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痈、瘰、疬不是词语,是四种皮肤病的名称。
1、疖:一种局限性皮肤和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俗称“疖子”。
2、痈: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易生于颈、背部,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痈疽。吮痈舐痔(喻不择手段地巴结,厚颜无耻地迎合权贵)。
3、瘰:中医指结核菌侵入淋巴结,发生核块的病,多在颈部。俗称“疬子颈”,有些地区称“老鼠疮”。
4、疬:〔瘰疬〕中医指结核菌侵入淋巴结,发生核块的病,多在颈部。俗称“疬子颈”,有些地区称“老鼠疮”。
一、疖
拼音:jiē,注音:ㄐ一ㄝ,部首:疒部,部外笔画:2画,总笔画:7画,五笔:UBK
仓颉:KSL,郑码:TYVV,四角:00127,结构:左上包围,电码:4081,区位:8060
二、痈
拼音:yōng,注音:ㄩㄥ,部首:疒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10画,五笔:UEK
仓颉:KBQ,郑码:TLD,四角:00127,结构:左上包围,电码:4092,区位:5124
三、瘰
拼音:luǒ,注音:ㄌㄨㄛˇ,部首:疒部,部外笔画:11画,总笔画:16画,五笔:ULXI
仓颉:KWVF,郑码:TKZ,四角:00193,结构:左上包围,电码:4064,区位:8107
四、疬
拼音:lì,注音:ㄌ一ˋ,部首:疒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9画,五笔86:UDLV
五笔98:UDEE,仓颉:KMKS,郑码:TGYM,四角:00127,结构:左上包围,电码:4087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腕痈[wàn yōng]
一种病名。
2、朽痈[xiǔ yōng]
恶疮。
3、溃痈[kuì yōng]
溃疽。溃烂出脓的疮。
4、掖痈[yè yōng]
腋下所生之痈疮。
5、齰痈[zé yōng]
咬出痈疮的脓血。
“瘰疬”的读音为luǒ lì,声母为l、l,韵母为uo、i。
1、词性:名词。
2、释义:瘰疬又称老鼠疮,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俗称疬子颈。多见于青少年及原有结核病者,好发于颈部、耳后,也有的缠绕颈项,延及锁骨上窝、胸部和腋下。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淋巴结核,多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颈部所引起的特异性感染,严重时可溃破流脓。
扩展资料:
早在先秦的《山海经》,中医就对淋巴结结核有所观察。
明清后,众多医家对“痰”达成共识,出现论述瘰疬的专著,明确瘰疬为痰病。多数医家强调“五脏皆可生痰”,重视脾肾功能失调,认识痰浊形成过程的病理作用,同时对气病生痰、痰瘀同病颇为重视。
中医四大外科学派之一“全生派”代表王维德,将祖传经验与自身临床心得结合写成《外科全生集》。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瘰疬
疖(jiē)痈(yōng)瘰(luǒ)疬(lì)
一、疖
疖子,皮肤或皮下组织局部性的化脓性炎症。易发生于头面部、颈和背部。
二、痈
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病原体是葡萄球菌,多发生在背部或项部,症状是局部红肿,形成硬块,表面有许多脓疱,有时形成许多小孔,呈筛状,非常疼痛,常引起发热、寒战等,严重时并发败血症。
三、瘰
〔瘰疬〕俗称鼠疮。中医病证名。指颈淋巴结结核。由结核杆菌侵入颈淋巴结而引起。一般在颈部、锁骨上淋巴结出现单个或成串肿大,严重时化脓向外穿破,形成瘘管。
四、疬
1、见〔瘰疬〕俗称鼠疮。中医病证名。指颈淋巴结结核。由结核杆菌侵入颈淋巴结而引起。一般在颈部、锁骨上淋巴结出现单个或成串肿大,严重时化脓向外穿破,形成瘘管。
2、古又同“癞(lài)”。
扩展资料
一、疖组词:疖子、刺唬疖、疔毒疮疖
例:刺唬疖 [ cì hǔ jiē ]
一种毒疮。
二、痈组词:痈疽、悬痈、痈气、痈病、喉痈、养痈、热痈、鹚痈、徙痈、外痈、肠痈、痈疮、溃痈、吮痈
例:养痈[yǎng yōng]
养护毒痈。比喻姑息宽容坏人坏事。
三、瘰组词:瘰疬、瘯瘰、瘰串、瘰癧、恫瘰、红瘰疣螈
例:瘰串 [ luǒ chuàn ]
即瘰疬。
四、疬组词:瘰疬、石疬、鬎疬、鬣疬、疬疡、疬疡风、提疬丹、瘰疬敷药
例:石疬 [ shí lì ]
颈项部淋巴结肿大之坚硬如石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