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原理
淋巴因子在正常人和动物体内含量极少,不易从体内测出或提取。各种淋巴因子最初都是从在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发现的。这种上清液,所含的淋巴因子的浓度很低,只能用体外试验的方法来检测其生物学活性。自1966年以来的报道,有近百种不同名称的淋巴因子,其中大都缺乏分子结构的研究,仅根据它们的生物学活性来进行命名和分类,这样虽有一定的实用意义,但容易引起混乱。例如分子结构相同的物质,可因有不同的生物学活性而被称为几种名称不同的因子;有时,活性相似而分子结构不同的几种物质会得到相同的名称。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对各种淋巴因子的研究与生产。目前认为研究一种因子,至少需了解四个方面:①淋巴因子的产生,包括因子产生细胞的种类,因子产生的条件及调节机制。②淋巴因子的物质特性,包括因子的理化特性、分子结构与基因结构等。③淋巴因子的功能活性,包括因子作用的靶细胞种类、靶细胞上因子受体的分子结构、受体的基因特性,靶细胞对因子发生反应的机制,以及因子在全身的作用等。④淋巴因子的实际应用,包括因子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方面应用的必然性。
淋巴因子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具有促进免疫效应的一类物质。它们的种类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论。在高中课本中以“淋巴因子”作为一种笼统的称谓。常见的淋巴因子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等,特别的是,白细胞介素是通过正反馈调节来强化免疫反应的。“干扰素”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其他淋巴因子化学成分各异。它们作为免疫活性物质促进免疫效应的发生,特别是效应T细胞和杀伤K细胞以及有关“补体”的联合作用共同摧毁抗原和宿主细胞。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