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摩擦音(pericardial friction rub)通常是一种短暂的、搔抓的、摩擦的或嘎吱嘎吱的声音,由发炎的心包层相互摩擦所致。这种声音在胸骨左缘和深吸气时最明显。心包摩擦音提示心包炎,可能由急性感染、心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导致。
治疗可酌情进行心包穿刺,预防心源性休克。使用抗炎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尿剂或抗生素治疗潜在病因。如有必要,行心包切开术。
扩展资料:
心脏杂音检查:
1、一般检查
婴儿时期即出现发绀、杵状指(趾)、气喘者先考虑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胸骨左缘隆起主要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或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亦可由儿童时期的大量心包渗液所致。
胸骨右缘第2肋间隙或其附近有隆起或收缩期冲动,多是主动脉弓动脉瘤的体征。肺气肿、心包大量积液或左侧胸腔大量积液、气胸体征,常可掩盖原有心脏杂音或使之减弱。
2、心脏听诊
患者应取坐位或仰卧位,必要时可嘱患者变换体位。如二尖瓣杂音常在左侧卧位时听得清楚;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杂音于坐位或站立位时更为清晰。
听诊时还应注意杂音在心动周期中的时间(收缩期或舒张期)、最响的部位、音调高低、响度、音质(吹风样、隆隆样、机器声样、乐音样)、是否传导、传导的方向、与运动、呼吸、体位等来判断其临床意义。
3、其他
必要时做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病情作出确切评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脏杂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包摩擦音
心肌缺血是由心脏供血和心脏需要血量的供需不平衡导致,支配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量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是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心肌缺血的常见症状和表现有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咽喉痛等。1、心前区疼痛:在患者过度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可出现胸骨后疼痛、心前区闷痛、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疼痛发作时通常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表现,经过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2、呼吸困难:部分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时,可引起呼气、吸气障碍,也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费力的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常发生于饱餐后、寒冷或饮酒后;
3、咽喉痛:多与运动有关,患者可出现咽喉痛,伴有烧灼感、紧缩感;
4、其他症状和表现:例如突发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晕厥等,在夜晚睡眠时、性生活时、排便时也可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
以下是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症状:心前区疼痛是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典型症状,当可引起患者的重视.但少数患者不典型的冠心病、心肌缺血症状,使到患者掉以轻心,也常使医生误诊,从而延误了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治.
(1)有些冠心病、心肌缺血者,无胸痛发作,仅表现为房颤、室早、房室传导阻滞等各种心律失常,或以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心衰表现为首发症状,临床称之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型冠心病、心肌缺血”,是冠心病、心肌缺血较少见的一种类型.
(2)心绞痛部位发生在胸部以外,表现为头痛、牙痛、咽痛、肩痛、腿痛,常需要与相应器官所引起的不适相鉴别.
(3)少数冠心病、心肌缺血人,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时,仅出现脑血管病的表现,如头晕、肢体瘫痪、突然意识丧失和抽搐等脑循环障碍,原因在于心肌梗塞时,心排血量下降以致脑供血减少,严重心律失亦常致脑供血减少.故老年人有脑血管表现时,应作心电图检查并短期内随访,以排除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4)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等胃肠道症状,特别是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
(5)若冠心病、心肌缺血同时合并其它急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外科急症,即使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症状亦常被掩盖.故病人及家属应及时向医生反映所患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病情,给医生提供参考.
(6)由于老年人常记忆减退,感觉迟钝,对症状又不善表达,易被家人及医生所忽视,所以,在给老年人做有关检查时,别忘记了做个常规心电图.一旦发现有心肌缺血的证据,即应对症治疗并进一步检查确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