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先进材料技术、材料处理技术、半导体技术、卫星技术、电信和信息安全技术、传感与激光技术、航空发动机技术和核反应堆技术等高新科技领域,均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比如军事上,我国研制先进战斗机总是受制于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滞后
比如半导体技术上,尽管中国的半导体公司在一些设计中取得成功,但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的公司更擅长常见的参考设计,而很难在半导体行业中取得真正的突破。这很可能是由于中国的工程师质量造成的。中国的相关教育项目还不成熟,因此尽管拥有远大的目标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但培养出的工程师更多是以数量,而非质量取胜。
另外,作为补充,我帮你找到了中国一些比较成功的高科技领域
2009年,我国10大科技创新成果回眸
1.“嫦娥”探月圆满成功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受控撞击在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月球丰富海区域,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句号。随后,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月球三维立体图自动构建技术、结合“嫦娥一号”原始影像制作完成的可实时浏览的全月球三维立体图,可为我国探月二期工程的月球软着陆器选址、月球机器人运动规划和仿真等提供技术支撑。
2.大洋科考实现多项突破
2009年3月17日,征程300多天、航程4.6万多海里的“大洋一号”科考船,稳稳地停靠在青岛北海分局团岛码头。“大洋一号”科考船两度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经历7个航段,创我国大洋科考时间最久、航程最长、成果空前的纪录。此次科考开展了深海底热液区多金属硫化物、深海海山区、富钴结壳、深海洋盆、多金属结核和深海生物多样性等多项调查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共发现了11个海底热液区和4个热液异常区。
3.煤间接制油技术试产成功
内蒙古伊泰集团投资近27亿元建设的16万吨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2009年3月试车成功,产出了合格的柴油、石脑油等产品。这是我国首套试产成功的煤间接制油产业化装置,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制油技术进入工业化生产示范阶段。
4.国产抗菌药上市
2009年5月底,由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氟喹诺酮类(沙星类)抗菌新药——盐酸安妥沙星,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这标志着我国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打破了长期依靠仿制的局面,中国百姓可以用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价钱更便宜的“中华牌”抗菌药了。
5.ARJ21-700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扇支线喷气客机ARJ21-700飞机101架机,2009年7月15日成功从上海转场至西安阎良,实现了研制以来的首次城际飞行。这是ARJ21-700飞机101架机继2008年成功首飞后的又一重大进展。飞机转入西安阎良试飞基地后,将投入更加繁重的科研试飞和适航取证试飞,为下一步推进ARJ21-700飞机通过中国民航和美国适航当局联合适航审查,取得中国和美国的适航证,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奠定坚实基础。目前,ARJ21-700后续2架飞机也在加紧研制。预计首架ARJ21-700飞机有望于2010年底正式交付用户。
6.万吨级重型设备制造实现国产
2009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功完成热调试,这标志着我国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垄断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万吨以上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属于先进制造技术的“极端制造”领域,是重大工业基础装备之一,主要用于大型电站、石油化工行业急需的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代表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打破我国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对大幅降低电力、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电力、石化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7. 正负电子对撞机通过国家验收
我国“十五”期间重大科学工程、总投资6.4亿元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2009年7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验收后,正负电子对撞机将投入高能物理实验运行,并向同步辐射用户开放,提供同步辐射专用光。据介绍,正负电子对撞机采用最先进的双环交叉对撞技术,设计对撞亮度比原来提高了30倍至100倍,并实现“一机两用”(两用即高能物理和同步辐射),在世界同类型装置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
8.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面世
2008年9月下线的中国第一台超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运算峰值速度为每秒230万亿次。一年后,2009年10月,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诞生,峰值性能提升到了每秒1206万亿次。这个数字意味着,“天河一号”计算1天,一台当前主流配置的微机需要计算160年。“天河一号”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对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9.“绿色低碳”世博中心竣工
历经3年多的精心建设,由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建筑、“一轴四馆”中的重要场馆之一——世博中心于2009年12月25日正式竣工。它位于上海世博会园区世博公园内,总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能耗低于国家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建筑节能率为62.8%,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为61.3%,可再循环建筑材料用料比为28.9%,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00吨,年节水16万吨。作为中国公共建筑节能科技的典范,世博中心创造性地解决了国内外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环保和减排的世界性难题,在绿色建筑专项技术研究、应用、创新和集成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志着中国在大型公共建筑的“绿色低碳”建筑技术集成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0.武广高铁通车运营
世界上第一条时速高达350公里、里程最长的无砟轨道客运专线——武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2009年12月26日正式运营。列车最高时速达394公里,粤、汉实现3小时通达。武广高铁全长约1068.8公里,投资总额1166亿元,是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条客运专线,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首次建成1000公里的客运专线。武广高铁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已在机车制造、铁路设计、施工建设以及列车运行控制、铁路运营管理等方面全面掌握了高速铁路技术,率先步入高速铁路新时代。
随着进入21世纪,人类创新发展,对各类产品的要求不断增高,医药行业也进入了高端技术时代,药品行业不断创新,出现了高科药品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尤其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发展。目前高端药物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占据,在生物制药上中国目前只能走仿制的道路,根本无法在技术上与欧美等国家抗衡,唯一的希望寄托于中药创新。但是我国中药行业长期由于中药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不足,发展结构失衡,且资源破坏严重,流失问题突出、中药材基地布局不合理,监管主体缺乏,资源保护责权不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打造创新型经济的大方向是对的,中国不管医药还是其他产业,都要做科技创新和全球品牌化的产品。2012年前两季度,医药工业主营收入为8094亿元,同比增长19.1%;利润总额为810.7亿元,同比增长17.7%,销售利润率为10%。宏观数据显示,在生产方面,医药工业增加值超过整个工业增速平均水平:一季度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16.6%,超过全部工业5个百分点,二季度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14.3%,超全部工业4个百分点;从效益来看,全部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2%,医药工业同比增长超过全部工业利润增长值近20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医药工业的销售利润率为9.6%,二季度为10%,分别超过全国工业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和4.6个百分点2012年1-7月份,医药制造业整体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0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76%。在利润端,虽然行业增速均较2011年同期有所放缓,但2012年以来利润总额的分月度同比增速持续提升,趋势良好。
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思想也是“产业转型,技术升级”,不再追求原来的速度和数量叠加,这与“十一五”规划有本质区别。产品标准要升级,要更安全、有效,质量保障体系也要提高,这都将大大提高我国制药业的生产水平。在中国医药工业集群中,如恒瑞、先声、绿叶、天士力、康缘、东阳光、复星、石药、齐鲁、辰欣等一批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不俗成就。国家基础创新也极大推动了产业创新升级。我国近年启动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为产业带来无限动力。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医药产业“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成效显著。其中,盐酸安妥沙星、重组幽门螺旋杆菌疫苗等创新药物获批上市;大规模细胞培养等技术在基因工程药物生产中得到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等单抗药物实现产业化;生物合成部分替代化学法工艺成功应用于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产品生产;吡格列酮、氯吡格雷等一批通用名药新品种迅速形成市场规模;超微粉碎、超临界萃取等先进技术在中药生产中推广应用;一批大宗医药品种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生产成本不断下降。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总额8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60%以上连锁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县以下基层流通网络更加健全。骨干企业综合实力接近国际分销企业先进水平,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 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过500 亿元的企业达到5个以上,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0个以上,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医药出口额年均增长20%以上
本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咨询公司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卫生局、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医疗行业协会、中国行业研究网、全国及海外多种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首先介绍医药的定义、分类等,然后分析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接着深度研究医药行业产销及市场发展形势。随后阐述医药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分析重点企业经营状况,最后分析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与趋势,同时中研普华对医药行业进行全面的投资分析。本报告是医药行业生产、经营、科研企业及相关研究单位极具价值的投资决策参考报告。
2009年,我国10大科技创新成果回眸1.“嫦娥”探月圆满成功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受控撞击在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月球丰富海区域,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句号。随后,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月球三维立体图自动构建技术、结合“嫦娥一号”原始影像制作完成的可实时浏览的全月球三维立体图,可为我国探月二期工程的月球软着陆器选址、月球机器人运动规划和仿真等提供技术支撑。
2.大洋科考实现多项突破
2009年3月17日,征程300多天、航程4.6万多海里的“大洋一号”科考船,稳稳地停靠在青岛北海分局团岛码头。“大洋一号”科考船两度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经历7个航段,创我国大洋科考时间最久、航程最长、成果空前的纪录。此次科考开展了深海底热液区多金属硫化物、深海海山区、富钴结壳、深海洋盆、多金属结核和深海生物多样性等多项调查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共发现了11个海底热液区和4个热液异常区。
3.煤间接制油技术试产成功
内蒙古伊泰集团投资近27亿元建设的16万吨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2009年3月试车成功,产出了合格的柴油、石脑油等产品。这是我国首套试产成功的煤间接制油产业化装置,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制油技术进入工业化生产示范阶段。
4.国产抗菌药上市
2009年5月底,由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氟喹诺酮类(沙星类)抗菌新药——盐酸安妥沙星,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这标志着我国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打破了长期依靠仿制的局面,中国百姓可以用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价钱更便宜的“中华牌”抗菌药了。
5.ARJ21-700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扇支线喷气客机ARJ21-700飞机101架机,2009年7月15日成功从上海转场至西安阎良,实现了研制以来的首次城际飞行。这是ARJ21-700飞机101架机继2008年成功首飞后的又一重大进展。飞机转入西安阎良试飞基地后,将投入更加繁重的科研试飞和适航取证试飞,为下一步推进ARJ21-700飞机通过中国民航和美国适航当局联合适航审查,取得中国和美国的适航证,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奠定坚实基础。目前,ARJ21-700后续2架飞机也在加紧研制。预计首架ARJ21-700飞机有望于2010年底正式交付用户。
6.万吨级重型设备制造实现国产
2009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功完成热调试,这标志着我国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垄断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万吨以上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属于先进制造技术的“极端制造”领域,是重大工业基础装备之一,主要用于大型电站、石油化工行业急需的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代表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打破我国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对大幅降低电力、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电力、石化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7. 正负电子对撞机通过国家验收
我国“十五”期间重大科学工程、总投资6.4亿元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2009年7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验收后,正负电子对撞机将投入高能物理实验运行,并向同步辐射用户开放,提供同步辐射专用光。据介绍,正负电子对撞机采用最先进的双环交叉对撞技术,设计对撞亮度比原来提高了30倍至100倍,并实现“一机两用”(两用即高能物理和同步辐射),在世界同类型装置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
8.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面世
2008年9月下线的中国第一台超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运算峰值速度为每秒230万亿次。一年后,2009年10月,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诞生,峰值性能提升到了每秒1206万亿次。这个数字意味着,“天河一号”计算1天,一台当前主流配置的微机需要计算160年。“天河一号”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对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9.“绿色低碳”世博中心竣工
历经3年多的精心建设,由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建筑、“一轴四馆”中的重要场馆之一——世博中心于2009年12月25日正式竣工。它位于上海世博会园区世博公园内,总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能耗低于国家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建筑节能率为62.8%,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为61.3%,可再循环建筑材料用料比为28.9%,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00吨,年节水16万吨。作为中国公共建筑节能科技的典范,世博中心创造性地解决了国内外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环保和减排的世界性难题,在绿色建筑专项技术研究、应用、创新和集成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志着中国在大型公共建筑的“绿色低碳”建筑技术集成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0.武广高铁通车运营
世界上第一条时速高达350公里、里程最长的无砟轨道客运专线——武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2009年12月26日正式运营。列车最高时速达394公里,粤、汉实现3小时通达。武广高铁全长约1068.8公里,投资总额1166亿元,是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条客运专线,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首次建成1000公里的客运专线。武广高铁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已在机车制造、铁路设计、施工建设以及列车运行控制、铁路运营管理等方面全面掌握了高速铁路技术,率先步入高速铁路新时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