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认为,胚胎或胎儿在20周以前终止发育,排出母体,称之为流产。近年来经过许多学者的调查,估计大约有15-20%的孕卵发生自然流产,而实际上未觉察到的流产也为数不少,如临床上只表现为一次"月经过期"或"经血过多",而实际上曾有过精卵结合,而发育异常,这种初期尚未查觉的不正常孕卵的排出称为妊娠废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筛选现象。自然流产一般分为早期流产(发生在12孕周以前)和晚期流产(发生在12~28孕周)。以早期的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胚胎发育异常或胎盘异常;
(2) 母体方面因素,如内分泌功能失调(以黄体不健居多,甲状腺素显著缺乏亦能影响胚胎发育)、生殖器官疾病(子宫畸形,子宫发育不良,宫颈深度裂伤)、周身疾病(妊娠期患流行性感冒、肺炎、伤寒或高烧,严重贫血,心衰,重度肾炎等);
(3) 外界不良影响(如外伤,过度劳累,放射,噪音等);
(4) 遗传因素缺陷(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构异常);
(5) 父方因素(如无症性的细菌精症等)。
流产不仅使妇女健康受到影响,甚至可因流产造成子宫大出血或严重感染影响孕妇的生命安全,因此防治流产具有重大的意义。
祖国医学典籍在"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病症中包含有先兆流产的记述。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气虚、肾虚、脾虚、肝气郁滞或血热等原因造成。妇女妊娠后经血聚以养胎,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充盈,胎有血养而有所载。若气血虚则冲任不固,不能摄血保胎,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致使冲任虚损,胎失所养。素体肾虚或孕后房事不慎,肾气耗伤,胎失固系而不得安。肝郁可致气机不畅,胎气受阻导致胎动不安。血热灼伤胎气则胎漏下血。治疗原则分别采用益气养血安胎,补肾固中安胎,健脾和中安胎,疏肝理气安胎,清热凉血安胎等。
本病当与月经异常、葡萄胎、宫外孕相鉴别,临床上以βHCG,尿HCG及放射免疫法测定以诊断早孕,B型超声波测定孕囊位置大小及心管搏动,以排除难免流产或宫外孕、葡萄胎。
向你介绍安胎汤:
症见:少腹痛,阴道少量出血,腰痛,头晕,恶心,纳差,尿妊娠试验阳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无力。
病例: 患者,28岁,护士。患者停经42天,阴道流血1天,伴有轻微腰酸腹痛,食欲减退,大便干燥,四肢有红色丘疹样团块及轻度搔痒。患者过去自然流产2次,均因全身出风疹后引起。就诊时妇查子宫体稍增大,稍软,附件(一),子宫口闭,阴道内有少许暗红色血液。尿妊娠试验(+),脉数略滑,舌苔微黄,舌尖红。诊为先兆流产(习惯性),即给中药安胎合剂加条芩10克,陈苎麻根20克,每日1剂,并嘱其卧床休息。服药当日阴道流血减少,腰酸腰痛减轻,第二天丘疹样团块消退,经安胎8天,痊愈出院。出院后间断服中药安胎合剂,于1984年3月2日正常分娩一女婴,发育良好,外观无畸形。
本方近年共治疗131例先兆流产患者,20~25岁者53例,26~30岁者7l例,31岁以上者7例。
流产发生在妊娠2个月内者65例,2~3个月流产者52例,3—5个月流产者14例。初次流产者46例,流产2次者41例,流产3次或3次以上者44例。阴道流血者118例,下腹部胀痛者107例,腰部酸痛者120例。经治疗,有效(腹胀腹痛消失,阴道流血停止,腰酸腰痛消失,尿妊娠试验阳性,胚胎仍存活者)124例;无效(腹胀、腹痛、腰酸腰痛仍然存在,阴道继续流血,尿妊娠试验转为阴性者,或流产症状虽有减轻或消退,但尿妊娠试验转为阴性,并痉超声波检查无胎心反射波者)7例。有效率为94.7%。安胎疗效,首先是腹胀腹痛消失,继而阴道流血减少或停止,而腰酸腰痛改善较慢。
祝你健康愉快,心想事成!
先兆性流产先兆流产是指有流产的表现,但经保胎处理后,可能继续妊娠不能至足月者,常发生在妊娠早期,有早服反应,少量阴道流血,出血少于月经量,伴发轻微的间歇性子宫收缩。妇科检查子宫未开大,羊膜囊未破裂,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妊娠试验阳性,一般见于黄体功能不全、子宫敏感性增强等,若阴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部疼痛加剧,可发展为难免流产。妊娠前三个月子宫比较敏感,有时出现轻微的下腹坠痛,但这不是先兆流产,出现这种情况应注意休息,并及时到医院请医生诊治,保胎治疗。主要症状妊娠早期阴道有少量出血,有轻微阵发性宫缩。子宫颈口未扩张,子宫大小与停经月数相符。导致先兆流产的原因一、 遗传基因的缺陷 多见于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数目异常有单体形、三体形,例如21-三体,47 XXX,47 XXY还有多倍体,例如69,92条染色体等。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影响生殖功能的事实,已被医务界认为,不仅引起妇女的月经失调,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而且严重者可使生殖细胞的基因损坏,使妇女受孕后发生流产、死胎、早产、胎儿畸形或胎儿以及新生儿恶性肿瘤。三、母体因素 1、 母体患有全身性疾病 如严重贫血、心衰、高血压等。 2、 生殖器疾病:单角子宫、双子宫、纵隔子宫以及宫颈口松弛等。 3、内分泌因素四、男方的菌精症六、免疫因素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