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点是古时候的巳时(sì shí)。
巳时,指上午9时至中午11时。如《淮南子 天文训》云:“日至于衡阳,是谓隅中。”故巳时又称隅中。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释义: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刻称为隅中。(上午9时至中午11时)。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来源:中国古人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人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在中国古代,为了能够适应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的需求,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仪器,比如圭表、日晷、漏刻等。
日晷作为最早的计时器之一,起源于圭表。圭表本身具备一定的计时功能,起着某种程度的地平式日晷的作用。
漏刻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计时仪器之一。漏是指装满水的漏壶,刻是指一天的时间划分单位。
古人把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命名,每个时辰两小时。
时辰是旧时计时的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版,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权。2子(晚上11时正至凌晨1时正)。3丑(凌晨1时正至凌晨3时正)。4寅(凌晨3时正至早上5时正)。5卯(早上5时正至早上7时正)。6辰(早上7时正至上午9时正)。7巳(上午9时正至上午11时正)。8午(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9未(下午1时正至下午3时正)。10申(下午3时正至下午5时正)。11酉(下午5时正至晚上7时正)。12戌(晚上7时正至晚上9时正)。13亥晚上9时正至晚上11时正)。
上午9点到11点是巳时(sì shí)。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如《淮南子 天文训》云:“日至于衡阳,是谓隅中。”故巳时又称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刻称为隅中。(上午9时至中午11时)。
相传是古人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无论有毒还是没有毒的蛇,都是可怕的,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早上9点到11点是巳时,指上午9时至中午11时。如《淮南子 天文训》云:“日至于衡阳,是谓隅中。”故巳时又称隅中。
时辰:
中国传统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宋 苏轼 泛指时刻或时间。 金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没一个时辰儿不挂念,没一个夜儿不梦见。"《西游记》第四九回:"这等干,只是忒费事,耽搁了时辰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