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帅
金帅,云南引种最早、分布集中的西洋苹果品种树。蔷薇科苹果属落叶乔木。温带果树。金帅又名金冠,原产美国。1910年首次由日本引入中国大连栽培。该品种适宜较冷凉少雨的地区栽培,以年均气温9℃-11℃、降水量700毫米以下最适。果实9月上旬成熟。果皮底色黄绿,成熟后金黄色。肉质细,味偏甜,有芳香,宜鲜食,易生果锈,贮藏后会发绵。
2、黄元帅
黄香蕉,又名金帅,黄元帅,金冠苹果。武威市的古浪、凉州、民勤等地都有大量出产,尤以古浪金冠苹果为最佳。古浪金冠苹果,在1985年全省优质苹果、梨鉴评会上,获全省金冠苹果第一名。此后,省农业厅又作为省优质产品参加全国优质产品的展示和鉴评,名列全国同类品种第二名。
扩展资料
挑选方法:
1、红富士苹果的挑选方法
(1)看苹果柄是否有同心圆,由于日照充分,比较甜;
(2)看苹果身上是否有条纹,越多的越好;
(3)苹果是越红,越艳的好。
2、秦冠苹果的挑选方法
(1)挑大小匀称的,最好是中等大的;
(2)用手按下苹果,按得动的就是甜的,按不动的就是酸的;
(3)颜色要均匀。
3、黄元帅苹果的挑选方法
(1)挑颜色发黄的,麻点越多越好;
(2)用手掂量,轻的比较绵,重的比较脆。
主要是品种的差异。
现在常见的都是富士,富士属于比较脆的品种,冷库保存的话一直到过年之后都不会有问题。跟富士类似的有嘎啦果,很快就会变面,还有红将军(是富士的一个品种,但是会跟富士区分开)也是早期果,不能长时间放。
研究人员在显微镜下发现,苹果果肉的细胞并不是长得都一样,很让人意外的是,不仅不同品种的果肉细胞有区别,就是在同一个苹果内部,果肉细胞的大小、密度也可能大相径庭。有的苹果是越接近果皮,果肉细胞越小,排列越紧密。有的苹果却正好相反,外小内大,甚至一个内层细胞顶5个外层细胞,细胞间隙也大得多。
这些用肉眼看不出来的差别,确实对苹果的口感造成了影响:
吃起来比较酥脆的苹果,果肉细胞的个头偏大,而且比较均匀(整齐度高、不同部位细胞的大小差异较小),堆积得没有那么紧密(细胞间隙率较高)。
而吃起来硬韧的苹果,果肉细胞轻重大小不一(细胞整齐度低),挤得很瓷实(细胞间隙率低),分布也不均匀(内外层果肉细胞间隙率相差也较大)。
毕竟细胞太小了,对苹果口感的影响实在有限。真正决定一个苹果面不面、脆不脆的,是果肉中纤维素和果胶的含量。
这两种物质主要长在果肉细胞的细胞壁中。初中生物我们就学过,细胞的形态是由细胞壁支撑并维持的,也就是说,一个鸡蛋硬不硬,蛋壳说了算。
而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与半纤维素纵横交错,构成了苹果果肉细胞壁的经纬。进而与原果胶等物质结合,形成坚硬的结构,细胞壁的硬度就来源于此。
同时,在果肉细胞壁的胞间层,还有一层柔软的果胶质,它负责把所有的果肉细胞粘为一体。——混凝土黏得牢不牢,决定了一堵砖墙结不结实。
在苹果还没有长熟时,果肉中纤维素和原果胶的含量都很高,细胞壁很硬,细胞间粘合力也很强,所以咬起来很硬。——壹读君当年忍不住偷偷上树摘了一个青苹果,真的好难吃!
当苹果逐渐成熟,纤维素被一点点分解,细胞壁“散架”,单个果肉细胞变软;不溶性果胶被溶解,细胞间的果胶质被破坏,形成水溶性果胶,所有的细胞也不再是紧密联结的一整块儿。最终的综合效果,就是整个苹果从里到外都变得越来松、软。
拓展资料:
研究人员发现,脆性好的苹果,纤维素含量较低,水溶性果胶含量较高。
小结一下:果肉细胞较大,且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彼此之间有较多的间隙,细胞壁不再坚硬,细胞之间粘结能力较弱,这些应该就是脆苹果的物质基础了。
果肉细胞大小一致,分布更加均匀,彼此之间有更大的间隙,纤维素含量更低,细胞壁更软,最重要的是,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存留极少,失去了粘结力,所有的果肉细胞像散沙。
其他的就比较少见了,像金帅(金元帅),乔纳金,红金星等,都是刚摘额时候很脆,但是放很短时间就会变面了。我们家就是种苹果的,现在这些品种都很少见了。金帅会有几棵,但是主要是用来做授粉树的(苹果 异花传粉坐果率才高),卖的很少。其他的品种几乎都见不到了。
至于有人说重的就脆,那完全是误区,好的富士苹果会感觉比较轻,看起来很水灵的,那种才是真正的好吃。很脆很甜,全是水,类似于传说中入口即化的感觉(不是说有那么软,而是口感特纯正,没有任何不愉快的感觉)。有些比较硬比较“重”的,吃起来会有一点涩。
价格上,还是富士最贵,其他的品种都便宜一些。据我猜测就是其他品种都不宜长期保存,所以不适宜大规模的倒卖。现在还有很多进口货,就不清楚了。另外还有一点,富士很容易储存,我们自己留着吃的也可以放到第二年春天,当然了口感会有一些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