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和小脑萎缩均属于人体退行性病变,两者在一些表现症状上出现极度相似的情况。老年痴呆和小脑萎缩患者在患病过程中都会出现口齿不清、肌力下降、社会能力减弱等症状。由于缺乏对两种疾病的深入理解,不少人都认为小脑萎缩就是老年痴呆,然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小脑萎缩和老年痴呆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症状的区别
小脑萎缩作为人体老化过程中的一种体征,患者常常出现说话不清、肌力下降、情感障碍、理解变差等情况。老年痴呆是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发病时患者会出现思维判断能力和记忆理解能力的丧失。因此,老年痴呆症患者在发病时通常无法自控,社会能力处于完全丧失状态;小脑萎缩的患者虽然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两方面均有所退化,但是,患者的自控能力仍然存在,其分析判断能力依然较好,二者发病时的临床症状在社会能力的体现方面有较大差别。
2、病因方面的区别
导致机体出现小脑萎缩的原因较多,脑供血不足、感染、药物滥用、遗传、先天发育异常均会导致小脑萎缩的出现,而引起老年痴呆的病因包括家族遗传因素、头部外伤因素、病毒感染、生活中的重大打击等社会心理因素。在病因方面,小脑萎缩和老年痴呆的差别较大。
3、疾病高发年龄的不同
小脑萎缩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机会大致均等,处于任何年龄的人均可发病,而老人痴呆主要发生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
小脑萎缩和老年痴呆并不是一回事,二者在众多方面都具有较大差别。
老年人如何预防脑萎缩?
一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尽量去除危险因素。脑炎、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疾病、长期饮酒(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高度营养不良、滥用激素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脑萎缩,存在以上基础疾病时要积极治疗,以防脑萎缩的发生。尤其是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疾病,一定要积极治疗,并做好康复训练。
二是饮食清淡,改变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平时可多吃蔬菜水果。高脂肪、低蛋白的饮食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而动脉硬化导致的脑血管疾病又是脑萎缩的高危因素,因而饮食方面的调整对预防脑萎缩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三是合理用脑。读书、写作、思考等脑力活动,有一定的预防、减慢脑功能衰退的作用。
脑供血不足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经常反复出现头晕、头昏重、头痛的症状,并且还有心烦,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如:新近发生的事却记不住)等情况发生,这些都是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结果。
慢性脑供血不足最早是在1990年由日本医学家提出来的,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率高,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国内、外医学家经大量研究还发现,在“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病前期都曾长期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存在。如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不及时进行治疗,那么还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因此,慢性脑供血不足被称作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患慢性脑供血不足呢?大家都知道,大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耗氧量相对较大,大脑的重量大约只占身体重量的2%,但是耗氧量却占全身好氧量的20%。大脑所需的氧全部由血液供给,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大脑才能正常活动。衡量大脑血液供应的标准是脑血流量,脑血流量一旦减少,脑细胞的供氧供能也随即减少;脑组织只要缺血10余秒钟,就会引起大脑的功能发生变化。如果大脑某一部分血流在较短时间内完全阻断,会发生局部脑组织坏死,这就是脑梗塞;如果大脑供血不是完全阻断而是慢慢地减少,这就是慢性脑供血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血液供应会逐渐减少。儿童时期脑血流量大约为100毫升(100毫升/100克脑组织·分),成人为50毫升(50毫升/100克脑组织·分),而健康老人只有35毫升(35毫升/100克脑组织·分);再加上中老年人的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也逐渐下降,因此只要供血发生轻微的变化,就会明显影响脑血流量,从而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