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根系吸收的是土壤中的水分和矿质元素,植物吸水通过渗透作用吸收,而吸收矿质元素则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吸收的,这个过程还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的协助并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对于粪便中的细菌来说,根的细胞膜上并没有相应的载体来运输,所以根系是不吸收这些细菌的。
另外,粪便中的细菌多是一些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对于植物并没有侵染能力,所以也不必担心这些细菌会侵入植物的根系中污染蔬菜。
这句话不对。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中的能量通常指的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第一营养级的能量,这部分能量与“随植食性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而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是并列的,不是包含关系。
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题干中“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中的能量”)+随植食性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而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粪便量,它是属于第一营养级的)
草鱼的消化系统存在很大的缺陷,草鱼并没有胃,而且肠也不是很发达,在它们的消化系统中,至今还未发现消化纤维素的酶。就是说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却消化不了,想想也是挺难受的。可是我们都知道,植物的主要成分就是纤维素。纤维素又是一种极难消化的成分。那么作为一条每天大量进食植物的草鱼,却不能好好利用植物里面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它们仅仅能消化利用被其咽喉齿和角质垫所磨碎的植物细胞内的原生质。就是只能尝着味儿,却不能吸收它的营养。
确实很难想象到,草鱼摄取营养竟然只是靠着口咽的研磨。那么它们的消化系统中肠有什么用呢?如果仅仅只是作为排泄粪便用的么?这就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吧。
实验表明,草鱼在摄食草料后,其粪便内的粗蛋白含量明显下降。原来,经过咽喉齿研磨后,只消化了草料其中一小部分。而剩下的大部分粗蛋白随着草鱼的粪便排泄出来。这又能解释为什么草鱼的粪便呈现绿色。因为其中的纤维素清晰可见,组织细胞间叶绿素十分明显。
草鱼生长速度很快,得益于它们的“抠门”作风——连自己排泄出来的“粪便”都不放过。当它们把“粪便”排入到水中,就会大量附生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来了这么多的帮手,水草细胞间的叶绿素自然抵抗不住,被慢慢破坏掉,然后呈现黄色,那些碎屑也就变成了腐屑。经过这一系列的过程,现在的“粪便”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粪便了,而是变成了一种最富营养的“美味佳肴”了。因为这些腐屑中包含了大量的菌体蛋白和浮游动物,其粗蛋白含量反而比草屑和水草中高得多了。经过这样的改造,草鱼看似没什么用处的肠终于能消化了。
从局部来看,草鱼对草料的利用率很低,但草料从草屑变为腐质,从大型变至小型,从沉浮变为悬浮,经细菌等的帮助,反复利用,把草屑中的能量逐步转化到鱼体中。草鱼反复,多次利用其“粪便”,当然了,这里所说的“粪便”不仅仅是草鱼可以利用,而且其他鱼类也会食用,正是由于草鱼的这种特性才确定了它在池塘养殖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有些鱼类本来是不食用草类,但正是在草鱼的帮助下,他们还能利用更加可口的饵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