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亦叫口生癀、霉菌性口炎、念珠菌病,是一种酵母状真菌侵入消化器官所致的真菌感染。发病原因主要是管理不善,天气湿热,鸽舍卫生太差,饲料搭配不当,饮水不清洁等。发病初期口腔、咽部有白点,继而口烂,唾液胶粘,发出酸臭味,常导致软嗉病。口腔咽部粘膜常形成黄白色干酪状物,病变可蔓延至食道、嗉囊和腺胃。此时病鸽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头缩颈、羽毛松乱。幼鸽最易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
防治的方法,首先要找出发病原因,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可用1%氢氧化钠或2%甲醛溶液消毒鸽舍、地面和用具。禁喂霉变饲料和不洁之水,并添加新鲜保健砂,增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其次对病鸽要隔离治疗。初发时,对鸽群可饮用万分之五结晶紫溶液或万分之五(1∶2000)硫酸铜水或0.1%雷佛奴尔溶液连续饮用5~6天进行预防。单病鸽可用碘酒擦揉或用明矾水冲洗患处。后期的块状物,.可用镊子或探针剖除,涂上碘甘油(5%的碘酒和甘油各一半即成碘甘油)每日2次,或用硝酸银烧掉黄色斑点并涂上碘甘油,以防感染。如在口腔,先用0.1%明矾水或高锰酸钾水清洗口腔,除去假膜,再涂上2%龙胆紫溶液,而后内服土霉素或牛黄解毒片消炎,每日2次,每次1片,连用3~5天。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口炎。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奶头不洁及污染的乳具感染。【临床表现】
轻症可见口腔粘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无全身症状;重症则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取白膜少许放玻片上加 10%氢氧化钠一滴,在显微镜下可见真菌的菌丝和抱子。
【治疗】用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局部涂抹 10万-20万 U/ml制霉菌素溶液,每日2~3次。
出生不久的小儿,常常会不明原因的哭闹、拒食。此时检查小儿的口腔,往往可以发现小儿的舌头或颊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状的斑片,这在医学上称为“鹅口疮”,又叫雪口。
鹅口疮多见于周岁内婴儿或新生儿。这是因为婴幼儿抵抗力差,易通过食具、奶头等途径受霉菌感染。鹅口疮多发生在口腔内舌、颊和软腭处。初起时常在舌面上出现白色斑膜,继而蔓延到牙龈和颊外。发病处有斑片白膜,周围粘膜充血。发病时口腔有灼热刺疼和干燥感。症状严重时斑膜可波及咽喉、气管或肠道粘膜,有时可引起发热、呼吸困难或腹泻。
对鹅口疮的防治方法主要有:
1.乳母讲究卫生,喂奶前用温开水洗乳头,必要时喂奶前后用2%的苏打水涂抹乳头。
2.婴儿食具奶瓶必须要清洁卫生,定期煮沸消毒或热开水浸泡。
3.做好婴幼儿和体弱久病者的口腔卫生,经常用温盐水或2%苏打水清洗口腔,使霉菌不易生长和繁殖。
4.发病后,可用消毒棉签沾2%苏打水清洗患处后再涂2%龙胆紫,每日3次-5次。轻症者2次-3次即愈。同时给患儿口服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
5.病情严重者可遵医嘱服制霉素或外涂制霉菌素液(制霉菌素50万单位加5毫升冷开水)。
鹅口疮是一种白色念球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一般在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凝块样的东西。可由乳具消毒不彻底、乳头不干净、照顾孩子的人手不干净造成孩子所用物品污染,对于缺乏抵抗力婴儿都容易引起鹅口疮的产生。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