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仙姑的那种不是正统佛教,而是和外道混合了的民间佛教。4大不调有些是会引起疾病,但有些只是会产生某些的障碍。 包括您所说的电流也是如此,为何不做一个详细的检查?往往四大不调都可能产生这些问题,而不是神明附身之类的问题。
3.其他道的众生,贤友们最多只会作弄别人。从佛教来说并没有‘请’神明的说法。如果真要让心里舒服一点,那么就学习出入呼吸法吧。
疾病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升起,可以有两种方式:
1.物质元素为因 (dhatu-samutthana, 界生 )
2.业力为因(kamma-samutthana,业生)
1. 物质元素为因: 是指由五种物质元素(dhatu,界)失调造成的物质性疾病。这五种物质元素是:
(1)地: 身体当中固体的部分,比如骨胳、肌肉、皮肤等。
(2)水: 液体的部分,比如唾液、黏液、血液等等。
(3)火: 体内的暖意。
(4)风: 在体内来回动的力量,例如呼吸。
(5)空间: 全身各处的空隙部位,体内各种元素在其中混合、起作用。这些包括: 耳道、鼻腔、口腔、皮肤毛孔等。
当这些元素受到激发或处于不平衡时,为疾病升起打开了一类缺口,称为界生(dhatu-samutthana)。
2.业力为因: 是指缘起于业心(kamma-citta)或者说是心理动作的疾病,心对一些刺激性或者不良的主题攀缘不放。随着我们对这些事想得越多,心的力量会虚弱起来,使心动荡、不平衡,疾病得以升起。
有两种对治的办法——不过在治疗之前,我们应当首先自我检查,看看它们是怎么来的,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对治它们。
对治的两种办法是:
1.药物治疗: 由各种化学成分组成的药物,可以使体内的元素恢复平衡,使我们的痛与病得以减少或者完全消失。
2.佛法治疗: 有赖于我们自己改进自己,把心转向善良、有价值、明智的主题。例如,我们也许可以发愿做几件善事,比如以某种形式供养僧食、以某种形式出家持戒、资助造某一种姿势的佛像、或者以某种方式诵经坐禅。在某些情形下,当心里有好的动机升起时,我们会有喜乐感、开放感,它会给心带来能量、给身体带来力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减轻已经升起的任何病症。
另外几点供病人与治病的医生思考:
我们生病时,自己的责任是,自我检查,找找病因。假如我们自己不能够了解,就应当去找那些了解并且愿意指点我们的人。譬如他们也许会告诉我们,我们生的这种病应当用药物治疗。我们于是应该找医生,让他或她有机会舒解我们的痛苦。一旦得到医生的建议,我们有两个责任:
1.听从医生的嘱咐。
2.给医生完全的自由,让他或她看怎么合适就怎么治。
我们不需要担忧自己会康复还是死亡。那是医生的责任。我们有一个责任,那就是照顾自己的心——使心无病,把心转向善良、善巧的主题,增强心力,来帮助照顾我们的医生。当医生与病人这样相互帮助时,谁也不会给对方添加负担。医生有治疗我们身体的自由,我们在心的范畴之内有自由,这样我们就会有机会减少痛苦。即使我们死去,自己和医生双方都已经尽了力,医生照顾我们的身体尽了力,我们照顾自己的心也尽了力。即使我们死了,也没有损失我们有自己内在的功德可以带着走。
因此,当我们以这种方式治疗疾病时,才可以说,我们用了两种疗法: 药物疗法,这是医生的事佛法疗法,这是我们自己的事。这样一来,我们与医生就能够相互帮助,照顾我们生命的品质。
这就是病人的责任。
至于医生的责任: 作为医生,我们应当熟悉疾病的来源。假如我们知道,某种病来自物质因素,就应当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假如我们发现那个疾病来自业力因素,那么还应当运用其它的方式,改善病人的心态。例如,我们在病床边,可以用和善的态度,或者使病人对于做功德有好感,鼓励他或者她供养僧食、禅定、诵经、发愿出家一段时间等等,这些都是使病人的心转向端正的途径。这就称为法的医药。
在某些情形下,一种病本来需要用大量药物,结果只用少量药就消失了。有经验的医生肯定见过这样的病例。比如,某个病人病势沉重,不过假如我们能找到一种办法安慰他,提高他的士气,症状本来在恶化,后来却减轻了本来预期今天死,但病人却活到下个星期或者下个月。有人踩到荆刺,以为自己给蛇咬了,这样一想,疼痛立即发作。又有人被毒百足虫咬了,以为自己踩到了荆刺,这种想法使得虫毒不造成剧痛。假如他们接着去看一位有经验的医生,医生说是给百足虫咬伤了,那个痛马上就发作起来。象这样的例子都说明业力在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业力』( kamma)这个词指两件事:
1. 业报(Kamma vipaka),或者说过去行为的果报,它可以影响现在的身体,刺激物质元素,引生疾病。有时即使我们根据医疗原理正确地给予治疗,就是不能好转。等到它们该走时,病人也许只喝一口去邪水,就消失了。这在部分程度上取决于病人的士气。这种病属于旧业的果报。有时旧业会发散开来,影响心智,使病人内心烦燥,反过来再加剧生理疾病。有时疾病毫无希望,病人却痊愈了。有时明明有希望,病人却死了。在这类情形下,我们得说,疾病来自于旧业。如果我们想要缓解疾病的痛苦,必须同时治疗物质上的病因与心理业力上的病因。
2. 有时疾病来自于心的新动态。这叫做业心(kamma-citta)。举例说,当我们感到强烈的愤怒、仇恨、爱意、或者焦躁时,心整个受到刺激,包裹着心的那些杂染就会溅泼到身体里,在那里它们与体内各种元素混合,比如在血液中混合,接着流向全身各部位,造成虚弱与疲劳。假如这类血液在体内某个特定部位停滞下来,疾病就会在那里升起。心变得浑浊起来,身体的元素也浑浊起来。最起码,我们会觉得自己精力不足。假如我们不赶快想办法纠正这个情形,就会生起病来。
这里我们可以作个比方: 心好比池塘里的一条鱼。假如有人拿棍子在水里搅,那条鱼只得快速绕圈,身上的黏液会脱落。水变得浑浊,池底的烂泥翻搅上来,那条鱼就看不清楚了。过一阵,鱼的黏液与水里的泥粒黏在一起,成为水草的养料。随着水草繁殖起来,池水就成为停滞的死水,不能用了。同样地,当心的杂染被全面搅动起来时,这种心理活动的力量会发散开来,使身体生病。如果体内的元素与心同时发作起来,这个病就很难治了——哪怕它可以治,好转也会极其缓慢。
因此,业力病在某些情形下,首先在体内升起,接着发散开来影响心: 这叫做业报。有时它们先在心里升起,传播开来影响身体: 这叫做业心。当业力病升起,而且我们明了它来自身体、还是来自心时,就应当用上述两种医药来治疗,那样做,将会提供解除痛苦的有效法门。
我自己已经亲身经历过这些要点的真实性,不过把它全部记录下来,将是一件冗长的麻烦事。因此,我就把这些留给有明辨的人士自己去思索。
arogya parama labha
无病是至上财富。
pañca-mare jine natho
patto sambodhim-uttamam
araham buddho itipi so bhagava
namamiham
制服了五种诱惑,
佛陀——我们的归依——自证无上觉醒,
他是阿罗汉,有一切福报者[薄伽梵]。
我礼敬他。
你生病卧床时,可以每天持诵此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