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号染色体是最大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携带若干与乳腺癌有关的基因,包括BRCA2和RB1基因。该染色体在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经常发生重排,它还包括DAOA基因,该基因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研究人员对13号染色体上的9550万碱基对进行了序列分析,发现了633个基因和296个假基因。在比较其他脊椎动物基因组的基础上,大约95.4%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已被确定。13号染色体是基因密度最低的染色体。
18号染色体三体,是由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所致。绝大多数病例为全部细胞整条18号染色体三体型,少数为嵌合型和染色体断裂异位型造成的18号染色体的部分三体。患儿寿命很短,多于生后不久死亡,存活者有严重智力障碍。
21号染色体三体是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发生不分离所致,其发生率在出生婴儿中为1.45‰,或约为1/700,实际发病率还高,因约一半以上病例在妊娠早期即自行流产,男女之比为3∶2。病因与母亲妊娠时的年龄、遗传因素、妊娠时使用化学药物堕胎、放射线照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慢性甲状腺炎)及病毒感染(如传染性肝炎)等有关。
资料拓展:
染色体(chromosome) 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是间期细胞染色质结构紧密包装的结果,是染色质的高级结构,仅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色体有种属特异性,随生物种类、细胞类型及发育阶段不同,其数量、大小和形态存在差异。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的物质,在显微镜下呈圆柱状或杆状,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时期容易被碱性染料(例如龙胆紫和醋酸洋红)着色,因此而得名。
21号染色体对应最常见的疾病是唐氏综合征,也会有其他很多疾病发生在21号染色体的。13号染色体对应最常见的疾病是13三体综合征(也叫Patau综合征),18号染色体对应最常见的疾病是18三体综合征(也叫爱德华氏综合征)。
资料链接:百度百科 13号染色体18染色体三体 21号染色体
一、伸舌样痴呆--先天愚型先天愚型是一种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综合征,又称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其发病率约为新生儿的1/1000-1/500,随着母亲年龄的增大,分娩出患儿的风险逐步增高。
本病最突出、最严重的表现是智能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病情较轻的患儿可学会阅读或做简单的手工劳动,重者语言困难、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完全痴呆,为白痴。与同龄人相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智力差距越来越大。患者抽象思维能力极差,常常爱好模仿,有的喜爱歌舞,性格活泼。
有趣的是,不论国家、种族和性别是否相同,患者的面部特点都非常相似,都具有特殊的呆傻面容:鼻梁低平,两眼距离宽,眼裂小,外眼角上斜,内毗赘皮明显,嘴小唇厚,上胯高尖,口常半张开,舌大常伸出口外,流涎,故又称伸舌样痴呆。
此外,患者四肢较短,手宽而肥,50%患者双手为通贯手,手掌atd角增大,约大于60度。指短粗,小指常短小内弯,只有一条指褶纹,70%以上患者足拇趾球部为腔侧弓状纹。约50%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男患者可有隐睾,尚未见有生育者,女患者通常无月经,但有少数能妊娠和生育。患者抵抗力弱,易患肺炎,患白血病的发病率为普通人群的15~20 倍。患儿需通过染色体检查确诊,按其核型可分为21三体型、嵌合型及易位型三类,这三类的比例和遗传情况各不相同。以21三体型(核型为47,XX或XY,+21)最多,约占95%,患者几乎都是新发生的,一般认为其发生率随着母亲生育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此外,也可能有极少部分是遗传的,其母亲为21三体患者或嵌合体。约50%的患儿在5岁前死亡。目前主要是通过药物减轻某些症状,通过加强训练使患儿生活自理并能从事某些
有益劳动,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二、怕光的"羊白头"--白化病
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偶尔发现这样一种人,他们的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白里带黄。不管经过多长时间的阳光照晒,他们的皮肤也不会变黑。这种人的眼睛里的瞳孔、虹膜呈淡粉红色,有时呈现淡蓝、微黄色。他们的眼睛对光线的刺激非常敏感,极度畏光。所以他们总是眯着眼睛看东西,加上毛发无色素呈白色,所以民间称这种人为"羊白头"。
现代医学认为"羊白头"实际上是患有一种特殊的遗传病--白化病。在人体的正常代谢中,会产生一种氨基酸叫酪氨酸。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下最终可变成黑色素。我们黄种人的毛发、眼睛里的虹膜近于黑色;白种人,经过阳光照射,他们的皮肤也会变得比原来黑,这都是因为人体可产生黑色素的缘故。对于白化病患者来说,他们体内决定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因此不能编码翻译出有正常功能的酪氨酸酶。这样就不能使体内的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病人因为不能生成黑色素而表现出"白化"现象。
为什么白化病患者的瞳孔和虹膜会显出粉红、浅蓝或淡黄颜色呢?患者的瞳孔和虹膜由于缺乏黑色素的"掩盖",就会显现出毛细血管的粉红色。由于光的散射作用,虹膜有时也呈现浅蓝。呈现淡黄色主要是因为患者仍能正常地产生黄色的胡萝卜素。患者由于无黑色素对光线的阻挡,所以光线可直接强烈刺激视神经,故病人畏光而眯眼。
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AR),所以当个体是隐性纯合子(aa)时才发病。如果某白化病患者的双亲表型正常,那么他们必然都是致病基因a的携带者(Aa),否则后代无法获得隐性纯合子(aa)而发病。白化病发病率约为1/20000~1/10000。白化病患者应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避免过强过久的光照,否则易造成视力下降和皮肤病变甚至癌变。
三、警惕婴儿尿臭--苯酮尿症
正常出生的婴儿,发育到3~4个月时,如果他(她)的尿液、汗液有一种特殊的腐臭味、智力发育逐渐落后于同龄小孩,同时伴有毛发变黄、肤白而细腻、虹膜黄色(白种人呈蓝色)、容易激动、肌张力高、貌似猿猴,应当引起父母亲的高度注意,尽早地去医院检查。因为这样的小孩很可能患有一种特殊的遗传性疾病--苯酮尿症。
苯丙氨酸是人体的一种必需氨基酸,主要由食物提供。它除了参与蛋白质合成外,可经过苯丙氨酸羟化酶的催化作用而转变为酪氨酸,酪氨酸再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变成黑色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尿黑酸等。苯酮尿症是因为患者体内编码苯丙氨酸羟化酶的基因发生突变,使肝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失,因此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变为黑色素。积累在体内的苯丙氨酸通过旁路代谢先转变为苯丙酮酸,最后变成苯乳酸、苯乙酸和邻一羟苯丙酮酸等带有臭味的旁路代谢产物。这些物质随尿、汗排出,以致患儿的尿、汗有特殊的臭味。
另外,旁路代谢产物的堆积可抑制大脑中神经活性物质γ-氨基丁酸和5-羟色胺的生成,影响脑的发育,表现为患者智力低下。同时,由于苯丙氨酸的代谢障碍,体内的酪氨酸不足加上旁路产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患儿不能有效生产黑色素,因而苯酮尿症的患儿也有皮肤、毛发的"白化"现象。由于患者皮肤白、智力弱,故称"白痴"。
苯酮尿症也是一种常见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此病的群体发病率为1/16000。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
本病以预防为主,发现得越早越好,一经确诊,立即停乳,喂以低苯丙氨酸的食物,目的是使患儿吸取不到苯丙氨酸而不能产生旁路代谢产物。待大脑发育基本完成后,才可逐渐放松控制。
四、不能吃奶的怪病--半乳糖血症
母乳是母亲专为婴儿准备的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它含有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营养搭配平衡,最适合小儿生长和智力发育的需要,也最利于新生儿的消化吸收。所以,现在普遍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才以动物乳补足。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婴儿都能接受自然界专为他们准备的厚礼--乳类食品,半乳糖血症患儿就是其中一种。患儿对乳食过敏,哺乳后呕吐、腹泻,喂养困难造成营养不良,继而出现肝肿大、黄疸、腹水和白内障、智力发育低下,如继续喂奶,病情会加剧。
生物化学分析表明,乳类含有乳糖,乳糖经消化道乳糖酶分解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在正常婴儿体内,半乳糖经半乳糖激酶和1-磷酸半乳糖尿苷酸转移酶催化产生1-磷酸葡萄糖,再进一步代谢供组织细胞利用。典型的半乳糖血症患者由于基因异常导致1-磷酸半乳糖尿苷酸转移酶缺乏,使半乳糖和1-磷酸半乳糖积累在血中,除了部分可随尿排出外,还会积聚在肝脏而引起肝功能异常,甚至肝肿大和硬化;积聚在脑中可引起智力障碍。半乳糖在醛糖还原酶作用下转变为半乳糖醇,能改变眼睛晶状体渗透压,使水分进入,晶状体变性而成白内障。此外,血中半乳糖浓度升高可使葡萄糖释出减少,出现低血糖症。
半乳糖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半乳糖-1-磷酸尿昔酸转移酶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婴儿一旦确诊为半乳糖血症,应立即停喂乳类,用麦芽糖替代。
五、奇异的指(趾)畸形
指(趾)畸形是较为常见的先天畸形。主要有三种情况:短指(趾)症、多指(趾)症和并指(趾)症。其中,最常见的指(趾)畸形是并指症。并指症细分也有不同情况,它可能只是单纯的并指,也可能伴有并趾。但是,在同一家系的并指类型是一样的,例如,某一并指患者家系中全部患者都是第三、四指间蹼指连在一起。
短指(趾)是一种较常见的手(足)部畸形。指(趾)骨短或缺,或者掌骨变短,都可使手指(足趾)变短。短指可能伴有多指或并指。
多指(趾)症也是一种指(趾)畸形。常见的只是某单个指骨成双。增加的指位于拇指或小指(第五指)的外侧。也有一些增加的"指"只是肉块而没有骨头。
指(趾)畸形都是先天的。遗传学研究表明,单纯的指(趾)畸形大多数是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的双亲往往有一个是指(趾)畸形者。男女得指(趾)畸形的几率是均等的。还有少数的指(趾)畸形是其他遗传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其遗传方式较为复杂。对于有碍活动的指(趾)畸形一般进行手术切除。
六、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即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又称特纳(Turner)综合征,其典型核型为45,X,故又称45,X综合征。患者表型女性,身材矮小,成人身高约为120-140厘米,眼睑下垂,内眦赘皮,小颌,后发籍低位,颈短,50%患者有蹼颈,即颈部两侧有多余的翼状皮肤,用手拉开似鸭蹼样。乳头和乳腺发育差,两乳头间距宽,肘外翻明显。卵巢发育不全,呈条索状,原发闭经,阴毛稀少,无腋毛,外生殖器呈幼女型。患者智力呈一般正常,有的稍差。常伴发心脏缺陷和多发性骨骼畸形,第四、第五掌骨短,第五指短而内弯。通常尿中缺乏雌激素。X染色质检查为阴性。
本综合征的核型非常复杂,除典型的45,X,还有嵌合型以及各种结构异常的核型。由于染色体异常情况不同而表型差异也较大。嵌合型个体如异常核型的比例较小时,则其临床症状一般较轻。根据资料推测约有98%的45,X胚胎在孕早期自然流产,只有2%发育异常,程度较轻者能存活。在新生女婴中的发病率约为1/5000~1/2500,一般出生后均能存活。
该病发生原因主要是双亲之一在性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性染色体的不分离,致使性细胞中发生了性染色体的丢失,约75%是由于父方精子的性染色体丢失。另约10%是由于受精卵卵裂过程中性染色体的不分离,导致嵌合体的形成。患者在14岁前应用雌激素治疗,可促进第二性征和生殖器官的发育、乳房发育、月经来潮、心理状态改变等。目前倾向于儿童期可给予生长激素帮助其生长发育,以免成人后身材矮小,至青春期给予雌激素治疗。
七、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又称原发小睾丸症,或47,XXY综合征,即患者核型比正常男性多了一条X染色体。本综合征的发病率相当高,在男性新生儿中约占1/1000-1/800,在弱智学校男性中或精神病患者以及刑事收容机构的人群中约为1%,在因男性不育症而就诊的患者中,约占1/20。
患者外表为男性,通常在儿童期无任何症状,青春期开始后,症状逐渐明显。身材高,四肢长,体力较弱。具有男性外生殖器,阴茎短小,小睾丸,无精子,因而不育。男性第二性征发育差,腋毛、阴毛稀少或无,无胡须,喉结不明显。青春期常见乳房发育似女性乳房,皮下脂肪堆积,皮肤细腻,性情体态均趋向女性化,若此期查尿时,可发现促性腺激素明显增加。患者往往在青春期症状明显时才就诊。部分患者可见智力低下,有的具有精神异常或精神分裂症倾向。X染色质和Y染色质检查均为阳性。患者核型80%为47,XXY;约15%为嵌合型。患者的染色体越多,其性征和智力障碍越严重,并伴有多发畸形。这种异常核型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亲代性细胞形成过程中性染色体不分离的结果,约40%发生于父方,60%发生于母方,可能与母亲的年龄有关,母亲年龄高的易发生。通常用睾丸酮治疗可以收到明显效果,可促使第二性征发育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八、"超雌"和"超雄"
核型为47,XXX的X三体患者,表型女性,具有三条X染色体,被称之为"超雌",是一种女性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其发病率在新生女婴中约为1/1000,在女性精神病患者或智能缺陷者收容机构中约占4/1000。通常,少数X三体综合征患者具有原发闭经或继发闭经,有的具有月经减少或过早绝经等现象。有的患者乳房发育不良,无腋毛,无阴毛,外阴呈幼女型,卵巢功能异常。约有2/3病人智力稍低,并有精神障碍。多数X三体综合征个体表型正常,其性功能和生育能力等都正常。
X三体综合征的核型除典型的X三体外,可见嵌合体如46,XX/47,XXX,其临床症状一般较轻。此外,有些患者具有多条X染色体,如48,XXXX,49,XXXXX等,一般来说X染色体越多,智力发育越差,性征受影响越大,发育畸形越严重,患者的面容类似先天愚型患者。早期采用雌激素治疗,可改善机体的性征。
核型为47,XYY的男性个体,曾被称为"超雄"个体,患者儿童期生长较快,成年后身材高大,常超过180厘米。智能轻度低下或正常,言语发育迟缓,多数有性格和行为异常,如性格暴躁或孤僻,好攻击人,常易发生攻击性行为。多数患者性发育正常,具有生育能力,少数性发育不全,偶尔可见隐睾、睾丸发育不全,并有生精过程障碍和生育能力下降、阴茎小、尿道下裂等。有两个Y染色质。该病的发生率一般在男性人群中约为1/1000,在精神病院和监狱等机构中检出率明显增高,可达3%。
除47,XYY核型外,已报告的还有47,XYY/46,XY嵌合型以及48,XXYY"双男性"核型等。 48,XXYY患者既有47,XYY综合征的特点,又有47,XXY综合征的表现,此外患者智力发育障碍严重。其发病率4/10000,但在精神病院或犯罪收容机构中检出率可提高数十倍至一百倍。
九、脆性X呆傻人
脆性X即脆性X染色体(Frax)是指X染色体长臂近未端处具有一脆性部位,位于X 染色体长臂2区7带远侧(Xq27.3),呈现为不着色的缩窄或裂隙,致使长臂未端调Xq28形成随体样。脆性部位容易发生断裂,从而导致缺失和无着丝粒断片。
一类伴有脆性X染色体的X连锁智力低下疾病,称为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患者为男性,智力障碍,多数为中度或重度智力低下,大睾丸在青春期后更为明显,一般比正常男性大一倍以上。此外,患者还具有特殊面容:颜面瘦长,前额突出,大嘴厚唇,下颌大而前突,大耳朵。语言有障碍,常常说话延迟,或仅发简单音节。性情孤僻或表现为多动症。这些临床特征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据调查,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约为0.92‰,在所有智力低下的男性中约占10%~20%。其发病率仅次于先天愚型。
如女性个体携带有脆性X染色体,则为脆性X染色体女性携带者,过去认为女性携带 者表型是正常的,后经研究发现约有1/3女性携带者表现轻度或中度智力低下,据估计女性携带者约占女性人群的0.5‰。对于本综合征患者的治疗,男性患者需早期进行语言训练及特殊的辅助教育,基于缺乏叶酸的培养基能检出脆性X的原理,已开始应用叶酸治疗,使受试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可提高智力,改善患者的行为,其疗效与治疗年龄密切相关,年龄小者效果较好,但因临床应用病例不多,对疗效评价及临床常规应用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十、13三体综合征
13三体综合征又称帕桃氏综合征,主要是13号染色体多一条。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7000~1/5000,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出生时体重低,生长发育明显迟缓,智力发育差。通常小头,前额低斜,前脑发育缺陷,小眼球或无眼球,严重唇裂,并常伴有腭裂,耳低位,耳廓畸形,常有耳聋。约有2/3患者双手为通贯手,atd角增大,多指(趾),拇趾球部多为腓侧弓形纹,足后跟向后突出,足掌中凸呈摇椅状足,内脏畸形,极为普遍,80%以上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微闭)、多囊肾。男性常有隐睾和阴囊畸形,女性则阴蒂肥大,多有双阴道、双角子宫、卵巢发育不全等。
由于13三体综合征患儿多发畸形,临床症状较先天愚型严重得多,故死亡率高,约45%的患儿出生后1个月内死亡,90%在6个月内死亡,能存活到3岁者少于5%,存活到10岁的只有个别报道。患者核型主要为三体型46,XX或XY,+13,少数为嵌合型和易位型,根据资料报道,13/14易位型占58%,即患者第13号染色体和第14号染色体发生易位,形成一条易位染色体t(13q14q)。此外13/15易位型占4%。易位型可以是新发生的,也可能是双亲之一(主要是母亲)遗传的,即双亲之一为易位携带者。当双亲之一为易位携带者时,生产患儿的风险不超过5%,因其绝大多数异常胎儿流产死亡。
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异常(chromosome abnormalities)也称染色体发育不全(chromosome dysgenesis)。美籍华人蒋有兴(1956)查明人类染色体为46条,Caspersson等(1970)首次发表人类染色体显带照片。
简介,病因及分类,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常见综合征,Down综合征,愚钝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Turner综合征,Colpocephaly综合征,Williams综合征,Prader-Willi及Angelman综合征,Rett综合征,并发症,区分,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辅助检查,治疗和预防,治疗,产前检查,相关数据,染色体异常的原因,世界首例异常染色体, 简介 美籍华人蒋有兴(1956)查明人类染色体为46条Caspersson等(1970)首次发表人类染色体显带照片自1971 年巴黎国际染色体命名会议以来,已发现人类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3000余种,目前已确认染色体病综合征100余种,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迟滞是染色体病的共同特征。 染色体异常 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Down综合征(Down’ssyndrome)的新生儿发病率为1/700~1/600。除Down综合征之外,13三体综合征(trisomy13syndrome)的活婴发病率为1/2000,女性多于男性,患儿母亲平均生育年龄为31岁。18三体综合征(trisomy18syndrome)的活婴发病率为1/4000女性多见患者母亲平均生育年龄为34岁。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fragile-Xsyndrome)估计可使1/1500的男婴受累由于女性具有两条X染色体,受累率为50%,程度较轻Klinefelter综合征(Klinefelter’ssyndrome)的染色体表型为XXY,仅见于男性。Turner综合症的染色体为XO(45X)型,仅见于女性。Williams综合征的新生儿发病率为1/2万,Prader-Willi综合征的新生儿发病率为1/2万,Rett综合征的发病率为1/1.5万~1/1万,仅见于女性。 病因及分类 病因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病即染色体异常,故而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机体发育异常。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和重新连线所致。 1、物理因素:人类所处的辐射环境,包括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辐射,地球辐射及人体内放射物质的辐射,人工辐射包括放射辐射和职业照射等。 电离辐射因导致染色体不分离而引人注目。有试验证明,将受照射小鼠处于MⅡ中期的卵细胞和未受照射的同期卵细胞比较,发现不分离在受照射组中明显增高,这一现象在年龄较大的小鼠中尤为明显。人的淋巴细胞受照射或在受照射的血清内生长,发现实验组三体型频率较对照组高,并引起双着丝粒染色体异位、缺失等染色体畸变。 2、化学因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有的是天然产物,有的是人工合成,它们会通过饮食、呼吸或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染色体畸变。 3、生物因素:当以病毒处理培养中的细胞时,往往会引起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包括断裂、粉碎化和互换等。 4、母龄效应:胎儿在6—7个月龄时,所有卵原细胞已全部发展为初级卵母细胞,并从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进入核网期,此时染色体再次松散舒展,宛如同前胞核,一直维持到青春期排卵之前。这种状态可能与合成卵黄有关。到青春期时,由于FSH的周期性 *** 卵母细胞,每月仅一个完成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自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在管内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达到分裂中期。此时如果受精,卵子便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成为成熟卵子,与 *** 结合成为合子,从此开始新个体发育直至分娩。随着母龄的增长,在母体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卵子也可能发生许多衰老变化,影响成熟分裂中同对染色体间的相互关系和分裂后期的行动,促成了染色体间的不分离。 5、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常可以表现为家族性倾向,这提示染色体畸变与遗传有关。 6、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似乎在染色体不分离中起一定作用,如甲状腺原发性自身免疫抗体增高与家族性染色体异常之间有密切相关性。 分类 ⒈数量畸变包括整倍体和非整倍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增多、减少和出现三倍体等。 ⒉结构畸变染色体缺失易位倒位、插入、重复和环状染色体等又可分为常染色体畸变,如Down(21三体)综合征Patau(13三体)综合征和Edward(18三体)综合征等,以及性染色体畸变如Turner综合征(XO)和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等。 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Down综合征病理改变:患者脑重约较正常轻10%仅有简单的脑回结构,额叶小,颞上回皮质薄,脑白质髓鞘形成晚皮质神经元发育不全和分化低等。40岁以上患者可见Alzheimer病样神经原纤维缠结及老年斑。 临床表现 Down综合症(Down’ssyndrome)也称21三体综合征(trisome21syndrome)和先天愚型等。这是人类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新生儿发病率为1/700~1/600是精神发育迟滞最常见的原因占严重智力发育障碍病例的10%。 染色体异常 Seguin(1846)首先报告本病的临床表现,LangdoneDown(1866)对本病作了全面的描述,英国学者后来将本病称为Down综合症,Lejeune等(1959)证明本病由21号染色体三倍体引起并提倡用21三体综合症的名称在1970年丹佛会议上得到承认。 除Down综合症之外,其他染色体发育不全包括Patau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猫叫(Criduchat)综合征、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环状染色体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Turner综合征、Colpocephaly综合征、Williams综合征、Prader-Willi和Angelman综合征、Rett综合征等。 常见综合征 Down综合征 (Down’ssyndrome)的临床特征如下:⑴Down综合症患儿出生时即有某些病理特征,随年龄增长症状变得明显。颅面部表现为圆头低鼻梁上颌骨发育不全可致面部扁平,嘴呈微张状舌体肥大有深裂,常伸出口外故称伸舌样痴呆。内眦赘皮常遮盖部分,内眦患者睑裂可轻微向上向外倾斜形成蒙古样,面容耳朵位置低呈卵圆形,耳垂小可见虹膜灰-白色斑点即布鲁什菲尔德点(Brushfield’sspots),囟门明显闭合晚。 染色体异常 愚钝综合征 患儿出生时较正常新生儿的平均身长略短,随年龄增长差异愈发明显成年患者身高很少超过正常10岁儿童。手呈短粗状,手掌宽只有一条横纹,表现为水平掌褶纹(通贯手)及其他特征性皮纹改变,如小指短而内屈呈单一褶纹(即第五指为两节),肌张力减低多数患儿3~4岁仍不会走路,婴幼儿反应迟钝或引不出进食困难患儿智力及精神发育明显异常,智商为20~70,平均40~50多在Gaussian曲线以下,90%的患儿5岁时才会说话。大多数表现沉静、温顺、易让人接近,寿命可达40岁。 有些患者可见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脏病继发,脑栓塞和脑脓肿,胃肠道异常如,十二指肠狭窄等寰枢关节不稳定,剧烈运动可导致脊髓压迫,中幼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率高于常人患者40多岁时几乎普遍发生Alzheimer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寡言少语视空间定向力差记忆力及判断力下降和癫痫发作等。 13三体综合征 13三体综合征(trisomy13syndrome)也称Patau综合征,活婴发病率为1/2000,女性多于男性,患儿母亲平均生育年龄为31岁。 染色体异常 患儿表现为小头前额凸出、小眼、虹膜缺损角膜浑浊、嗅觉缺失耳位低唇腭裂、毛细血管瘤、多指(趾)畸形、手指弯曲、足跟后凸右位心、脐疝听力缺陷、肌张力过高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等患儿多死于儿童早期。 18三体综合征 18三体综合征(trisomy18syndrome)的活婴发病率为1/4000,女性多见,患者母亲平均生育年龄为34岁。 患儿表现为生长迟缓、上睑下垂眼睑畸形耳位低小嘴小下颏皮肤斑点示指超过中指并握紧拳头、并指(趾)畸形、摇篮底足(rocker-bottomfeet)足趾大而短、室间隔缺损脐疝或腹股沟疝、胸骨短、小骨盆和肌张力增高,偶有癫痫发作、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等常死于婴儿早期。 猫叫综合征 猫叫综合征(Criduchatsyndrome)是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所致。 患儿生后数周至数月出现小猫叫样哭声,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眼间距过远内眦赘皮摺叠(epicanthalfolds)、短头畸形、满月脸、反先天愚型样睑裂歪曲,小颌肌张力减退和斜视等。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fragile-Xsyndrome)是X染色体有异常易断裂的脆性部位Martin和Bell(1943)最先报导一个X连锁遗传的精神发育迟滞大家系Lubs(1969)发现这个家系患者X染色体长臂末端有脆弱位点,证实此位点有不稳定遗传的CGG重复序列。正常人重复序列为43~200个,患者超过200个,多余的序列可灭活编码RNA结合蛋白基因,影响蛋白表达而出现症状。 本综合征是导致遗传性精神发育迟滞最常见的原因估计可使1/1500的男婴受累。由于女性具有两条X染色体,受累率为50%程度较轻。据估计10%以上的男性遗传性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有异常脆性X染色体有时女性也受累但病情较轻,Rousseau等描述了一种简单敏感的实验方法,采用DNA分析技术在孕期及出生后对患儿进行诊断由于重复三联密码子的长度与智力发育迟滞的程度有关因此脆性X染色体变异型偶见于智力正常的男性,患者外孙可患病。 患儿表现为典型的三联征:精神发育迟滞,特殊容貌(如长脸、大耳宽额头鼻大而宽和高腭弓)和大睾丸等患儿身高正常,大睾丸一般出现于8~9岁,85%的患儿可有智力低下,多为中等程度常表现为行为异常,多出现于青春期前,常见自伤性行为、多动及冲动性行为以及刻板和怪异动作、多动症多言癖,孤独症患者可有特有的拍手动作9%~45%的患儿可出现癫痫发作。DNA检查可确诊。⑸环状染色体:环状染色体(ringchromosome)表现为精神发育迟滞伴各种身体畸形。 染色体异常 Klinefelter综合征 Klinefelter综合征(Klinefelter’ssyndrome)的染色体表型为XXY仅见于男性。患者身材高大,表现类似无睾丸者的外表,肩宽、头发及体毛稀疏、音调高、 *** 女性化和小睾丸肌张力减低通常伴精神发育迟滞但程度较轻本病并发精神病哮喘和内分泌功能异常如伴糖尿病几率较高。 Turner综合征 Turner综合征的染色体为XO(45X)型仅见于女性。患者身材矮小颈部有蹼脸呈三角形,小下颏 *** 间距宽,指(趾)弯曲肘外翻和指甲发育不全,可伴五官距离过远内眦赘皮摺叠,可有性发育迟缓及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等。 Colpocephaly综合征 Colpocephaly综合征是少见的脑部畸形,病因很多有些是8号染色体三倍体嵌合所致,常误诊为多种类型的脑室扩张伴脑发育异常。患者表现为精神发育迟滞、痉挛状态和癫痫发作视神经发育不全导致视觉异常等侧脑室枕角显著扩张,皮质灰质边缘重叠增厚,白质变薄。 染色体异常可检查发现 Williams综合征 Williams综合征是7号染色体编码弹性蛋白基因区域存在微小缺失,新生儿发病率为1/2万,由Williams首先描述目前还不清楚脑部是否有特征性病变,曾有文献报导一例35岁的病人活检,除Alzheimer病改变外未发现其他脑异常。 患者精神发育迟滞较轻,音乐能力早熟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对乐谱有惊人的记忆力,听一遍交响乐可全部记住;有些患者可写出大段的描写文字措辞和内容正确,但不会描绘简单事物患儿发育迟缓外貌独特,如:宽嘴、杏仁眼、孔上翻、耳朵小而尖,称为“小妖精样”外貌;性格温和对听觉 *** 敏感,言语交谈能力获得较晚,可有视空间和运动能力缺陷。可有心血管畸形如主动脉瓣狭窄。 Prader-Willi及Angelman综合征 Prader-Willi综合征新生儿发病率为1/2万两性患病率均等为15号染色体q11-q13缺失所致,可采用细胞发生分析与DNA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测此染色体缺陷70%的病例是父系X染色体非遗传性缺失所致。 患儿表现为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身材矮小、面容变形、生殖器明显发育障碍,出生时可有关节弯曲等1年后出现明显精神发育迟滞或智力低下(hypomentia),由于过度进食变得肥胖。 Angelman综合征是15号染色体q11-q13缺失所致,与Prader-Willi综合征不同的是本病由母系单基因遗传缺陷所致患儿表现为严重精神发育迟滞、小头畸形及早期出现癫痫发作等,抗癫痫药治疗不敏感,出现少见的牵线木偶样姿态和运动障碍,常想大笑或微笑样旧称“快乐木偶综合征”。 可产前检查预防 Rett综合征 Rett综合征由Rett首先(1966)描述,病因不明,呈X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人推测代谢机制参与致病发病率为1/1.5万~1/1万仅见于女性,可存活多年男性为纯合子,常不能存活。 若为女性,出生时及生后早期发育正常6~15个月时手部自主运动丧失,以后交流能力丧失身体发育迟滞、头颅增大等,典型症状为:手部徐动搓丸样刻板样运动,逐渐出现共济失调及下肢强直最终丧失行走及语言能力可出现发作性过度换气和屏气、夜间呼吸节律正常和痫性发作等。 本病可误诊为Kanner孤独综合征,两者的不同点是Rett综合征早期即运动能力丧失,无注意力不集中及眼球联合运动消失。 并发症 染色体异常种类繁多,临床症状体征复杂多样,神经系统以外的表现各不相同具体详情可参见各病临床表现。 区分 主要根据患儿的特征性症状、体征及染色体检查。检出染色体异常可确诊。21三体所致的Down综合征与染色体易位导致Down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很难区分,二者有很强的关联性,与母亲年龄有关21三体患儿母亲通常生育年龄较大,但高龄或年轻孕妇染色体易位的发生率都较低。Down综合征亚型,如嵌合型有些细胞染色体正常,有些异常。嵌合型患者可有Down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有些患者智力正常。 检查 实验室检查 ⒈Down综合征血清学检查可见血清素降低、白细胞中碱性、磷酸酶增高、红细胞二磷酸葡萄糖增高、过氧化物歧化酶增高50%、但与患者发育异常及智力低下无关。 ⒉约1/3的Down综合征患儿母亲在妊娠4~6个月时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增高,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含量增高、雌三醇含量降低,可提示胎儿Down综合征检查结果。阳性孕妇应行羊膜囊穿刺,检测患者羊水细胞或染色体。 产前检查是关键 其他辅助检查 孕妇行羊膜囊穿刺可发现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可以早期筛查Down综合征患儿及其他染色体发育不全。 染色体检查可用萤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tinsituhybridizationtechnique)检测患者羊水细胞或染色体,如Down综合征可发现21号染色体为三倍体。 治疗和预防 治疗 染色体异常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导致的先天性智慧型障碍的治疗,也尚无有效药物,可尝试中药治疗与康复训练。 产前检查 不同类型染色体发育不全预后不尽相同,多数预后不良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迟滞是染色体病的共同特征。染色体发育不全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推行遗传咨询、染色体检测、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孕妇应该定期做产前检查,如果胎儿有问题,至少能及早发现。抽羊水诊断是能检验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染色体缺陷的其中一个方法。 相关数据 染色体核型命名如下:正常男性为46,XY,正常女性为46,XX。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由于有一条额外的21号染色体(21三体),核型命名为男性47,XY,+21 ;女性命名为47,XX,+21 .染色体易位也可导致21三体综合征,典型的14/21平衡易位携带者母亲写为45,XX,t(14q;21q).易位染色体分别来自14q和21q(在该染色体上,q为长臂),短臂(p)已丢失.短臂缺失的5号染色体(又称为5p缺失综合征),女性的核型为46,XX,5p-. 活婴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约为0.5%.这些染色体异常者均能在产前得以诊断.然而有创性产前诊断方法其弊大于利.因此,产前诊断仅用于高危人群. 孕妇高龄是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的最常见指征.虽然染色体异常可见于各年龄组的孕妇,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子代三体核型发生率随之增加,35岁以后呈指数级递增(表247-1),至今原因不明.由于自然流产因素,孕16~18周检出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较存活新生儿高30%,分娩年龄在35岁以上者均应作产前诊断.然而,年龄界限是相对的,年龄较小的妇女也可考虑行产前诊断. 母亲血清异常标志物提示胎儿有21三体综合征及18三体综合征风险增高,可考虑作羊膜穿刺术(见下文). 已有异常染色体的儿童是作产前诊断的指征.如果一对夫妇已有一个存活孩子是21三体,其本次分娩年龄在30岁以下,那么再次怀21三体胎儿的风险约为1%.对于30岁以上者,其再次怀21三体胎儿的风险与孕妇实际年龄相关(表247-1).该表假设患者没有携带罗伯逊易位的夫妇,资料仅限于其他三体核型,但子代再次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大约增加1%.某些染色体异常(例如45,X;三倍体;新重排)并不增加下一次妊娠的风险.对于即使无风险增加的夫妇,如果他们有顾虑心理,也可作产前诊断. 一对夫妇可能会出现有一个表型异常但染色体状况未知的孩子,表型异常通常与染色体异常有关,这种情况会出现在30%的活婴中,而表型正常的死婴中会有5%的染色体异常.如果前一个孩子的不正常是由于异常染色体所致则有指征作产前诊断. 父母染色体异常增加了子代染色体异常的风险.父代平衡重组包括易位(罗伯逊或互换易位)和倒位(臂内和臂间倒位),他们往往表型正常但应作遗传咨询并考虑作产前诊断.常染色体非整倍性夫妇较少见.从理论上讲,非整倍体父母的子代约50%也为非整倍体.但是母亲为21三体者,其子代为三体型的发生率为1/3.父亲为21三体型者均不育.性染色体三体型(如47,XXY)是很常见的,他们往往伴有生育力下降.性染色体三体型的父母,其子代为非整倍体者罕见.任何具有非整倍性染色体或完全嵌合型染色体的夫妇均应作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的夫妇通常是在对多次自然流产或子代异常或不孕症的病因筛查中得到诊断. 反复自然流产常提示染色体异常.至少有50%早期自然流产的胎儿染色体异常;其中约1/2是三倍体.如果首次流产的胎儿为非整倍体,再次流产的胎儿也可能为非整倍体,但这种异常可以不在同一染色体上发生.三体症(如16三体)妊娠可能是致死的并常导致流产,但再次妊娠可能会出现表型异常和其他三体型(如18三体)的活婴.曾有非整倍体活婴分娩史者,再次妊娠非整倍体活婴的风险增加.然而,非整倍体反复自然流产者,究竟是否增加以后非整倍体活婴的风险仍不清楚.一些遗传学家认为,反复自然流产应作为产前诊断的指征;必要时作夫妇双方染色体重组检测 染色体异常的原因 染色体异常的原因1、男性也可能造成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原因:男性长期服用药物,是会影响 *** 品质,并造成胎儿之不良影响。在正常情况下,睾丸组织与流经睾丸的血液之间有一个防护层,医学上称为血睾屏障。这一屏障可阻止血液中某些物质进入睾丸。但是很多药物却能通过血睾屏障,影响精卵健康结合。如常见的一些免疫调节剂,等药物,其毒性作用强,可直接扰乱 *** DNA的合成,包括使遗传物质成分改变,染色体异常和 *** 畸形。像男性不孕症,妇女习惯性流产(早期胚胎丢失),其中部分原因就是男性 *** 受损的结果。 染色体异常的原因2、这些药物还可随睾丸产生的 *** 通过性生活排入 *** ,经 *** 黏膜吸收后而进入血液循环,使低体重儿和畸形胎的发生率增高,增加围产期胎儿的死亡率。因此,在怀孕前的2~3个月和怀孕期,先生用药一定要小心,除非夫妻中有染色体异常的问题,认为若你有这类疑虑建议夫妻双方接受抽血检查染色体有无异常。 染色体异常的原因3、怀孕的前三个月,是流产的高危险期,这种自发性的流产,多半是胎儿染色体异常所致,是一种自然淘汰。如果不是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自然淘汰现象,而是因为孕妇本身的问题导致流产,根本之计就是找出问题,对症下药,才能避免再次流产。萎缩卵,葡萄胎是为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所致:萎缩卵,葡萄胎=是萎缩性胚胎.至于萎缩卵发生的原因多为胚胎本身的问题 世界首例异常染色体 江西发现一例人类罕见异常染色体,此例染色体经实验鉴定,属世界首次发现。那么,这异常染色体是怎么形成呢?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近日从一名3岁男孩身上发现一例人类罕见异常染色体核型:46,XY,dup(4)(p12p16)。据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主管技师李宇中介绍,这一异常染色体经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鉴定,属世界首次发现。 李宇中分析认为,这一染色体可能是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之间非对等交换或染色单体之间非对等交换形成重复片段而产生。根据基因的致病性程度,可能会导致患者先天性的非进行性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并伴有五官、四肢、皮纹和内脏等方面的多发畸形症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