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被保险人投保需运行健康告知的保险时,神经精神类疾病大多会被拒保,但如果被保险人已经痊愈多年且无复发,复查也没有任何异常,那么可以考虑运行人工核保,会更加的精准和人性化,有除外承保的可能。
在投保需要运行健康告知的保险时,被保险人还必须要如实告知自己的实际身体健康情况,切勿隐瞒投保。
(一)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
人的心理主要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然而,人的心理发展与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统计调查及临床观察,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确实具有血缘关系。同时,遗传上的易感性在一些人身上也是存在的,以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神经类型及各个年龄阶段所表现的身体特征也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
2.病毒感染与躯体疾病
由病菌、病毒(例如脑梅毒、斑疹伤寒、流行性脑炎)等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会损害人的神经组织结构,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这一点对儿童影响尤为严重,是造成智力迟滞或痴呆的重要原因。
3.脑外伤及其他因素
脑外伤或化学中毒,以及某些严重的躯体疾病、机能障碍等,也是造成心理障碍与精神失常的原因。
(二)社会因素
1.生活环境因素
生活中的物质条件恶劣,生活习惯不当如摄取烟、酒、食物的过量等,都会影响和损害身心健康。其次,不良的工作环境、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不胜任、工作单调以及居住条件、经济收入差等,都会使人产生焦虑、烦躁、愤怒、失望等紧张心理状态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此外,生活环境的巨大变迁也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由此带来心理的不适。
2.重大生活事件与突变因素
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尤其是一些突然变化的事件,常常是导致心理失常或精神疾病的原因,比如家人死亡、失恋、离婚、天灾、疾病等。由于个体每经历一次生活事件,都会给其带来压力,都要付出精力去调整、适应,因此,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不幸事件太多或事件较严重、突然,个体的身心健康就很容易受到影响。
3.文化教育因素
教育因素包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个人心理发展而言,早期教育和家庭环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个体早期环境如果单调、贫乏,其心理发展将会受到阻碍,并会抑制其潜能的发展,而受到良好照顾,接受丰富刺激的个体则可能在成年后成为佼佼者。另外,儿童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态度、方式,家庭的类型等也会对个体以后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早期与父母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得到充分父母爱,受到支持、鼓励的儿童,容易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并对成年后的人格良好发展、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举例有:
食欲。三餐是否规律,健康
情绪。是否遇到高兴或快乐的事
情感。和周围朋友亲人相处是否和谐,友情、亲情、爱情
生活事件。是否遇到突发事件,比如家人死亡、失恋、离婚、天灾、疾病等
经济。如物质条件是否恶劣,是否存在经济问题
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否和谐
生理因素。如女性生理期,更年期等
国家卫计委下发了关于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6类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要及时上报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精神障碍患者20年来增加2倍,每年出现的精神病人伤人事件约有100例。
有危害他人危险的要报告
据了解,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6种,已经具备发生危害他人安全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危险。为了对其及时救助、最大限度减少此类患者对他人及社会的危害,保护公共安全,这部分人群符合办法规定的,应当实行发病报告;不符合本办法的应当按照现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登记管理。
六大类精神病人中最危险的精神病患者还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有自残和冲动伤人的可能,属于重症精神障碍病人,这种的需要进行管制。”
然而,由于精神障碍患者发病具有反复性和长期性,对他们的诊治成为一大难题,也难以保证病人在“安全期”内不做出非理性举动伤害他人,因此非常需要建立健康档案,明确患病者群体。据了解,一般情况下重症精神病人在发病前,除了专业医生或病人周围亲属,陌生人是很难观察到的。“医院收治的精神病患只是对其进行急性期治疗,就算患者出院也不是完全恢复了,需要长时间地维持期和巩固期治疗,维持期都不低于两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