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内囊病变导致对侧下半部面肌、舌肌和肢体的瘫痪,偏瘫,这是运动的“三偏”
。脑干病变导致交叉瘫,其中损伤平面:周围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中枢性瘫痪
。丘脑一般与感觉障碍有关,小脑和脊髓病变不会引起面舌瘫
。此题考查运动系统定位诊断,学好解剖是理解这部分内容的关键
。
瘫痪是指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功能减退或消失的一种临床表现,也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根据运动径路上病变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皮质脊髓束以上的病变,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肌肉萎缩不明显)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脊髓前角细胞以下的病变,又称弛缓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肌萎缩明显);按瘫痪范围的不同又可分为偏瘫、截瘫、单瘫等类型。偏瘫(hemiplegia)是指身体同一侧的肢体同时发生瘫痪,而某一个肢体的瘫痪称做单瘫(monoplegia);截瘫(paraplegia)是指躯干某一部位以下的双侧肢体瘫痪。临床上相当一部分瘫痪是急性发生的。随意运动的神经解剖基础是锥体束,它起源于大脑中央前回运动区第五层的大锥体细胞(Bets细胞)和深部的较小锥体细胞,其轴索形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合称锥体束),经由放射冠、内囊到达大脑脚。其中的皮质脑干束终止于诸脑干运动神经核;皮质脊髓束继续在脑干下行至延髓下部,大部分纤维交叉到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在脊髓侧索内走行,少部分纤维直接下行进入脊髓前索(皮质脊髓前束),最后这两部分纤维均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脊髓前角细胞发出运动纤维(前根)经神经-肌肉接点到达骨骼肌细胞,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从一侧大脑皮层运动区到骨骼肌细胞的运动解剖径路上的任何部位发生损害,临床上都可能出现瘫痪。本章节主要就急性瘫痪的诊断和处理进行讨论。
接上篇。
1.肌容积。观察和比较两侧对称部位肌肉体积有无肌萎缩,假性肥大,若有观察其分布范围。
2.肌张力。肌肉松弛状态的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肌肉弛缓柔软被动运动阻力减低,关节活动范围扩大。
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
3.肌力。肌肉的收缩力一般以关节为中心,检查肌群的伸、屈、外展、内收、旋前和旋后等功能,适用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及周围神经损害引起的瘫痪。
肌力分为六级,0-5级。
0级是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
1级是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是水平移动,不能抬起;
3级是能抬离床面,不能抵抗阻力;
4级是能抵抗阻力,但不完全。
5级是正常的。
对不能确定的轻瘫,可以用轻瘫检测方法。
轻瘫的检测方法有上肢平伸试验、Barre分指试验、小指征、Jackson征、下肢轻瘫试验。
上肢平伸试验:双手,上肢平举,掌心向上。轻瘫侧上肢逐渐下垂和旋前。
Barre分指试验:相对分开,双手五指并伸直,轻瘫侧手指逐渐并拢屈曲。
小指征:双上肢平举,手心向下,轻瘫侧小指常轻度外展。
Jackson征:仰卧位,双腿伸直,轻瘫侧下肢常呈外旋位。
下肢轻瘫试验:俯卧位,双膝关节均屈曲成直角,轻瘫侧小腿逐渐下落。
4.不自主运动。观察患者有否不能随意控制的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肌束震颤、肌痉挛、震颤(静止性、动作性和姿势性)和肌张力障碍等。以及出现的部位、范围、程度和规律与情绪、动作、寒冷、饮酒等的关系,并注意询问既往史和家族史。
5.共济运动。首先观察患者日常生活,如吃饭、穿衣、系纽扣、取物、书写、讲话、站立及步态等是否协调,有无动作性震颤和语言顿挫等,然后再查以下试验:
指鼻试验。患者用食指尖触及前方距离50厘米检查者的食指,再触及自己的鼻尖,用不同方向、速度、睁眼与闭眼,反复进行,两侧比较。
反击征。嘱患者收肩屈肘,前臂旋后、握拳,肘关节放于桌上或悬空靠近身体,检查者用力拉其腕部,受试者曲肘抵抗,检查者突然松手,正常情况下缺手动作立即停止,不会冲击自己。检查者需注意把另一只手放在患者面部,避免患者打伤自己。
跟膝胫试验。取仰卧位,上举一侧下肢,用足跟处及对侧膝盖,再沿胫骨前缘下移。
轮替试验。嘱患者用前臂快速旋前旋后,或者一手用手掌、手背连续交替拍打对侧手掌,或用足趾反复快速叩击地面等。
起坐试验。取仰卧位,双手交叉置于胸前,不用支撑,设法坐起。
闭目难立征试验。患者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闭目,闭眼时出现摇摆甚至跌倒,称为闭眼试验征阳性,提示关节位置觉丧失的深感觉障碍。
6.步态与姿势。检查者需从前面、后面和侧面分别观察患者的姿势、步态、起步情况,步幅和速度等。要求患者快速从座位站起,以较慢然后较快的速度正常行走,然后转身。要求患者总足跟或足尖行走,以及双足一前一后的走直线。走直线时,可令患者先睁眼,然后闭眼,观察能否保持平衡。
1.浅感觉。
浅感觉包括痛觉、触觉和温度觉。
痛觉检查时,用大头针的尖端和钝端交替轻刺皮肤,询问是否疼痛。
触觉检查时可让患者闭目,用棉花捻成细条轻触皮肤,询问触碰部位。
温度觉可用装冷水(0-10°)和热水(40-50°)的玻璃试管分别接触皮肤,辨认冷热感。
2.深感觉。深感觉包括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运动觉。嘱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患者手指或足趾末节两侧,上下移动5°左右,让患者辨认向上还是向下移动。
位置觉。患者闭目检查者将其肢体摆成某一姿势,请患者描述该姿势或用对侧肢体模仿。
振动觉。将振动的音叉柄,置于骨隆起处如手指、鹰嘴、锁骨、足趾、内外踝等等,询问有无震动感和持续时间,并两侧对比。
3.复合感觉。复合感觉包括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实体觉。
定位觉。患者闭目用手指或棉签轻触患者皮肤后,让其指出接触的部位。
两点辨别觉。患者闭目用,分开一定距离的盾双脚规接触皮肤,如患者感觉为两点时再缩小间距,直到感觉为一点为止,两点须同时刺激,用力相等。
图形觉患者闭目用钝针在皮肤上画出简单图形,如三角形或圆形,让患者辨别,应双侧对照。
实体觉。患者闭目,用单手触摸常用物品,如钥匙,纽扣,钢笔,硬币等,说出物品形状和名称,注意两手对比。
反射检查包括深反射,浅反射,阵挛和病理反射。检查时应注意反射的改变程度和两侧是否对称,根据反射的改变,可分为亢进、活跃、正常、减弱和消失。
1.深反射。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踝反射、阵挛(髌阵挛、踝阵挛)、霍夫曼征、Rossolimo征。
这里主要解释一下Rossolimo征。
Rossolimo征,L5-S1支配,经胫神经传导。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用手指或叩诊锤,急促地弹拨或叩击足趾跖面。阳性反应为足趾向足跖面屈曲,是健反射亢进的表现。
2.浅反射。包括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
3.病理反射。包括巴宾斯基征、巴宾斯基等位征、强握反射、脊髓自主反射。
巴宾斯基等位征包括Chaddock征(外踝划到足背)、 Oppenheim征、 Scheffe征、Gordon征、Gonda征、Pussep征。
强握反射,指检查者用手指触摸患者手掌时,被强制性握住的一种反射,新生儿为正常反射,成人见于对侧额叶运动前区病变。
脊髓自主反射。脊髓横贯性病变时,针刺病变平面以下皮肤引起单侧或双侧髋、膝、踝部屈曲和巴比斯基征阳性。
若双侧屈曲,并伴腹肌收缩、膀胱及直肠排空,以及病变以下竖毛、出汗、皮肤发红等,称为总体反射。
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Kerning征、Brudzinski征。
脑膜刺激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等,深昏迷时脑膜刺激征可消失。
1.一般检查,包括皮肤粘膜、毛发和指甲、出汗、瞳孔。
2.内脏及括约肌功能。注意胃肠功能,如胃下垂,腹胀,便秘等。排尿障碍及性质,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储留尿失禁,自动膀胱等。下腹部膀胱区膨胀程度等。
3.自主神经反射。
竖毛反射。皮肤受寒冷或搔刮刺激,可引起竖毛肌收缩,局部出现竖毛反应,毛囊隆起如鸡皮状,逐渐向周围扩散。
皮肤划痕试验。用盾竹签在两侧胸腹壁皮肤适度加压画一条线,数秒钟后出现白线条,稍后变为红条纹为正常反应。
眼心反射。
4.自主神经实验检查
血压和脉搏的卧立位试验、汗腺分泌、性功能障碍的电生理检查、排尿障碍的尿道动力学检查。
关于神经系统检查已经全部写完了。
文章内容均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神经病学》第四章 第二节体格检查(p97-121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