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明,男,1949年9月生人,河南商丘人,1979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医学系。1994年毕业于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医学硕士学位。
基本介绍中文名 :黄正明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河南商丘 出生日期 :1949年9月 职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主要成就 :从事多项教学研究 代表作品 :《药理教学系列研究与实践》 工作经历,社会任职,研究成果,获得荣誉,出版专著, 工作经历 1970-1980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五研究所从事中药抗肉毒毒素的药效学研究,其中与李培忠(课题负责人)一道研发中药川楝素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1-2004年在解放军北京军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从事药理学教学23年,曾任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首席专家、学委会副主任等职。2004年10月至今在解放军第302医院药学部从事药理及临床药理研究,现任解放军第302医院药学部临床药理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委会委员,北京化工大学 *** 教授,博士生导师,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社会任职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国家一级协会)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医药成人教育委员会(国家二级协会)主任委员兼军事医药教育专业组组长;北京华夏中医药基金会副理事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军事医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军队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军队中药、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军队医药卫生职称评审委员;军队科技进步奖评奖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部科研项目审评专家库评审专家;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解放军药学学报、中草药、医药导报》等8家杂志编委。 黄正明主任委员在主持专委会会议 研究成果 从事多项教学研究,其中题为《药理教学系列研究与实践》获得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先后发表教学论文22篇。从事科研37年(1970-2007),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与抗肝炎新药研发,先后从 “八五-十一五” 一直承担国家和军队86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攻关,军队重点攻关等课题11项,承担横向课题6项。成功研发新药,获得SFDA新药证书1个(复方续断接骨丸),获得SFDA临床批文1个(芹龙颗粒),军队新药制剂3个,在研国家和军队新药研发项目3个(其中1类、5类、6类新药个1个)。先后获得军队科学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中华中医学会(国家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申请/授权专利7项,发表论文106篇,其中SCI收录文章11篇。 获得荣誉 任教期间,曾于2002年和2004年分别获全军育才银奖和金奖。2008年获总后“三星”人才系列“伯乐奖”。荣立三等功2次。 黄正明获总后“三星人才伯乐奖” 出版专著 主编专著《抗肝炎中药的现代研究与套用》、《临床药理学》、《药理学》、《药理学题解》等专著9部,总主编《医学专业综合应试题精解丛书》、《药学专业考研指导丛书》、《百姓合理用药系列丛书》、《临床药学系列丛书》、《常见病疑难病丛书》5套。我觉得此医生有怀疑,肝硬化是疑难病,不是光靠说来治愈的,真正的好大夫不会在报纸上这样说话,明显是打广告。我不懂医,但是告诉你要珍惜健康珍惜钱财,还是到北京大医院专科治疗吧,可以到北京方庄的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试试,祝尽早康复。一位女军医生命的最后时刻
....年仅28岁的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李晓红,是全军和武警部队在防治非典斗争中牺牲的第一位医务人员。在中青网上开办的网上李晓红纪念馆里,短短几天就有20多万人次到网上祭奠她的英灵,3000多人深情地留言。
非典期间,李晓红和武警北京总队医院部分医护人员不幸被感染。由于医院自身条件有限,争取转院名额牵动着全院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心。4月1日,转往309医院的4个床位终于争取到了。李晓红却说:“我才28岁,年轻,免疫力强,要转就先转别人吧。”
4月4日,组织上又争取到302医院5个床位。她仍摇头说:“我是医生,留下来还可以照顾其他病人。让那些病情重的先去吧。”
4月6日,组织强行把她转走。此时,她已脉搏微弱,气若游丝。
“李大夫特别坚强,她说她也是医生,有什么新药就在她身上试。她还主动把自己的用药感受,病情变化说给我们听,随时把用药量通过手机短信发给本院医务处的同志,让他们及时转告隔离点的同志改进治疗方法。”救治医生和护士含着热泪追忆说。
4月10日,李晓红呼吸困难,医院给她上了呼吸机,她吃力地拿起手机,给丈夫发出留言:“今天我的用药调整了,跟院里说一声,我觉得激素量加大后感觉好多了,看来我们治疗方案太保守了。”
4月16日凌晨3点半,李晓红含笑辞世。
1997年7月,李晓红从河北医科大学毕业,走进警营,当了一名军医。
“对患者最大的爱,莫过于提高自己的医术,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这是刚当军医时李晓红的最大心愿。同事们说,市面上流行什么时装她不知道,但有什么新的医疗书籍,她总能尽快买到,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买书成了她家庭的一笔大开支。在李晓红住了5年的仅15平方米的小屋里,记者看到,除了两个旧衣柜和一台电视机,最值钱的就算那一摞摞书。
去年冬季,在对入伍新兵进行身体复查时,李晓红发现一名新兵心电图有点异样,可复查时又正常了。李晓红却放心不下,“心脏方面的疑问,事关战士的生命安危,必须搞准。”她带上心电图赶到北京阜外医院,向专家求教。专家会诊后,认定这个战士患有罕见的心脏郁积症。晓红这才放心地拿着诊断证明回到医院。
李晓红是个细心的人,她从不直呼住院病人的姓名和床号,而是常常以大爷、大妈、大哥、大姐相称。她家中的电话也成了附近居民医疗咨询热线。这些年,只要经她治过的患者,大都成了她的好朋友。
李晓红去世后,中组部追授她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总政治部追授她“白求恩奖章”;武警北京总队党委批准她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一等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