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伤心难过就会导致郁气闷在胸中造成郁结,导致气血瘀滞,引发心痛的症状。长久以往的情绪低落、忧郁、难过、伤心、痛苦,不仅仅会导致心痛、心脏病,还会造成脾胃不合,食欲下降,胃溃疡,肝气不舒,面色萎黄,早衰。等等身体上的疾病。
所以凡事要自己看开一些,尝试自我调节,不要自己折磨自己的心灵,想想很多人都生活的不容易,与其伤心难过,不如坚强快乐的活着,至少给周围的人带去一点阳光。你想想你整天难过、伤心、痛苦给别人带去的都是负能量,如果你坚强一点阳光一点,就能给别人带来正能量。哪一种生活对自己和对旁人都更好呢。
伤心过度会使人病倒的。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原因是:
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七情做为致病因素,有别于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入人体,而是直接影响有关的脏腑而病,情志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所有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七情与人的五脏密切联系,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变化相关联,喜与心、怒与肝、思与脾,忧悲与肺、恐惊与肾—一相对应。七情波动能影响人的阴阳气血平衡和运行。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处于平衡状态,保证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剧烈的情志变化,可以使阴阳平衡失调,影响人的气血正常运行,导致气血功能紊乱。正如《素问·举痛论》指出的:“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中医认为七情分属于五脏,为五脏所主。正常情况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忧)为肺志,恐(惊)为肾志。
情志太过之时,则损伤五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
拓展资料情志活动由脏腑精气应答外在环境因素的作用所产生,脏腑精气是情志活动产生的内在生理学基础。由于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故情志活动与五脏精气的关系最为密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藏精,精化为气,气的运动应答外界环境而产生情志活动。因而五脏精气可产生相应的情志活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五脏精气的盛衰及其藏泄运动的协调,气血运行的通畅,在情志的产生变化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若五脏精气阴阳出现虚实变化及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调,则可出现情志的异常变化。如《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素问·调经论》说:“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另一方面,外在环境的变化过于强烈,情志过激或持续不解,又可导致脏腑精气阴阳的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失调。如大喜大惊伤心,大怒郁怒伤肝,过度思虑伤脾,过度恐惧伤肾等。
在情志活动的产生和变化中,心与肝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心藏神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和调控着机体的一切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各种情志活动的产生,都是在心神的统帅下,各脏腑精气阴阳协调作用的结果。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于人体,能影响脏腑精气及其功能的,也可影响心神而产生相应的情志活动。如《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该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正常情志活动的产生依赖于五脏精气充盛及气血运行的畅达,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和调节气血运行,因而在调节情志活动,保持心情舒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七情 百度百科
对身体有害。因为人体在伤心时候,身体会制造出一种“酶”这种酶会影响你正常的思维,降低你身体所有感官的功能,因此,要放开自己的心胸,豁达的面对世事
因为太伤心,很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往前看忘记悲伤,记忆就回来了。请不要回头。相信你会有美好的明天。
坚强的人往前走。脆弱的人伤心过度,无论是人为造成的伤心还是受到打击。精神容易死亡肉体就不再存活。
伤心过度很可能会死。但是伤心过度容易发生抑郁症。因此长时间的伤心不会有好处的。
祝你坚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