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曰富裕福 中华民族一直以来追求“丰衣足食”,“连年有余”。现代人的标准是要实现“小康水平”达到日用有余。对财富的理解,中国人讲究的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勤劳致富”富裕是福。
三曰康宁福 中国人追求康宁,康宁就是平安。达到身心健康,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从不患得患失,要克服心胸狭隘,脾气暴躁,爱钻牛角尖的陋习。人的心情即心理情绪对身体影响极大,最好的心情是“宁静”,古人十分讲究修身养性,所谓“知足者,常乐也”正是这个道理,为什么有些人容易生病,有些人就不容易生病,这与心理是否健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保持好心态就会康宁。
四曰美德福 有美德,应该说是既讲道德,又追求真理,乐于助人,爱心一片,对世界充满爱。善于帮助他人,这个过程是一个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过程,帮助他人你会享受到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已所不能,勿施于人”。意思是说孝敬自家的老人,同样要孝敬别人的老人,疼爱自家的孩子也同样要疼爱别人的孩子。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和不利的事情,也同样不要对别人做。使心灵得以净化。
五曰和合福 “和合”的意思解释为和睦、合作。要想健康,离不开“心平气和”,要想发财,离不开“和气生财”,要想家庭幸福离不开“家和万事兴”。要讲论理道德离不开“和”,只有待人“和蔼可亲”,才能与人“和衷共济”。
六曰子孝福 为什么要在“五福”的基础上加一“福”。称“六福”?民俗心理讲究“六六大顺”。崇拜“六”。祭祀时,使用的酒器有“六尊”,民间祝福大典时,也讲究摆放“六盅礼酒”。福之最高境界为“子福”,即后代的延续,这种观念具体体现在祖宗观念和传宗观念上,从古到今,与祖宗观念相辅相成的是后代观念。在中国人看来,维持和谐、温暖的家庭关系,是达到福寿双全的最重要方面。“六福”实在是祈福迎祥的“金玉良言”,人生在世的“六福真经”。
古人讲的福报就是指五福,第一是长寿第二是富贵第三是康宁第四是有德第五是善终,拥有这五福是人生中最健康的状态。第一福是长寿,就是你的身体能坚持多久。只要以不破坏的心态、行为来对待你的生活和生命,你就能长寿。吃的东西不能破坏自然,有些人贪吃,把毒也吃进去了,例如非典、疯牛病、禽流感等。
所以五福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有健康的身体,而想要健康的身体、想要长寿,就要有一个健康的饮食观念、一个健康的理念,不要把整个社会、环境破坏掉。
佛法就告诉了我们要摄取健康、有机的食品,不利健康的食品不能够摄取。而且佛法对于饮食的习惯、时间、状态都很有讲究。
佛门里吃饭后要念:“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当愿众生,所作皆办”。
就是说:在吃饭时候要想到每一个众生都能够健康,以这样的心态去吃饭,称为“五观”。这是为了防止贪心、嗔心和痴心,是非常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第二福是富贵,富贵的富是指富有、财富,通过认真努力换取来所需要的东西贵是指你人品高贵。有些人富但不一定贵,如果大家都讨厌他,他再富也没有什么贵可言。
如果大家都尊重他,他能起到引导社会大众的作用,就是所谓的有影响力,那他就是一个贵人。我们大家如果自己的身心行为好了,又能够赚钱,又能够影响社会大众往好的方面发展,让大家身心都能健康,那你就是一个又富又贵的人。
第三福是康宁,就是健康安宁。有些人虽然长寿,但是心不安宁,这样也不算是有福。就算过去世积累了好的因,让你活到九十岁了,但是你这一生没有造好的因,没有好好修行,没有改变心态,有很多烦恼,即便是活到了八九十岁,这样的日子也不幸福。
第四福是德行,德就是心德,对别人好这叫德。我们讲有功德,内在有功,外在才有德。有德就是你个人完美了以后,你对别人也能真心诚意地付出,这是有德。一个有德的人才是真正有福报的人。如果你表面很风光,你家里人看到你都讨厌,那你肯定不是有福的人。比如,有些人学佛,学的家里人都讨厌他了,这就是德不够。
第五福是善终,就是寿终正寝。就是我们平常做人、做事要善始善终。这件事情还没有做完,就不要轻易放弃。
哪怕是烧一壶开水,你也把这一壶水烧开了,再去做其它的事情。除非是有更重要、更迫切的事情要处理之外。要养成一个有好的开始,也要有好的结尾的习惯。
《增广贤文》有云: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小时候,老师都会教我们要善良,要多做好事。
有时候,默默做好事,看起来并没有得到什么益处。
可善良的你,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就能够感受到做好事的力量。
01 做好事可能会让你改变命运
关于做好事可能会让你改变命运这一点,一位400多年前的老人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据说他的一生,做了一万多件好事。
曾国藩 读了他的著作后,改名为“涤生”。
日本的稻盛和夫 读了他的著作后,顿悟了人生的活法: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
他便是明朝时期的袁了凡,而他的著作便是大名鼎鼎的 《了凡四训》 。
《了凡四训》 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
“ 命由天做,福自己求。”
袁了凡本名袁黄,年轻时遇到一位算命先生孔先生。
孔先生将袁黄小时候的事都算得很准,又算出他当官只能当到县令,53岁寿终正寝,且终身没有子嗣。
原本袁黄已经认命了,直到他遇到了云谷禅师,就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云谷禅师告诉他,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多做好事就可以。
袁黄拜云谷禅师为师,获得了摆脱命数之法——《功过格》,把自己的号改为“了凡”。
此后的袁了凡,每天记录和反省自己做过的事情,时常为民做好事,非常受百姓的爱戴。
常做好事的袁了凡,命运开始顺风顺水,不仅考上了进士,不断升官,还生了儿子,活到73岁,孔先生算的那些就都不准了。
袁了凡的经历告诉我们:
“与其去算命,想要避祸而得福,还不如多做些好事。
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主要因素,不是风水、不是星座、不是命数,而是一个人的"心田",即你的思想、你的品德、你的善举。”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对自己每日的行为,积极地反省,找出过失,多做好事,才能改善运气,从而改变命运。
正所谓, 人有多少德,便有多少福 。
02 积德行善,福气自来
范仲淹在小的时候遇到过一个老道士。
他问老道士:“大师,您看我能不能当宰相?”
道士惊了一下,问他:“你小小年纪,怎么这么大口气?”
范仲淹有些脸红,但还是继续问:“那您看看我能不能当大夫?”
道士问:“为什么你这两个志向差这么多?”
范仲淹说:“因为只有良相和良医才能够真正帮助老百姓啊。”
道士很感动,对范仲淹说:“你有这样一颗善心,将来一定可以当宰相。”
后来范仲淹真的当了宰相,且心怀百姓,减少徭役,让老百姓得到实在的帮助。
范仲淹有一次回乡祭拜范氏宗祠时,想要盖所宅子用来养老。
找到一片好地方后,范仲淹请了风水先生瞧一瞧,风水先生告诉范仲淹:
“这绝对是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里盖房子,将来的子孙必定科举及第,世代将相,连绵不绝。”
普通人听了肯定心生欢喜,没想到范仲淹听后立刻打消了盖宅子的念头。
当大家很不理解时,范仲淹解释说:
“吾家有其贵,敦若天下之士咸教育于此,贵将无已焉。”
意思是:这块宝地,我自己用,只能富贵我自己,如果盖成苏州的府学,苏州的学子都来此地读书,将来必定人才辈出。
一年后,范仲淹请朝廷将这块地方建为“府学”,输出了无数的人才。
而他的家族,虽然没有住在那片风水宝地上,但因为他的善良,照样延绵了八百年之久。
一个善良的人,发自内心地做好事,便能生出和煦之风,让福气笼罩在身。
这样的人,相由心生,慈眉善目,身边的人喜欢他,连老天爷也会格外关照他。
他的人生之路必然宽广辽阔、顺顺当当, 积德行善,福气自来。
03 你的善举,会在某天帮助你
曾经看过一个作者,分享他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早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很多单位会给员工分房子。
一位家中有残疾丈夫的李姐被分到了五楼。
她找到了被分到一楼的王姐,想要让王姐跟她家交换一下。
原本以为没什么希望,谁知道王姐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直到三年后,发生了一件好事。
王姐被派到国外学习一年,一年后回来升职了。
王姐自认为自己专业能力并不很强,而且年纪也大了,不知道为什么这种好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她去问了领导。
领导告诉她,当年她跟李姐换房子的事情,被好几个领导看在眼里,放在心里。
他们认为如此善良的人,一定会对工作认真负责,于是,一有升职的事情,第一个就想到了王姐。
当了领导的王姐,没有拿出领导架子,对下属很是关照,单位的人都很喜欢她。
古人说: “修身以德,厚德载物。”
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那便是从做好事,修品德开始。
德就像是身上佩戴的美玉,令人气质醇厚。
德就像是盖房子的地基,如果地基不牢的话,名利便会轰然倒塌。
唯有让德行跟上脚步,多做善事,人生才能尽善尽美!
积德行善,谦谨平和,这样的人才能一生安稳如意,顺遂有福。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有多少德,就有多少福。
让你我共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