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药行业随着医药政策的改革,鼓励创新药研发并缩短其上市周期,药企也慢慢改革投向创新药,2022年国内创新药市场逐渐扩张,充满着机遇与挑战。
回顾2016年至2021年期间,我国已上市国产新药(按活性成分的化学药和生物药)共89种,国内Ⅰ类新药申请受理数量持续增长,受理数量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 40% ,各大药企在创新药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么2022年国内新药竞争格局会是什么样的?
对于2022年国产新药竞争格局可以从新药市场、政策为导向进行分析。
一、国内新药竞争格局分析
1. 国内新药受理情况逐年提高
国内1类新药受理数量逐年提高其中,2020年申请受理数量相较以往增幅最大(增长 83%),反映出 CDE 效率和市场活跃度的大幅提升;2021 年Ⅰ类新药申请受理数量保持增长,申请受理数量同比 2020 年增长 68%,合计达到 1379 件,国内创新药事业不断突破瓶颈,国内从仿制药大国逐渐转为创新药强国。
中国1类新药靶点白皮书
2. 国内新药受理的治疗领域分布
国内新药受理领域主要以肿瘤为主,占总受理数量的62%,感染领域占8%、免疫调节领域占7%、消化系统及代谢6%、神经系统5%、血液系统占3%、其它占9%(心血管、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皮肤病等等),从目前新药受理情况,不难看出,肿瘤领域一直高居不下,对于创新药的研发药企纷纷跻身到肿瘤、感染、神经系统等热门领域布局赛道,使得目前国内新药同质化严重、差异化不足。
新药受理治疗分布图
3. 企业对新靶点药物开发重视程度提升
自 2016 年至 2021 年期间,我国Ⅰ类新药申请涉及靶点数量逐年提高,靶点数量年复合增长率(CAGR)22 %,药企对于新靶点药物开发,避免赛道拥挤,同时满足了未满足的临床创新药需求。
图片来源:药融云中国1类新药靶点白皮
4. 国内靶点的治疗领域分布
国内肿瘤靶点领域占比44%、神经系统10%、感染9%、免疫调节8%、细化系统及代谢7%、心血管系统5%、其它为17%(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皮肤病等)。
图片来源:药融云中国1类新药靶点白皮
5. 热门靶点新药集中度较高,同质化严重
2016-2021 合计受理新药(1649个)涉及的靶点有 520 个;前 6% (30) 的靶点涉及 41%(681) 的新药,其中我国仅申报并获CDE受理的PD-L1就有近60款,其它靶点依此递减,靶点是新药研发的基础,我国创新药真的要有突破,就要从靶点的发现做起。
图片来源:药融云中国1类新药靶点白皮
6. 发现“中国新”靶点,拒绝同质化
用全球药物研发 IND 以上的靶点除去中国药物 IND 以上所涉及的靶点,得到的就是“中国新”靶点,某种靶点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药物处于 IND 以上阶段,即在成药性上获得了一定的验证;排除国内在IND以上药物涉及靶点,即国内还没有该靶点的药物处于 IND 以上阶段;排序后,得到“中国新”靶点中的热门,研究价值更大,后续可在药融云数据库中,查询针对这些靶点开发的药物主要的疾病领域,通过流行病学数据以及与公司自身的战略的适配性,来选择靶点进行深一步研究。
图片来源:药融云中国1类新药靶点白皮
图片来源:药融云中国1类新药靶点白皮
二、国内医药政策分析
1. 国内医药市场以政策为主导
我国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一直左右着医药市场,这些已达成业内共识,医药市场的发展是由药品生产、药品流通与药品使用等组成,政策推动国内医药市场的改革与创新。
(1)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及创新药优先审批,鼓励创新药研发并缩短其上市周期,通过医保目录纳入更多的创新药物使得符合民众需要的创新药能快速进入市场并回笼资金。
(2) 国家提倡《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提出,我国肿瘤药创新研发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药物安全性、治疗体验和生存质量有了更高的期望,今后的创新药对于Me too/Meo better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真正的源头创新或者治疗效果更佳的药物才能获得市场的青睐,配合现在的医改,只有做到真的Me better而非Me worse才会推开市场乃至进入国家医保。
根据医药政策和国内新药市场结合分析,2022年新药竞争格局会以下几个方面为主:
1、差异化创新药,避免同质化竞争严重;利用“中国新”靶点结合政策以及企业(研发技术、研发方向等)做差异化创新药。
2、根据政策以保民生、增加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创新药。
3、满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药,比如肿瘤、神经领域等都是未满足临床需求,这也是这些药物扎堆的原因,医药市场也是需要满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药物。
4、针对热门领域、热门靶点类创新药;热门领域以及热门靶点一直是医药行业扎堆的地方,同质化竞争严重。
热门靶点:目前可以开发的方向有单克隆抗体、ADC、双克隆抗体(主要和PD-1联合用药)以及CAR-T,热门靶点无论上述哪个方向,只要国际有相关的产品进入临床,我国的企业也有同类的产品在研,生物制剂也实现了快速的Fast-follow。
热门领域:在热门领域中选择新靶点,实现新突破。
5、真正的Me better药物,真正的源头创新或者治疗效果更加的药物。
6、“中国新”靶点,研究价值更大,后续可在药融云数据库中,查询针对这些靶点开发的药物主要的疾病领域,通过流行病学数据以及与公司自身的战略的适配性,来选择靶点进行深一步研究。
医药行业不等同于其它行业,试错的成本极其高昂,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需要大量的时间、资金成本,稍有不慎,会损失上千万或上亿的资金投入,但在药物研发之立项环节,可利用药企优势结合药融云数据库,选择最优的赛道和策略,节省时间和金钱的投入。
集采背景下,创新药成为医药行业的主要趋势,研发实力也代表了一家医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化学药、仿制药公司,纷纷向创新药转型,或加大研发投入,或直接收购创新类的医药公司。创新类的上市公司估值可以给到100倍以上,而仿制药公司只能拿到二三十倍的估值。所以,这些公司既不想在产品市场中溃败,也不想在资本市场上输棋。
但是,医药创新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既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又非常的烧钱。而且,创新药的风险远远大于仿制药,一旦研发失败,或者落后于竞争对手,都很难收回研发投入。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头部的医药企业已经建立起强者恒强的壁垒。
今天分享的医药公司研发实力排行榜中,恒瑞、复星、正大天晴、齐鲁、东阳光药、科伦药业等6家公司从2017年开始就稳居行业前十名。它们已经成功甩开了绝大多数的竞争对手,而且这样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很难被逆袭。
从全球的竞争格局来看,我们的创新药只处于起步阶段。截止目前,我们只有两款完全自研的创新药获得了FDA认证。第一款是百济神州历时7年打磨的新药泽布替尼,在2019年11月正式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同年12月,石药集团高血压专利药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玄宁)成为第二款获批FDA的中国创新药。在此之后,我们没有看到第三款获得FDA认证的药物。
国内投身创新药研发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截止到2020年三季度,在全球创新药百强企业中,还没看到我们自己企业的身影。一方面是创新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很多创新药企尚未实现盈利,这也成了很多人质疑创新药泡沫的主要原因。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创新研发本来就是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既然鼓励创新药的发展,就不能仍然拿着传统药企的标尺去衡量创新类药企。我们在创新药方面起步晚是由国情决定的,而且这种落后只是暂时的。相信中国的药企,很快就会跻身全球的百强之列。
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公司仅为举例,不做推荐。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