强的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心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发生风险的作用。
注射药物胰岛素
可分为常规胰岛素、速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根据患者的具体降糖需求选择不同的胰岛素。胰岛素的常见副作用为低血糖和体重增加,接受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还可出现皮下脂肪增生和萎缩。对胰岛素过敏少见。
GLP-1受体激动剂
通过激动GLP-1受体而发挥降糖作用。通过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
目前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有艾塞那肽、贝那鲁肽、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均需皮下注射使用。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利拉鲁肽和度拉糖肽有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风险的作用。
GLP-1受体激动剂的常见副作用为恶心、食欲减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