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咳嗽不吃药可以吗?

宝宝咳嗽不吃药可以吗?,第1张

?接下来我为大家解答吧。 第一步:学会辨别咳嗽的症状 辨别咳嗽的症状非常重要,学会辨别症状,再使用相应的手法,更容易战胜孩子的咳嗽。 一般宝宝咳嗽主要都是这几种: 风寒咳嗽 往往是因为身体受寒引起的。最典型的症状是:舌苔发白,出现怕冷、畏寒、怕风等感冒的症状,流清涕或是鼻腔乾乾的,没有鼻涕。咳嗽无痰或是吐白色的泡沫痰。 风热咳嗽 主要是受热邪或内热重引起的,主要症状是舌尖,口唇很红,伴有口臭,眼屎多,流黄脓鼻涕,吐黄脓痰。 支气管炎 是细菌或病毒入侵气管引起的咳嗽,支气管炎导致的咳嗽往往特别厉害,有些严重的宝宝还会咳个不停,非常难受。 积食性咳嗽 是因为积食引起的,有时候宝宝吃了太多巧克力、糖或是肉、鱼虾等高蛋白的食物,就会出现积食、咳嗽、发烧、呕吐及厌食等症状。积食性咳嗽最典型的症状是白天不咳,睡觉一平躺下来就咳个不停。如果宝宝睡熟后,半夜突然咳,妈妈要先警惕的是不是宝宝积食了。回忆一下宝宝最近阶段的饮食,同时观察宝宝舌头上的脾胃反射区,有没有舌苔白厚、黄腻等症状。如果有,甚至还有口臭,就很可能是积食了。 过敏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一般是夜间或清晨起床后咳嗽,一般无痰或少痰,运动后咳嗽会加重。过敏性咳嗽使用清热颗粒不会有帮助,而是要用咳嗽的基本推拿手法搭配补脾、补肾的推拿和食疗。 如果希望宝宝快点好起来,体质越来越好,妈妈就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仔细分辨咳嗽的种类,用更健康,更安全的方法给宝宝治疗。 第二步:小儿推拿用起来 小儿推拿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孩子很容易受外界影响,气温急剧升高、降低、吃的过多、过饱都会使孩子的抗病能力下降。所以病毒很容易入侵,只有免疫提高了,才能把病毒驱逐出去。 很多事实证明消炎药虽然在治疗宝宝咳嗽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药物副作用也很大,很常见的就是孩子咳嗽好了,但胃口不好了。而小儿推拿是绿色安全的,不仅不会损伤孩子的脾胃,反而会改善孩子的胃口。 对于咳嗽的治疗,从中医的辩证角度大致分为“初咳在肺、中期在脾、久咳在肾”三个阶段,这也是治疗小儿咳嗽的一个总纲。 不管哪一种咳嗽,在初期都可以用的手法是:给孩子捏脊,配合分推肩胛骨,按揉肺俞。 1、捏脊5~10遍 2、分推肩胛骨: 分推肩胛骨是治疗咳嗽最好用的一个手法,任何咳嗽都可以使用这个手法。如果宝宝一咳嗽,马上使用这个手法,更是能迅速止咳。这个方法使用过很多次,效果特别好。宝宝咳嗽时,妈妈只要有空,都可以帮宝宝推。 分推肩胛骨的具体操作方式是从两肩的肩井往下,沿肩胛骨的内侧往下、往两侧分推,推的时候会经过背部的肩井、风门、肺俞。 如果宝宝咳嗽不厉害,分推肩胛骨50-100次即可。如果宝宝咳得厉害,分推肩胛骨300-500次效果更好。如果宝宝是气管炎、肺炎等比较严重的问题,分推肩胛骨要 *** 10分钟左右。分推肩胛骨可以隔着衣服推,推几次,按揉一下肺俞,再推,这样治疗效果更好。 3、按揉肺俞: 肺俞位于脊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肺俞的位置可以这样找,先让宝宝低着头,后颈处有一个突出的高骨,这是第一胸椎棘突,也是我们熟知的大椎。顺着大椎往下摸,第三个骨骼突起处就是第三胸椎。沿第三胸椎往两边,靠近肩胛骨的位置有一个凹陷,这就是肺俞。肺俞对肺经及呼吸道方面的疾病有非常重要的功效。宝宝只要肺部有问题,都可以 *** 这个穴位。 *** 时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端在穴上按揉约2-3分钟。 4、按揉膻中: 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 *** 连线之中点,是气之汇穴。膻中穴对宝宝来说,可以治疗:咳嗽、气喘、气短、咳喘病等。治疗咳嗽的时候,尤其内伤久咳型别的孩子,膻中穴则是必不可少的穴位! *** 膻中穴可以采用揉法和推法两种手法,揉是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约1-3分钟,推法是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推,也可以分上下把前胸从中间往两侧分推。 如果是热咳,要加上清肝经300次,清肺经300次,从上往下捏脊10-20次。 如果是寒咳,就要擦背5-10分钟,把寒气排出来。用 *** 油做介质,用掌根或者大小鱼际在宝宝的脊背做快速来回工字型往返摩擦,擦热脊柱,以热透为度;再横擦大椎及肩胛骨内侧的肺俞穴和肚脐正对面背部位置的肾俞,都是热透为度。 如果咳嗽有痰,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各300次,用大拇指分别按揉大拇指、无名指、小指指腹。按揉丰隆2-3分钟,丰隆位于外脚踝尖上8寸。外膝眼和外踝骨尖连线中点。有化痰平喘、和胃气等功效。主治腹胀、痰多、咳嗽、气喘等。 如果宝宝咳嗽很长一段时间了,或是过敏性咳嗽,需要再补肺经、补脾经、补肾经各200-300次,捏脊5-10遍,三捏一提2-5遍, 如果是支气管炎,就要配合捏脊10-20遍,清肺经500次。如果宝宝咳得非常厉害,妈妈还可以帮宝宝艾灸肺俞,足三里。 如果是积食性咳嗽,配合掐四缝穴10-20遍,清胃经300次、清肺经300次、捏脊10-20次。按揉足三里1分钟。 第三步:学会食疗 推拿时,再配合食疗,往往事半功倍。在宝宝咳嗽刚开始时,如果拿不准宝宝到底是什么咳嗽,都可以用下面的糖水: 蜂蜜萝卜盅 1.白萝卜削皮、切段。在白萝卜段上,切0.5厘米的厚片作盖子,再用勺子在白萝卜中间挖一个洞,做成萝卜盅。 2.将萝卜盅放在碗里,往萝卜洞里注入蜂蜜,倒至八分满(装萝卜盅的碗要深一点,因为清蒸过程中,白萝卜会大量出水,变成清香甜美的汤汁。) 3.放入提前用清水泡软的枸杞,盖上萝卜盖子。锅内大火煮开后,放入萝卜盅,转中火隔水蒸1小时。 4.隔水蒸了1个多小时,变得软绵绵的白萝卜,中间一汪蜜水,清甜又好喝哦。 盐蒸橙子 橙子洗净,切开,橙肉上撒少许盐,筷子插几下,盐更容易渗透。盖上“橙盖”,放小碗内保持橙身竖立,蒸10-15分钟(水沸开始计时),去皮吃肉喝汁(包括碗里的精华)。 风热咳嗽的食疗方 川贝炖梨 把梨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3粒冰糖,5~6粒川贝***川贝要敲碎成末***,把梨拼对拼好放入碗里,上锅蒸30 分钟左右即可,分两次给宝宝吃。此方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秋梨膏 对于治疗肺热烦渴、咳嗽、便秘等效果特别好。 还可以给宝宝吃柿子、西瓜、荸荠、枇杷等凉性食物,辛辣、容易上火的食物禁止食用,如羊肉、狗肉、乌骨鸡、鱼、虾、枣、桂圆肉、荔枝、核桃仁、辣椒、樱桃、蚕蛹。 风寒咳嗽的食疗方 生姜+红糖+大蒜 孩子患了风寒感冒,喝温热的生姜红糖水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如果孩子同时还伴有咳嗽,可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2~3瓣大蒜一起煮,要用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孩子才肯喝。 蒸大蒜水 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当碗里的蒜水温热时喂给孩子喝,大蒜可以不吃。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简单,孩子也愿意喝。 家长在运用这些方法治病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性寒凉的食物不能让孩子吃:绿豆、螃蟹、蚌肉、田螺、蜗牛、柿子、柚子、香蕉、猕猴桃、甘蔗、西瓜、甜瓜、苦瓜、荸荠、慈姑、海带、紫菜、生萝卜、茄子、芦蒿、藕、冬瓜、丝瓜、地瓜等。 支气管炎食疗方 莲子、百合、花生、芸豆、薏米、枸杞、红枣各一小把,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煲2个小时,煮至所有食材软烂即可。冬天,在这个汤里加一小把米作为日常保健的粥品食用也是很不错的。 内伤久咳食疗方 如果宝宝咳嗽一段时间了,脾和肾都受损,这时就需要补脾。 山药水 用怀山药10克,加适量水,煮半小时左右给宝宝喝,效果特别好。喝山药水时,妈妈要特别注意一下,这里用的山药不是菜场买的新鲜山药,而是药店卖的干品,这样的干品补脾效果才好。 红枣+白果 此方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食用。取红枣3粒、白果2粒放入小锅中,加上大半碗水,中火烧10 分钟即可。每晚临睡前给宝宝服用。红枣性温、益气补气,健脾胃白果性平敛肺气,定咳喘,并有固肾的作用,所以对一些久咳不愈、反复感冒、咳嗽、发烧的患儿很有效果,同时它还可以治疗遗尿症。需要注意的是,白果有一定毒性,使用时,量一定要掌握好,只限于2粒。 第四步:三分治七分养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欲治愈小儿咳嗽不可不注意"养"。 1.及时增减衣被,小孩子体质热,所以很多宝宝咳嗽不是受寒咳嗽,而是因为穿太多,吃太热引起肺热咳嗽。天气变冷时,孩子的衣物一定要注意,宝宝的衣服与爸爸妈妈的衣服一样,甚至可以让宝宝的衣服比成人少一件。春捂秋冻,让宝宝适当挨挨冻,反而能增强免疫力。 2.保持适当溼度,如环境过于干燥,空气溼气下降,粘膜发干、变脆,小血管可能破裂出血,纤毛运动受限,痰液不易咯出。因此,要让室内保持适度的溼度,同时让宝宝多喝水。 3.严格控制饮食,这是最最重要的方面。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中医认为,鱼、蟹、虾和肥肉等荤腥、油腻食物,可能助溼生痰,有的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加重病情。辣椒、胡椒、生姜等辛辣之品,对呼吸道有 *** 作用,使咳嗽加重,要注意避免。而新鲜蔬菜如青菜、胡萝卜、西红柿等,可以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有利于机体代谢功能的恢复。 咳嗽期间,务必严格控制饮食,拒绝鱼虾、海鲜等各种易发的食物,牛肉、羊肉也要少吃。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否则咳嗽会加重。同时要分辨宝宝到底是热咳还是寒咳。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6966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3
下一篇2023-05-23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