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的称呼是从明朝代开始的。
根据我国科学家对资料的考证认为,马铃薯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在明万历年间(1573至1619),明万历年间蒋一葵撰著的《长安客话》卷二《黄都杂记》中,记述北京地区种植的马铃薯称为土豆。
康熙二十一年(1682)编撰的《畿辅通志》物产部是我国记载马铃薯最早的志书,18世纪中叶马铃薯在京津地区已经广泛种植。
扩展资料: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表示,马铃薯自引进中国之后,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根据2013年底国土部公开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耕地是1.52亩,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此外,全国大约有5000万亩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环境污染在加剧,地下水位在降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带来的粮食增产正在减缓,甚至有可能出现产量下降。
加之现代社会人们的消费构成更加多样化,而更多的肉、奶、禽蛋需求意味着更多的粮食消耗。在围栏育肥中,生产一公斤鸡肉需要2公斤粮食,生产一公斤猪肉需4公斤粮食,生产一公斤牛肉需7公斤粮食。就连日常的啤酒消费,背后也是巨大的粮食需求,如果我国每个成年人的啤酒消费量增加一瓶,就需要再增加37万吨粮食。随着国人越来越富裕,他们将需要消费更多的肉、牛奶、禽蛋和啤酒,如果粮食增产的幅度不能跟上饮食爱好的同步增长,粮食供应就会出现问题。
参考资料:人民网-明朝万历年:马铃薯传入中国
关于“马铃薯”这个名字的由来有很多解释,有人说马铃薯的名字是象形的,因为马铃薯是一种生长在豆状土壤中的块茎原型,所以叫马铃薯;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土豆”是北京的谚语和方言,随着北京方言的传播,“土豆”这个名字也随之流传。土豆,也就是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距今已经有了7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印第安人对其进行了长期的驯化和人工栽培,在加工食用上作出了具体的贡献。土豆在明代传入中国,但是具体的传入时间上仍有争论,有学者认为明代中期,也有人认为是明代晚期甚至末期,论证土豆的传入时间,需要厘清几个关键的问题。
土豆传入中国的时间可以从以下三点确认:
其一,从史料上判断,土豆传入中国的时间为明代,但在具体时间上因史料中土豆(马铃薯)和香芋、黄独、土芋记述混乱而无法确定
其二,从路径上判断,土豆传入中国的时间应为明代晚期,可以从东南、西北、南路、海路等各自的传播途径进行比较可以确定;
其三,从人口上判断,土豆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与人口增长趋势有相关性,可确定为明崇祯年间,这与马铃薯传入中国后主粮化趋势有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