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两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3、葛根芩连汤,中医方剂名。为表里双解剂,具有解表清里之功效。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
问题一:工地清表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把表面含垃圾、杂草的土层挖掉,一般是30cm厚。
问题二:清表是什么意思 就是把表面含垃圾、杂草的土层挖掉,一般是30cm厚。
问题三:清表是什么意思 你好~
清表:是指对施工场地的表面清理。
问题四:征地,清表什么意思? 征地就不用说了,这个分为征收和征用
清表根据字面意思就是说清理地上附着物,如一些花草树木,一些建筑等
问题五:解表清里是什么意思 中医术语:
解表是指解除表证。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清热解表一般指用辛凉解表药治疗风温表证,代表方剂如银翘散或表里双解法,代表方剂如三黄石膏汤。
清
⑴纯净、清肃。《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二寒凉而湿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 ⑶阴寒病证。见“清病”。四光洁鲜明。与“浊”相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审清浊而知部分。”《灵枢五色》:“明堂润泽以清。” ⑸清冷。见“清劲”。⑹澄澈透明。见“清液”。⑺治法。清解透泄热邪,即清法。《灵枢・经筋》:“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气。”《素问・五常政大论》:“治温以清。” ⑻指性味偏寒的药物。《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胜,治以甘清。” ⑼性质轻浮滑利。《灵枢・营卫生会》:“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 ⑽轻快,爽适。见“清利”。⑾洁净。《素问・风论》:“疠者,有荣气热耐,其气不清,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 ⑿清高。见“清然”。⒀病因,指偏于寒冷的邪气。《灵枢・百病始生》:“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湿,清湿喜怒。”⒁通圊。引伸为排泄。《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尺中自涩者,必圊脓血。”
又:
有热方须清,有实才可泻。
清热有五种 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虚热,清热解毒。
泻通常指下法,也与清法有重叠。
解表清里 (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
葛根芩连汤
《伤寒论》
【组成用法】【方义讲述】葛根半斤(15g) 炙甘草二两(6g) 黄芩三两(9g) 黄连三两(9g) 上四味,以水八升,等煮葛根,减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本方功用】解表清热。
【适用范围】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身热,下利臭秽, *** 有灼热感,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苔黄脉数。
葛根芩连汤这个方子倒是好记,药都是这么几个,加上一个甘草就完了,但是这里面用药的分量,葛根的用量多大,葛根半斤,它作为葛根汤来用,四两,伤寒论的葛根汤中葛根是四两,而这个地方它是半斤,因为在这个里面解表升清阳的就一个葛根,它是治疗协热下利的实证。那么根据《内经》病机上有一条,“暴注下脱,皆属于热”,我们经常讲,这同时都是病机十九条里面的,但是这个同时要注意它的寒热,它的虚实,当然这个地方明显的看出来,这个是属于热,它还有“诸液清冷,皆属于寒”,显然它这个暴注下脱的大便正如讲义上所形容的这样,下利臭秽, *** 有灼热感,这样才说明是协热下利,就是夹着热,这热哪儿来的呢?这是胃热下通于大肠,所以它根本在胃。
因此用黄连黄芩来清中上之热,而又用葛根外解阳明之表,内升阳明之清气,葛根能升阳,升清阳之气,使清阳之气上升,那么下利就,再加上芩连清热,那么没有热下行了,自然下利就止了。但这东西有一个要注意,它有个喘而汗出者,就说明里面的热,热气上逆,这个热还是胃,胃中之热上逆,所以气喘,这个喘并不是咳喘的喘,这个喘同时有汗出,这就说明里面有热,而且说明里面的热比较甚,我们在解释白虎的时候,在解释阳明热的时候是蒸蒸而热,自内而发,蒸迫了津液,外出为汗,所以它是大汗出嘛,由里而外。那么用甘草主要是甘草跟葛根合起来生津,所以这个方子可以回过来,因为《伤寒》里治疗协热利还有个黄芩汤,这两东西有虚实之分,可以考虑一下。
另外现在用这个方子治疗其它热病,热陷于里,而大便下利的,特别是小孩,有的人善于用这个方,在这个时候 ,就要抓住了这一点,确实里有热,它这个表是指阳明之证,不是太阳之表,所以见恶寒,那就不是阳明了,如果见恶寒发热不管有汗或是无汗,无汗更不......>>
问题六:路基清表要做什么资料 测量高程表格(清表前及清表后)、路基清表厚度检查表(要和高程记录相符)、压实度(清表后碾压)、
问题七:什么是路清表 路基填筑前,在填筑范围内,用推土机推掉含有机物植被的腐殖土叫清表。
问题八:请问土方工程清表是不是场地平整? 是这样的。先清表,清除杂草等,再平整,推土机推平,竖曲线区坡度变化区要开挖回填结合施工。
场地平整,高低不平的自然地貌,通过开挖与回填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推出一块满足施工要求的相对平整区域;是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是三通一平的一部分。
表层清理,则须将表层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浮土,耕植土,腐殖土,草根,树茎等杂物清理掉,地表以下,一律挖设计要求。以求得到相对干净的建筑基面。属于基础施工。
问题九:土地清表是什么意思 你好~
清表:是指对施工场地的表面清理。
问题十:工地清表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把表面含垃圾、杂草的土层挖掉,一般是30cm厚。
几乎所有药店都买得到的理中丸,附子理中丸,你真的吃对了吗?
说到理中丸,大家可能会很自然想到调脾胃,尤其是脾胃虚寒,怕吃凉的,耐热不耐凉,食欲差,肚子凉喜温的,大便拉稀、拉肚子,那咱们可能就很大概率会用上理中丸。
但也有人反映,我也有类似的情况,怎么用了不见效果,甚至有的反而加重呢?
不说别的,症状之所以会加重,一般就是你用错了。
下面咱们就来给大家拆解一下理中丸这个方子,看看它到底可以怎么用,该怎么用,哪些人适合用,哪些人不适合。
理中丸,是《伤寒论》里的方子,方子很小,只有四味药,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应该说, 理中丸是个温里剂,适合太阴里寒的情况 。
什么是太阴里寒?我们来看看太阴里寒会出现的症状:吃了食物不消化,稍微吃点生冷的、凉的肚子就不舒服,肚子疼、胃痛了,腹胀腹满,呕吐,肚子发硬,拉肚子、大便稀、尿频等。一般来说不渴,不怎么想喝水,饮水量不多,如果要喝水,多喝温热水。
有的人可能会有手脚凉、小肚子摸起来凉、怕冷的症状,这是因为里位有寒,人体的恒温机制被打乱,津液输布出表少,体表温煦不够引起的。
当然,我们也要关注到太阴里寒是很容易出现水饮的问题。
因为里寒,津液缺乏推动能量,那津液就容易停留不流通变成水饮,水饮往下跑,表现出尿频、便稀。水饮往上跑,就可以表现出呕吐,不想喝水。
那么碰到太阴里寒的这种情况,《伤寒论》里讲「 其脏有寒 」,就是里位有寒,那要「 当温之 」,用温里的方法,来驱除这个里位的寒,张仲景就用了理中汤。
也有用理中丸的,丸剂起到一个缓治的作用,比较适合上焦有寒,或者你呕吐泄泻很厉害的时候,吃汤药一下子就吐掉或者拉出去了,就用丸药方便些。
理中汤(或者丸剂)在《伤寒论》里有三种用途。
第一种是霍乱吐利 。古人说的「霍乱」不是今天的传染病,就是指这种又呕吐又拉肚子,上吐下泻的症状,叫做霍乱。
第二种是下利不欲食 ,就是拉肚子,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里寒影响到消化的问题了。
第三种是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 ,唾液增多,频吐之,唾液清稀, 胸上有寒 ,可见胸痹心痛,这个是上焦有寒,还可伴有食欲不佳、吃得少、腹痛、腹胀、便稀、尿频等或然症。
这些情况其 共同点都是有里寒的问题,还伴有胃虚 。
反而言之,如果你不是有里寒胃虚的情况,是阳明里热,表现出不怕冷反怕热,口渴喜凉、口臭、腹胀、大便难、便秘等症,或者是寒热夹杂,上火,口臭口苦,长痘痘,心烦,也可以出现呕吐、肚子痛、大便稀等症,像是这些情况可能就不适合了,大家遇到要注意区别。
然后,我们再来拆解一下理中汤这个方子,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理中汤用 人参 ,是因为出现了「食不消」的问题,出现了胃虚,那用人参调中补津液。(《伤寒论》里如何用人参,也是很有讲究的)
然后还用到了 白术 。《伤寒论》里的白术是生白术,性味苦温,能温里,能燥湿,能去里位的寒饮,处理这个霍乱吐下不止,寒饮引起的下利、呕吐、胸上有寒等。
白术还可以帮助消化,主要是针对这个水饮影响的食欲不佳、吃东西不消化,白术去掉水饮后,消化就会变好。
相比生姜辛散偏表, 干姜 则温里偏里,多用于里寒。能温中止血,还可以用于里位的出血。
甘草和干姜则组成了 甘草干姜汤 ,温里补津液,可用于肺痿偏寒,肺中冷的问题。有句话叫「温里宜四逆辈」,那这个甘草干姜汤、今天说的理中汤,还有比较有名的四逆汤,就都属于四逆辈这一类的方子。
甘草干姜汤看似两味药,一个小方子,但其实上、中、下焦的虚寒,都可以考虑用,如上焦有寒多出现吐涎沫、喜唾,还可以出现胸痹心痛等症;中焦有寒多可见如耐热不耐凉、大便秘或者稀等症;下焦有寒可以见尿频、小便清长、脚挛急、或者是生殖系统的一些问题。 如此一推,其实它能治疗的症状非常广泛,关键是要抓住其方证特点。
话说回来,那也有些人用的不是理中丸,加了一味药附子,用了附子理中丸。那为什么加附子呢?
附子适用于虚而兼有寒邪、冷痛或者是下利、里寒的情况。它可以温里,用于太阴里寒,和干姜一块温里,比如四逆汤,治疗太阴病。那它还可以治表位的寒邪,比如桂枝加附子汤。
所以后世用的 理中丸加附子是为了加强驱除里位寒湿邪气的作用 ,而不是说补阳气,增加脾胃阳气,这么说是不对的。
小小的一个理中丸,很多人认为它是健运脾胃的,多用于脾胃虚寒,怕吃凉的、拉肚子等症,但其实辨证对了,它还可以用于治疗鼻炎、治疗胸痹心痛、治疗心下痞硬、治疗慢性肠炎......
经方的依证治之,有说不出的魅力。
包括我们调理脾胃常见到的四逆散、桂枝汤、小建中汤、泻心汤类方、乌梅丸......究竟怎么用?如何分辨自己属于哪种情况用哪个方子?
一个是要锻炼自己的辨证功夫,知常达变;另外一个是要熟悉《伤寒论》里的方子,知道其药法、方证、应用病症、推荐用量、临床加减变化等,举一反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