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屈光装置是人的眼睛里一个天然的屈折光线以利视觉的装置。是光进入眼睛的途径和方式,让眼睛产生视觉。这个装置由3个屈折面(角膜与晶状体的前后面)和3个屈折体(即前房液,晶状体,与玻璃体)所组成。
由于它具有组织精细,结构复杂,质地透明,自动调节等多特点,所以又称为“屈光间质”或“屈光系统”。屈光指数高低合适,眼球的前后径长短合适,瞳孔的位置和展缩功能必须正常,眼的调节和集合功能必须正常,双眼的屈光基本一致,是获得正常视力的基本条件之一。
扩展资料
一个人正常视力,从物理光学的要求来说,必须具备以下4个眼内条件:第一,屈光系统必须正常,才能使外界射入眼内的光线经过屈折集合成焦点到视网膜上,以形成清晰的影像。第二,视网膜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必须正常,才能有敏锐的,洞察秋毫的感光能力和辨色力。
第三,视神经纤维必须正常,才能将兴奋传导到大脑视中枢。第四,大脑视中枢所属脑细胞的功能必须正常,才能使传导来的兴奋,经过分析变成物像感,这就是产生正常视力的基本过程。这全过程无疑是眼外条件与眼内条件互相作用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光装置
根据眼球的结构可以了解相机的成像原理。
自角膜内面前极至视网膜内面后极的连线为眼内轴,约长22mm,通过眼内、外轴的延长线,统称为眼轴。距前、后极相等的各点,绕眼球表面所作的环行线叫赤道或中纬线。
通过瞳孔中央至黄斑中央凹的直线为视轴。视轴与眼轴相交形成约5°的夹角。眼球由眼球壁和透明的内容物组成。眼球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感光系统为视眼球壁由外、中、内三层膜构成。
外膜为眼球纤维膜,厚而坚韧,保护眼球,与眼内容物共同维持眼球形状。它的前1/6为角膜,透明微凸,中央部较薄,四周较厚。角膜前曲率半径为7.84mm,为重要的屈光装置,屈光指数为1.3771。角膜无血管,营养来自角膜缘血管网及房水的渗透作用。
角膜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全身感觉最灵敏的部位。外膜的后5/6为巩膜,成人呈乳白色,厚而不透明。巩膜前接角膜,后方与视神经外鞘相连续。角膜与巩膜衔接处为角膜缘。
人眼最前面的光学结构是角膜,整体屈光力约为+43D,占眼球光学系统总屈光力的2/3以上,角膜前表面覆盖的泪膜虽然不参与眼屈光力的构成,但对于维持眼屈光成像的稳定性和成像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的作用。角膜后表面与虹膜、晶状体之间的空腔构成前房,充满无色的房水,平均深度大约为3.0mm。前房深度则会减少总屈光力。前房深度每减少1mm,眼的总屈光力约增加1.4D。
人眼瞳孔在人眼屈光系统中起到光阑的作用,可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通量。晶状体的屈光力约+21D,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变焦能力,即调节功能。当人的眼睛产生调节时,晶状体的前、后表面,尤其是前表面变凸,中央厚度增加,晶状体前顶点向前移动,前房深度减少。
玻璃体呈透明的凝胶状,充满了眼球的玻璃体腔,其化学组成与房水十分接近,折射率是1.336
视网膜是一层异常复杂的菲薄组织,我们可以将它视为眼光学系统的成像屏幕,但其分辩力不是均匀分布的,其中黄斑具有最高的分辨能力,黄斑中央的小凹-中心凹内均为视锥细胞,提供了最大的分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