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及过程:
m=pV
=1.0×10³千克/米³×10-³米³
=1千克
Q=cm△t
=4.2×10³焦/(千克℃)×1千克×1℃
=4200焦
∵1卡≈4.2焦耳
∴4200焦=1000卡。
∴1升水温度上升一度要1000卡。
扩展资料:
设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某一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ΔQ时,温度升高(或降低)ΔT,则ΔQ/ΔT称为物体在此过程中的热容量(简称热容),用C表示,即C=ΔQ/ΔT。用热容除以质量,即得比热容c=C/m=ΔQ/mΔT。
对于微小过程的热容和比热容,分别有C=dQ/dT,c=1/m*dQ/dT。因此,在物体温度由T1变化到T2的有限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T2,T1)CdT=m∫(T2,T1)cdT。
一般情况下,热容与比热容均为温度的函数,但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太大时,可近似地看为常量。于是有Q=C(T2-T1)=mc(T2-T1)。如令温度改变量ΔT=T2-T1,则有Q=cmΔT。这是中学中用比热容来计算热量的基本公式。
Q吸=cm(t-to),Q放=cm(to-t)。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体的质量,to表示物体的初温,t表示物体的末温。
需要1000大卡的热量,可以通过大卡的定义直接进行计算。
大卡,也被记做大写字母C,最常见于食品标注,相当于将1000克水在1大气压下提升1℃所需的热量,约等于4186焦耳的内能,1吨相当于1000千克,则升高1度需要1000大卡热量。
因为水在不同温度情况下,比热不同,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也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温度段,会有差异。中国惯用的热量单位卡20℃,即1克纯水从19.5℃升高到20.5℃所需要的热量。
扩展资料:
水比热容的不同定义
由于后来科学家发现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比热容不同,所以衍生了以下不同的定义:
1、营养学用的“15度卡路里”:将1克水在1大气压下由14.5℃提升到15.5℃所需的热量,约等于4.1855焦耳。
2、“4度卡路里”:将1克水在1大气压下由3.5℃提升到4.5℃所需的热量。
3、“平均卡路里”:将1克水在1大气压下由0℃提升到100℃所需的每度热量平均数,约等于4.190焦耳。
4、International Steam Table(国际蒸汽表)的卡路里,相约4.1868焦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路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