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寸(它是独体字)
寸字旁组词及解释:
1.村(cūn)村庄:农家聚居之地
2.付(fù)对付:对付指应对、抵挡,并含有粗略将就未用心的意思
3.对(duì)对错:“命题的真假”这个概念的通俗表达方法
4.讨(tǎo)讨好:指为得到好感或讨人喜欢而去迎合某人
5.衬(chèn)衬衫:指穿的衣服
6.忖(cǔn)忖量:揣度,思量
释义:
1.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尺的十分之一:尺~。
2.短小:~土。~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心。~步难行。
3.姓。
拓展:
1.寸(量词)
2.寸,cun,法度也。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
3.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4.“寸”是中国传统长度单位,与“尺”、“丈”为十进制(10寸=1尺,10尺=1丈),韩国用来表示亲属之间关系的多少,如1寸表示直系2代人之间的关系。等,香港法例沿用古制,1寸=3.33厘米[1],但此单位香港已几乎无人使用,而只会用“英寸”(1英寸=2.54厘米)和“厘米”“寸”通常代指“英寸”。
濒湖脉学之四言举要四言举要—— 宋南康紫虚隐君崔嘉彦希范著, 明荆州月池子李言闻子郁删补
一、经脉与脉气
脉乃血派,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
其象法地,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
注:“法”——效法;“府”——作“藏”解,即容纳的意思;“部”——这里指分布。
经脉即脉管,又叫血脉,是人体内运载血液环流自成系统的器官。全身的气血运行,必须通过经脉的“先导”作用才能完成。凡经脉所在的地方,就是气血所到的地方,所以经脉不仅是血液流行的隧道,而且是与气息(即呼吸时所出入的气,一呼一吸叫作一息)息息相关的。经脉在人体内合理地分布着,与地面存在的大小河流相似,内面直接和心脏配合,外面遍布于皮肤、肌肉之间,使全身血液都得到容纳,从而形成了整个的血液循环。
资始于肾,资生于胃,阳中之阴,本乎营卫。
营者阴血,卫者阳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注:此段讲脉气的生成。“资”——这里作“获得、取得”讲。
脉搏之所以能够搏动不休,主要是由于“脉气”的存在。“脉气”,可以理解为经脉本身的一种机能。这种机能不仅要获得先天之“肾气”和后天“胃气”的不断供给而存在,还要与营气、卫气互相结合起来,才是“脉气”搏动的根本。从“脉气”的性质来讲,它是属于“阳中之阴气”。因“气”本来属阳,但脉属阴,它又存在于经脉里面,便决不是单纯的“阳气”,而有一部分“阴气”在其中了。营气与卫气均产生于脾胃,营气具有化生阴血,营养全身的作用;卫气具有保卫体表的功能。营气是存在于血液里的,所以它和阴血一块在经脉里运行;卫气是阳气的一种,所以它便循行于经脉的外边。这样内、外、阴、阳相互作用,就维持了“脉气”的正常活动。
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阴阳之义。
气如橐龠,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
注:此段讲“胃气”和“宗气”引导血行,经脉随气运动的道理。
“橐龠”——即陀药,“风箱”的意思。“胃气”——是脏腑之气之一,并认为胃气是脏腑之气的根本;“宗气”——是同吸入的阳气和水谷精微之气混合而成,具有推动呼吸和循环功能的作用。
经脉本身不能自己单独的运动,一定要随着“胃气”和“宗气”的运动才能运动。经脉随着“胃气”、“宗气”运动的道理,可以概括为“阴经”、“阳气”相互作用的结果。脉属阴,气为阳,阴脉阳气配合起来便发生无休止的运动。阳气的运行,有似风箱的鼓动作用,经脉中血液受到阳气即“胃气”和“宗气”的鼓动,便会掀起波澜,上下来去,往复无穷地循环着。
十二经中,皆有动脉,惟手太阴,寸口取决。
此经属肺,上系吭嗌,脉之大会,息之出入。
一呼一吸,四至为则,日夜一万,三千五百。
一呼一吸,脉行六寸,日夜八百,十丈为准。
注:此段讲“寸口”诊脉的意义及呼吸和血午的关系。“吭嗌”——hang yi,即喉咙。
全身正经十二经脉,每一经脉都有可以切诊脉动的地方,为什么一般都单独在手太阴肺经所在的寸口部诊脉呢?手太阴经是肺脏所属的经脉,它上从喉咙下连于肺,适当呼吸气的要道。全身的营气、卫气以及吸入的天阳之气都在肺脏会合,因此肺经脉所过的“寸口”部位,便能反映各经脏气的盛衰变化。其所以叫“寸口”的原因,主要是这个部位全长一寸九分(同身寸),“口”是出、入、往、来的意思,因而便把这个部位叫“寸口”,正常人的一呼一吸,叫一息,古人计算在一天一夜里的共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血液在经脉中的流行,一呼一吸大约前进六寸,在一天一夜里约共流行八百一十丈,这是呼吸数字与现在的统计颇有出入,正常人一昼夜的呼吸数约为二万四知到二万六千息。不过,一息脉来四至,基本上还是正确的。
二、部位、诊法
初持脉时,令仰其掌,掌后高骨,是谓关上。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
寸口无脉,求之臂外,是谓反关,本不足怪。
注:此段讲寸、关、尺三部的区分
开始诊察脉搏时,让患者伸出手臂,掌心向上,很自然地平摆。首先看准掌后高骨隆起之处,这就是“关脉”所在部位。“关部”的前方为“寸部”,属阳;“关部”的后方为“尺部”,属阴。医生覆手取脉,先把中指头准确地按在“关部”,前后两指尖自然地落在“寸部”和“尺部”部位上,这时便可以进行仔细地切按了。有少数在“寸口”部摸不到脉搏,却在手臂外侧,即“寸口”的上方可以摸到,这叫做“反关脉”,有的一只手反关,有的双手反关,一般属于生理现象,用不着怪异。
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肾与命门,居两尺部。
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两在关后,
人无二脉,病死不救。左大顺男,右大顺女,
男女脉同,惟尺则异,阳弱阴盛,反此病至。
注:此段讲三部分主脏腑以及男女脉象差异。
脏腑气机的变化,都可以在“寸口”反映出来,并各有它一定的部位。如:左手“寸部”属心,“关部”属肝(包括胆),“尺部“属肾(包括小肠、膀胱)。右手”寸部”属肺,“关部”属脾(包括胃),“尺部”属命门(包括大肠)。这是左右两手部分主脏腑的一般说法;但还有另一种说法,左手寸部叫“人迎”,凡属外感表症都在这里诊察;右手寸部叫“气口”,凡属内伤里症都在这里诊察。这种说法来源于王叔和著的《脉经》,后世医家因得不到临床验证,多不表示同意,因此,这里只存作参考。此外,在《内经》里称结喉两旁的动脉叫“人迎”,左右手三部脉都叫气口,这是古人从全身诊脉的方法之一。《脉经》还把两手“尺部”叫“神门”,专在这里诊察肾阴、肾阳的变化。肾阴肾阳强,主身体健壮;肾阴肾阳弱,主身体虚衰。如果两手“尺部”的脉都没有了,说明肾阴肾阳十分衰竭,是病情严重的表示。至于男女异性,阴阳各有盛衰,反映在左右两手的脉搏亦略有差别。左为阳,右为阴,男子阳气偏盛,当以左手脉稍大为顺;女子阴血偏盛,当以右手脉稍大为好。再把“寸部”和“尺部”相互比较,寸为阳,尺为阴,男子阳气偏盛,当以寸脉盛尺脉弱为宜;女子阴血偏盛,当以尺脉盛寸脉弱为宜。如果两者相反,便说明是有了病变。
脉有七诊,曰浮中沉,上下左右,消息求寻。
又有九候,举按轻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动。
注:此段讲“七诊”与“九候”两种诊脉方法
诊法中,有所谓“七诊”的,即浮、中、沉、上、下、左、右七种诊脉的手法。浮取能观察有无外感表症,中取能观察脾胃机能的变化;沉取能观察有无内伤里症。上,指寸部;下,指尺部。左即左手,右即右手。诊脉时既要上下相互比较,也要左右相互对照。运用“七诊”手法来体察病情,寻找病因。这样,对疾病的观察和分析就较全面了。
诊法中还有所谓“九候”的,即在寸、关、尺三部,每诊一部时,都必须经过轻手浮取、稍重中取、重按沉取三种手法,每用一种手法时,都必须候到脉搏五次以上的搏动。一只手分做寸关尺三部,每一部又分做浮、中、沉三候,“三三得九”,这就叫做“九候”。候,仔细观察的意思。
寸候胸上,关候膈下,尺候于脐,下至跟踝。
左脉候左,右脉候右,病随所在,不病者否。
注:此段讲“寸口”观察全身病变
在“寸口”观察全身病变的方法是:凡属胸膈以上至于头顶的疾病,都可以在“寸部”观察。凡属胸膈以下至脐以上的疾病,都可以在“关部”观察。凡属脐以下至于足跟的疾病,都可以在“尺部”观察。左半身的病变还可以从左手三部观察,右半身的病变还可以从右手三部观察。所以能够“上以候上,中以候中,下以候下,左以候左,右以候右”,就是因为“病随所在”的缘故,也就是说某一部分有了病变,脉搏便相应地在寸口的某一部位上反映出来;某一部位没有病变,相应地寸口的某一部位的脉搏也就正常,并不发生什么变化。例如,左胁疼痛,左关脉便现弦或紧,这就是“病随所在”;右胁正常,右关脉也就没有不正常的变化,这就是“不病者否(即不的意思)”。
(待续)
寸的部首是寸,结构是单一结构。
一、寸的释义
1、长度单位,10分等于1寸,10寸等于1尺。1市寸合1/30米。
2、形容极短或极小。
3、凑巧。
二、组词
尺寸、方寸、寸步、一寸、寸心等。
词语解释
一、方寸 [ fāng cùn ]
方始一寸。极言矮小。
《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楼。”
二、寸步 [ cùn bù ]
一寸之步。常喻极近的距离。
《敦煌曲子词·浣溪沙》:“寸步如同云水隔,月轮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