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宝宝在学走路的阶段,或多或少会有踮脚尖的动作出现,父母看在眼里,难免担心是不是宝宝的身体或发育进程出问题了......
台湾马偕纪念医院骨科主任刘士嘉医师表示,在门诊常见的幼儿踮脚尖病例,大部分为生理性的原因,仔细检查发现这些宝宝的后脚筋并没有过短或过紧的问题,亦没有异常的神经反射,发展进程也都正常,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因疾病造成神经或肌肉功能方面的影响,他进一步解释:“有些宝宝不论走或是小跑,就是会踮脚尖,换言之,蹲、站立时会平踩,但是一走路就踮脚尖,像这样的孩子大都是生理性的。”一般而言,多数踮脚尖的孩子大约在两岁之前就会改掉这一习惯,三五岁后若仍不见改善,就有较大可能是病理性因素。
容易踮脚尖走路的原因
台湾国泰综合医院复健科职能治疗师李国凤表示,一般容易出现踮脚尖走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1.长短脚:踮脚尖通常是两只脚一起踮着,若只有一只脚踮着,有可能是因为长短脚,或一边的肌肉张力比较高,形成踮脚尖的问题。
2.感觉统合失调:就职能治疗而言,会较着重于观察宝宝是否是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即前庭、本体觉与触觉的整合出现问题,例如20﹪的自闭症小孩会出现踮脚尖,因为踮脚尖可以带来较多的摇晃感和不同的关节压力刺激,也就是前庭刺激与本体觉刺激,这也是宝宝之所以会踮脚走路的可能原因。
3.触觉防御:宝宝也可能是因为触觉防御(即过度敏感)而造成踮脚尖,这么做是为了减少脚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例如宝宝有时候突然踏到冰凉的地砖上,也会出现踮脚尖的动作。
4.阿喀琉斯腱(即后脚筋)太短:究竟是因为后脚筋太短而造成踮脚尖,还是因为长期踮脚尖造成后脚筋太短?这部分较难论断因果。
5.神经肌肉骨骼问题:这是最为严重的情况,脑性麻痹或部分先天性疾病会导致宝宝有踮脚尖的习惯。
PS:踮脚尖走路可能与学步车有关
宝宝长期使用学步车,可能会造成爬行不足,缺乏粗动作、细动作、手眼协调的练习,并导致独自行走动作不正确,如踮脚尖等。
如何区分正常与异常?
有些宝宝在学步时期,会出现踮脚尖走路的行为,这到底是正常还是异常状况?以下分别论述。
1、正常情形
刘士嘉医师表示,父母可通过观察宝宝踮脚尖走路的频率,来判断是否为异常现象。若宝宝有时用踮脚尖的方式走路,有时又恢复正常状态,则无需担忧。一般来说,宝宝大约在四岁之后运动协调能力才发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走不稳都不用过度担心。以下两种状况非常常见,但皆属正常,爸妈不必太担心。
状况一:一走路就踮脚尖,但站立不动时就踩平,或者也可以蹲得很好。
状况二:有时候踮脚尖,有时候又正常走路。
2、异常情形
内:刘士嘉医师表示,“最担心的是先天后脚筋有问题或足部有异常,但若是诸如此类的情况,孩子在还不会走路时,可能就会有其他的异常出现,不太可能到学走路时才出现踮脚尖的现象。若是这类病理性原因引起的,在孩子还没学走路前,脚的活动或像是帮他穿鞋子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异常信号。”
复健与治疗方式
李国凤治疗师指出,治疗踮脚尖的同时,必须先处理疾病问题,再来做复健较为恰当。尤其一些退化性疾病,会越来越恶化,必须另行处理,不然一直做复健,只是治标而不治本。“这种宝宝有更严重的其他疾病问题,踮脚尖只是被反映出来的其中一种症状。”
她建议,复健通常会从运动做起,例如被动地去压宝宝的脚板、拉脚筋(拉松过短的筋)。若是感觉统合问题,就必须进行感觉统合治疗。当找不出宝宝踮脚尖的原因时,家长应反复提醒宝宝要踏平,或是提供诱因以改变习惯,甚至可以让他穿上硬底的鞋子进而矫正。“若是肌肉张力真的太强,也可以打肉毒杆菌,可是打完会肌无力一阵子,这是非常严重或极其重度才会去做的,但遗憾的是,有时候打了肉毒杆菌也不一定能够改善症状。”李国凤治疗师补充说明。
PS:给爸妈的小叮咛
1、刘士嘉医师提醒,爸妈不要道听途说,太听信广告商的商业信息,以及网络上不当的夸大信息。给在学走路的宝宝买个功能鞋,或学步工具,要知道走路也是宝宝独自摸索的过程,不要轻易打扰宝宝的内部世界哦!
2、刚学会走路的幼儿,虽然不太可能单单因走路跌倒而造成显著伤害,但却可能因跌倒而发生撞伤或挫伤等小伤,加上宝宝通常不能清楚表达,身体的局部也不会出现异状,因此父母就要细心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刘士嘉医师进一步指出,父母应仔细观察宝宝走路是否出现一拐一拐的跛行现象,或躺在床上踢脚时,看宝宝是否能对称地踢。除此之外,也可压一压宝宝腿部各部位,看看宝宝是否会有疼痛的反应。一般而言,如果只是突然出现的步态异常,但毫无其他异状,例如局部肿痛,局部红肿、发热、体能或食欲变差、无法走路等,若在两星期内就恢复正常,则可能只是上述的小伤所造成。
刘士嘉医师表示,在临床上曾有3~4岁的孩子踮脚尖走路,但检查过后仍是正常的,其实像这类型的孩子,除非在其他科别检查出异常症状,否则到了一定年龄,因体重的增长,宝宝就可能可以正常走路,父母不必太过担心。
有些孩子走路总喜欢踮着脚尖走路,是需要家长是纠正。那么孩子走路为什么会踮脚尖呢?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纠正这种行为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孩子踮脚走路可能受到肌肉的影响,在孩子学习走路时,脚步的肌肉张力太高,会导致脚部的肌肉不能进行及时的收缩,就会导致孩子走路时踮着脚走。过早让孩子学习走路,会导致宝宝用脚尖走路。因为宝宝的腿部肌肉发育是不够完善的,所以走路的时候需要踮起脚尖,但即使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好的,因为过早的让孩子学走路,会影响孩子腿部肌肉的成熟。
有些孩子在学习走路时,经常会让孩子使用学步车,但其实就是非常不好的方法,虽然学步车能够方便孩子学习走路,也能够对孩子学习生活会带来很大的帮助,但其实一直长期使用学步车,会导致孩子养成用脚尖走路的习惯。孩子在学步车学走路,因为孩子的个子比较矮,在学步车上感觉是被拎起来的,那么孩子的脚掌碰不到地面就会,只能踮起脚尖走路。
那么如何纠正孩子踮脚尖的问题呢?首先在学习走路,要远离学步车,同时让孩子的双脚能够平稳的站在地面上,推着宝宝助力,这样能让孩子更好的学习走路,也不会出现踮脚尖的情况。在宝宝学习走路时,可以让宝宝光着脚去走路,这样能够让宝宝的脚感受地面的触感,也能够让宝宝的平衡感更好,只有让孩子的脚长真实的感受到地面,才能纠正孩子踮脚走路的问题。
同时要避免孩子养成踮脚走路的坏习惯,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学走路时注意细节,只有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够让宝宝更快更正确的学会走路。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做出一个正确的走路示范,也去正确的引导孩子。
宝宝出生头一年是父母最操心的一年,新晋爸妈看到孩子有点异常,就担心得不行。比如说走路,一看别人家孩子会走了,自己孩子还不会,就担心是发育出了问题。
这样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孩子又不是流水线统一生产的,走路时间有差异是正常的。
大部分孩子在1岁左右开始学习走路,但每个宝宝的发育情况不同,有的早点学会,有的晚点,15个月才学会走路的宝宝我也见过。
只要宝宝走路和其他行动的时间不超过下面的时间段,家长就不用担心。如果超过了,就需要就医检查。
▼
4个半月还不会扶坐
6个月还不会翻身
8个月还不会独坐
10个月还不会扶站
18个月还不会行走
1、牵着手走路
在大家印象中,是不是觉得教孩子学走路都是这样的。
虽然不忍心,但我还是要告诉你,这样教孩子走路,累的是你的腰,坑的是孩子。
成人的步伐和孩子的不一样,牵着孩子学走路,一旦宝宝跟不上爸爸妈妈的步伐,就容易摔跤,还可能发生脱臼。
2、使用学步车
学步车我辟谣过很多次,但仍时不时看见家长问,今天就再来说下学步车的问题。
问题一:不利于正常生长发育
在学步车里有兜带兜着,宝宝坐在里面根本蹬不直脚,始终处于踮着脚、腿外撇、划着往前的状态。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 会导致习惯性踮脚和罗圈腿 ,到时宝宝只能跟大长腿说再见了。
问题二:巨大的安全隐患
学步车的轮子很光滑,一坐上学步车,宝宝如有神助,嗖嗖地肆意穿行在房间里,其速度可达到1米/秒!
这个速度,一般人根本反应不过来。即使发现宝宝要遇上危险,比如撞上桌角,宝妈也来不及反应。
撞伤、骨折、烧烫伤、溺水、楼梯坠落等等意外,都极容易在孩子使用学步车时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据统计,在美国儿科学会禁止销售学步车前,美国平均每年有8000多起与学步车有关的婴儿意外事故发生。
3、穿袜子
若想帮宝宝学走路,爸妈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别逼着孩子穿袜子。
光脚走路时, 宝宝能更好地感受到来自地面的刺激,从而刺激触觉神经发育 ,促进感官和大脑之间建立联系,使感官触觉得到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也能得到提高。
此外,不穿袜子,脚底与地面的接触更充分,宝宝能够更加准确地感受到地面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走得能更稳,同时,脚趾的抓地能力也会增强。
多数情况下,宝宝学走路这事,是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宝宝会爬了,慢慢就会站了,会站了,慢慢就会走了。
父母要做的,不是教孩子怎么走,而是引导和鼓励,做好辅助工作,比如说——
在宝宝学会站时,可以整理出一片空地,放上可以让孩子扶的重物,像柜子或矮桌子(注意贴好防撞条),让他在自己的地盘里尽情练去。
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支持。我家小孩当初学走路时,哪怕比上次多走了一步,我也会给他狂鼓掌表扬(请自行脑补我浮夸的演技)
跌倒了,拍拍安慰安慰也就没事了,转个头自己又走去了。我们不把摔倒当回事,孩子也就不觉得这是个大困难。
在成长上,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天才,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足够的耐心、鼓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1、踮脚走路
因为足跟肌腱发育还不成熟,孩子还不太会用脚跟维持身体平衡,就会出现踮脚走路,等孩子走熟练后就会消失了。
注意: 如果孩子在不走路时也踮着脚,并且双腿双脚紧绷,脚尖像跳芭蕾一样。或者孩子在熟练走路后,仍经常踮脚,就可能是肌张力增高,需要就医检查。
2、内八字
刚开始学走路,因为下肢的力量还比较弱,身体也不太灵活,孩子容易失去平衡。为了维持平衡,孩子在走路时就会出现内八字。同样的,这种情况会在孩子走熟练以后消失。
注意: 如果熟练走路几个月后,孩子走路还是内八字,需要就医检查。
3、走路总摔跤
先说,钙不背锅,走路老摔跤不是缺钙。
这只是孩子肌肉的力量还不够造成的,孩子练习多了后,肌肉力量增强,摔跤的情况就会减少。
想让宝宝少摔跤,家长可以在宝宝小时候让他多练习趴,这对锻炼肌肉有好处。
注意: 如果宝宝经常摔跤,下蹲也有困难,肢体动作不协调,并且一直没有改善,就需要检查是否存在先天性肌肉方面的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