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高,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可滤过到原尿中,而肾小管又不能将其再吸收,所以尿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无痛性尿血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无痛性尿血的鉴别诊断:
1、腹痛伴血尿:腹痛伴血尿是肾及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之一。
2、血尿伴排尿不畅:血尿伴排尿不畅、费力和小便滴沥不尽,在老年男性多为前列腺肥大,在中年男性则要考虑尿道狭窄、尿道结石或膀胱肿瘤。
3、剧烈运动或强体力劳动后血尿:剧烈运动或强体力劳动后血尿是肾下垂的症状之一。
4、血尿伴蛋白尿:肾性血尿是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血尿伴蛋白尿。如果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或失治误治,病情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最终导致尿毒症。
5、间歇性血尿:血尿是指尿液中红细胞≥3
个/HP,离心尿红细胞>5
个/HP,或12
小时尿Addis计数>50
万个,是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原因有泌尿系炎症、结核、结石或肿瘤、外伤、药物等,对机体影响甚为悬殊。近年来无明显伴随症状的血尿有增多趋势,大多为肾小球性血尿,已广泛引起重视和进行研究。间歇性血尿即血尿时而发生的症状。
为了确定发生血尿的部位,在尿液检查中可作“三杯试验”:如仅在第一杯尿中有血,为被血尿。在第二杯或第三杯有血尿,则为终末血尿。一、二、三杯均有血尿,则为全血尿。初血尿是来自尿道的癌瘤,终末血尿是来自膀胱的癌瘤,而全血尿则来自输尿管或肾脏的癌瘤。
此外,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还可做以下检查:
1、反复寻找尿液中癌细胞,如在新鲜尿液中找到癌细胞,则有助于膀胱癌的诊断。
2、放身学检查,包括腹部平片、静肪肾盂造影以及肾血管造影等。
3、B型超声波检查:有助于诊断多囊肾及肾肿瘤。
4、放谢性核素检查,常用的肾扫描,对利于肾肿瘤的诊断。
5、膀胱镜窥查,可直接发现出血的部位及其性质。
6、其它检查:对不能确定血尿的来源或疑来自肾脏,还可做CT扫描或肾活检。
临床上想必大家都见过肾病科的病人,患者眼睑和颜面部水肿的厉害,甚至全身水肿,可能还伴有高血压。这跟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脏器-肾脏密不可分。看到这样的患者我都会在心里默默的问一下:肾,你还好吗?肾脏可以生成尿液,一旦出现肾脏方面的疾病,可能就会累及到肾小球,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钠水潴留,引起水肿。那么肾小球疾病都有哪些病理变化呢,我们来进入医学小课堂进行学习。
肾小球疾病是以肾小球损伤和病变为主的一组疾病。肾小球疾病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和遗传性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原发于肾脏的独立疾病,肾是唯一或主要受累的脏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是由免疫性、血管性或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肾脏病变是系统性疾病的组成部分。
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类型主要有: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一定要注意不同类型之间的病理变化的鉴别: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是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双侧肾脏轻到中度肿大,被膜紧张。肾脏表面充血,有的肾脏表面有散在粟粒大小的出血点,故有大红肾或蚤咬肾之称。切面见肾皮质增厚。病变累及双肾的绝大多数肾小球。肾小球体积增大,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内皮细胞肿胀,可见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检查显示肾小球内有颗粒状IgG、IgM和C3沉积。电镜检查显示电子密度较高的沉积物,通常呈驼峰状,多位于脏层上皮细胞和肾小球基膜之间。急性肾炎多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2.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组织学特征是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故又称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双肾体积增大,颜色苍白,表面可有点状出血,切面见肾皮质增厚。多数肾小球球囊内有新月体形成,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可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这些成分附着于球囊壁层,在毛细血管球外侧形成新月形或环状结构。新月体细胞成分间有较多纤维素。纤维素渗出是刺激新月体形成的重要原因。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由蛋白尿、血尿等症状迅速发展为少尿和无尿。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常在数周至数月内死于急性肾衰竭。
3.膜性肾小球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早期光镜下肾小球炎性改变不明显,又称膜性肾病。病变特征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肾小球基膜上皮细胞侧出现含免疫球蛋白的电子致密沉积物。约有85%的膜性肾小球病为原发性。双肾肿大,颜色苍白,有“大白肾”之称。光镜观察早期肾小球基本正常,之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电镜观察显示上皮细胞肿胀,足突消失,基膜与上皮之间有大量电子致密沉积物。沉积物之间基膜样物质增多,形成钉状突起。膜性肾小球病多见于成人。临床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部分患者伴有血尿或轻度高血压。
4.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组织学特点是肾小球基膜增厚、肾小球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由于系膜细胞明显增生,又称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数量增多,可有白细胞浸润。由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基质增多,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下向毛细血管基底膜广泛插入,导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增厚,血管球小叶分隔增宽,呈分叶状。因插入的系膜基质与基底膜染色特点相似,所以在六胺银和PASM染色时基底膜呈双线或双轨状。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常伴有血尿,也可仅表现为蛋白尿。本病常为慢性进展性,预后较差。
5.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病变特点是弥漫性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脂质沉积,故有脂性肾病。肾小球内无免疫复合物沉积,但很多证据表明本病与免疫机制有关。多见于儿童,是引起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