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帮老人测量血压时,听到她们七嘴八舌在谈论,仔细一听是关于血液粘稠度的事。
原来是王阿姨,前阵子看了下中医,那中医说她血过于粘稠,已经出现血瘀症,需要活血化瘀。
这王阿姨一听就疑惑了,这血稠是不是就是血脂高呀?她的老伴是高血压,但医生开的药中,也有降血脂的,有叮嘱过说要预防血脂过高。所以她知道高血脂,但现在又出来个血液粘稠,这两者不就是同一个东西?一个西医叫法,一个中医叫法?
这王阿姨见大家讨论不出个什么,就转身问起了我,“小林,你来说说,这血液粘稠是不是就是血脂高?”
对此,林药师我只能摇了摇头,耐心解释一番。
我们先来了解下何为血液黏稠度?
高血脂,指的是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过高的一类疾病。出现高血脂的话,由于胆固醇的增多,血液是会变黏稠。但血液黏稠,就不一定是高血脂了。
其实,临床上并没有血液黏稠这个说法,这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的俗称,所以一说到血脂高,很多人联想到的就是血液黏稠。
事实上,临床上有个类似的概念叫血液黏滞度,指的是血液流动的情况,流动变慢了,也就是血液粘稠度相对变高,血液处于一个高凝状态,但不代表就是血脂高。
导致血液黏度高的因素
在我们的血液中存在很多的物质: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质、球蛋白以及各种的营养物质。其中血液黏度高,主要跟红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的数量有关,这三个不管哪一个增多,都会导致血液流动受阻,血液黏稠度变高。
其中纤维蛋白,又叫凝血因子,容易与血小板、红细胞粘合形成网络,增大血流阻力。
并且纤维蛋白与血小板联合容易形成白色血栓,通常发生在急性风湿性内膜炎的患者中;与红细胞则容易形成红色血栓,在长期卧床及恶性肿瘤的患者中较常见。
另外导致血液黏稠度高的,还有外部环境因素,像夏天则黏度高些,冬天则低些;平日里,上午较高,下午则较低;天气不好的时候,也会相应高些,挺气好则低些。
血液粘稠高的话,身体会有哪些表现呢?
1、早上起床容易头晕,不清醒,晚上时精神却特别的好;
2、午餐过后容易犯困,不睡下午就会崩溃;
3、蹲在地上时,容易胸闷、呼吸不畅;
4、阵发性视力模糊,就是有时候,常常感觉看东西模糊,但又很快就好,一阵阵的。
这是因为血液粘稠度高的话,血液流速变慢,不能及时输送到身体各器官,出现短暂性的缺血、缺氧。
如果是老年人出现这几个症状,最好还是到医院专业检查下,明确下原因。如果是高血脂的话,就得坚持服用降脂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
日常生活中如何降低血液黏稠度高?
1、多喝水:记住是纯白开类的水,而不是饮料或者汤。我们身体里几乎所有的新陈代谢都需要水的参与。一般来说,我们每个人每天从体内排出的水约为2.5公斤。所以建议是,正常人在饮食之外,额外补充1000ml左右的水分,也就是一天至少需要喝2000ml左右的水。
2、多吃能够降低血液粘稠度的食物:像水分及维C丰富的水果蔬菜就可以多吃,例如洋葱、柿子、香菇、草莓、番茄、橘子、胡萝卜、紫菜、玉米、香芹、大豆等。
3、减少吃胆固醇及糖分高的食物:像动物内脏、肥肉、甜食等。
4、戒烟戒酒,多运动。
另外对于血液粘稠度过高的话,还是可以上医院看看的,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能够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药物。像高血脂的患者,就一定要坚持服用降脂药,定期复查。
血稠不一定血脂高,血稠是指血的粘度增高,和高血脂没有直接的关系。
那我分别说一下血稠和高血脂。血稠并不是一个医学术语,医学上称此为高粘稠血症,中老年人最容易患这个症状,血粘稠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进食、饮水、运动、机体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不同季节、时间与气候等。因此,一个人的血粘稠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时高时低的动态变化之中。
说完血稠,再来说说高血脂,确切的说应该是血脂异常,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甘油三酯高(高甘油三酯血症)、总胆固醇高(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高(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低(低高密度好胆固醇血症)等。
所以说血液粘度和高血脂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血液粘度是血液的理化特性之一 ,与血液中的多种成分有关。全血粘度主要取决于血中红细胞压积高低也就是主要与红细胞多少有关,血浆粘度主要与血浆蛋白多少有关,尤其是纤维蛋白原。血脂对血液的粘度影响较小,高血脂的病人血粘度轻微升高。
那么通过血稠衡量高血脂其实并不科学,血稠也不是预测将来会不会发生中风的指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指的是要调节血脂治疗,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是首先要干预的目标,同时也控制好血压血糖,戒烟,运动,保持合理健康的膳食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