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洗衣服时,衣物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小件、少量衣物用手洗,适量投放洗涤剂。
2、洗澡时采用间断放水,搓洗时及时关水,避免过长时间冲淋。盆浴后的水可用于洗衣、洗车、冲洗厕所、拖地等。
3、洗锅时,先用纸擦除炊具、食具上的油污,再洗涤。
4、洗脸搓洗面奶或揉脸时,及时关上水龙头。
5、用洗菜水浇花。
6、控制水龙头开关大小、并及时关水。
7、淘米的水用来洗菜,然后再清水冲洗。淘米的水有杀菌的作用,有效的清除了蔬菜上残留的农药。
8、发现水龙头有漏水现象,应立刻让维修人员更换,避免水源的白白流失。
Salutien你好,首先请你保持一个轻松的心态来看待我们的这次交谈。你连死都觉得无所谓了,我觉得这一点你应该做得到。
看了你的来信,知道你陷入了一个恐惧症中,首先你要明白这只是一种病症,并不你想像的那么恐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和你的生存环境,生活圈等等都有关。其实生命谁不留恋呢,只要是生命的个体,都会留恋生命。在死亡面前,所有的东西都是苍白的,应对这句话,在圣经里就有“人活着就是来赎罪的”之说。人生因为死亡注定是个悲剧。这些东西谁人都懂得。
既然谁人都懂得,那么怎么不是每个人都恐怖生命的消逝呢?在整个人生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考虑到死亡,也会害怕死亡,像你一样。但是因为我们是人,是高级动物,我们并不能傻傻的等待死亡,而是勇敢的面对它。这时先哲们就留下了有关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等一系列的名词。创造这些名词和意义就是不想让我们生活得太空虚、太空洞。相信你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中也看到过,人生存着是为了寻找一个生存的意义,这个意义体现在你对团体所做贡献的大小,这个意义体现在你对整个环境和集体带来的贡献。做个生活的智者,是我们唯一现实的做法。“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可以改变的”死亡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性过程,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生死存亡的规律。死亡实际是群体对于特定个体的冷酷无情的胜利;群体的延续,在于个体的不断死亡,而个体的不断出生,构成了群体的永恒存在。只有对死亡的认识升华了,我们才能正确地面对人生,超越死亡。
为什么,为什么不能正确的认识生与死,作为一个21世纪的知识份子,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年轻人,怎么会躲在自己为自己织的网中,无法自拔!你该醒醒了,理清灵与肉的关系,正确选择你的人生观、生死观。我相信你能做到的,因为这并不能。
如果明明知道一件事没有选择的余地,你还在苦苦思索,那么你真的不是个智者,真的不会经营自己的人生,正常的看待这一切,享受你的人生,找到你在现实的价值。人生只是一出戏,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出戏中的一个演员,演好自己的角色,到了谢幕时你会轻轻的说一句我该退场了。我为人类的发展进程贡献了自己的一份。不要有遗憾~
保持好一个轻松的心态,不要沉醉在一个事件中无法逃离。如果那样的话就不是单纯的恐惧症了,可能会影响你的生活。
有什么事随时和我交流。记得做个生活的强者,勇者无畏嘛,呵~
给你找点资料看看《培根的论死亡》好好看看。
《培根论死亡》
面对死亡,人们充满了恐惧,就像小孩害怕在黑暗中独自行走一样,而且当小孩听到的故事越多,那么他与生俱来的恐惧也就越大,人们对于死的恐惧也是这样。当然,把死亡看做是罪孽的报应和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旅程,则是圣洁而虔诚的,而把死亡看做是向大自然进贡的祭品而感到恐惧,则是软弱的表现。然而在宗教的默想中,有时却混杂着虚荣和迷信。在某些天主教教士充满禁欲内容的书中可以读到这样的文字:思想的一根手指被挤压或被拶痛应该会怎样,进一步想像一下死亡将会使全身腐烂分解,这种痛苦又会怎样。
其实,死亡的痛苦根本无法和肢体上遭受刑罚的痛苦相比,这些维系生命的最重要器官并非人体最敏感的部位。所以,正如那位以哲学家和正常人身份著书立说的先哲所说的那样:
伴随着死亡所带来的痛苦比死亡本身更可怕。呻吟和痉挛、面目扭曲变色、亲友们的悲痛、丧服与葬礼,这些场面都显示出死亡的恐怖。
然而,人类的心灵并不是真的如此脆弱,以至不能抵御和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人类可以召唤许多伙伴,帮助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仇恨让人可以压倒死亡,爱情让人可以蔑视死亡,荣誉使人们敢于面对死亡,哀痛的心情使人勇于面对死亡,而心灵却会在怯懦和软弱的折磨下在死亡到来之前就已经死亡了。
我们都知道在奥托大帝自杀之后,他的许多臣民出于对他的忠诚和同情而陪伴他一起面对死亡。此外,塞内加还补充了一个不怕死的原因:苛求和厌倦。“想想你用了多长时间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如果是这样,那么,别说勇敢和伤心的人会想到死亡,就是烦恼的人也会想死了。”也就是说,即使是一个谈不上有什么勇气、也谈不上穷困潦倒的人,一旦他总在重复地做着同样的事情直到厌倦的话,他是宁愿去死的。
但有一点也应该明确指出。那就是说,死亡是无法征服那种伟大的灵魂的。这种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会始终如一而不会失去他的本色。
奥古斯都大帝在他的弥留之际,所惟一关注的只有爱情:“永别了,里维亚,我的爱人,请不要忘记我们的过去!”
提比留斯大帝则根本不理会死亡的逼近,正如榙西佗所说:“他的体力虽然已经日渐衰弱,但是他的智慧却依然敏锐。”
菲斯帕斯能够以幽默的态度来迎接死亡的降临,他坐在椅子上说:“难道我将这样走向天堂成为神吗?”
卡尔巴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他勇敢地对那些刺客们说:“你们杀了我吧,只要这一切对罗马人民是有利的!”随后他就从容地引颈就戮了。
塞纳留斯直到临死前所惦念的还是工作,他的遗言是:假如还需要我做些什么,那就快点拿来,我的时间不多了。”诸如此类,视死如归的人,大有人在。
我们可以看到,斯多葛学派的人把死亡看得非常重大,并且 ,由于他们为死亡所做的准备工作过于隆重,从而也就使死亡显得更加可怕。有人说得更加绝妙:“生命的终结是上天赋予的恩典之一。”
死和生都是自然而然的。对一个婴儿来说,或许出生是和死亡一样的痛苦。人在热切的追求中死亡,就像一个人在热血沸腾时受伤一样,当时没有感到伤痛。所以,当人们下定决心,执意向善时,是感觉不到死亡的可怕的。但最重要的是要相信世间有最甜美的歌,还有就是当一个人获得了有意义的结果和期待时所说的那样:“成能的主啊!您现在可以遵照您的意愿,释放您的仆人安然离去了。”同样,死亡还具有一种作用,就是它能够消除尘世的种种困扰,打开荣誉和赞美的大门——“活着时遭到别人嫉妒的人,死后将会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思念。”
原载拒绝转载~
使用新风系统,能源源不断地为室内导入新风、排出污浊空气的同时,还可以将建筑物内、家具中和装修后长期缓释的有害物质一并排出室外,减少其在室内停留的时间。更能过滤室外含PM2.5的有害空气进入室内,并可减少室外噪音。此处特别推荐全屋多模式智能新风系统。全屋行风系统,实时监测,主动防护,根据室内空气情况自动选择工作模式,使室内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健康的状态:控制室内温度在16~28℃,湿度在40%—70%,CO2<1000ppm、TVOC<0.06mg/m³、甲醛<0.60mg/m³、PM2.5去除率>99%,甚至可以完全去除PM2.5,达到医疗级别。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