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6年的“无夏之年”,这个时期是一个相当恐怖的年份,虽然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但它给人们造成的影响却刻骨铭心,1816年的天灾对于全球来说是世界一劫,这个年份发生了什么?为何称它为无夏之年?
六月飞霜,是有人蒙冤还是另有他因?
1816年,全球出现了六月飞霜,提到夏天飞雪,很多人会想到“窦娥冤”,到这个飞雪和个人无关,因为它的降霜面积广布全球,20多万人被活活饿死。这是天意使然还是另有他因?
中国有句话叫做,6月正是“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的三伏天,怎么会天降寒霜?
古人对四季划分非常鲜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他们根据历年的规律总结出了月份更替,六月应当是最热月份,怎会一反常态不热反冷?
这要从印度尼西亚说起,1816年的那场天灾来自于坦博拉火山的爆发。很多人对于火山爆发并不陌生,但也存在疑问:火山爆发一般只是波及火山所在区域小部分,面积为何会波及全球?难道这次火山爆发比原子弹还猛烈?
事实就是如此,坦博拉火山的爆发并非大家想象的那般迅速:爆发一下就收工。它这次的爆发引发了联合效应、随后出现多种并发症。1815年4月15日,谭博拉火山爆发,它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其威力堪比原子弹的5万倍,在指数中能占七级。且不说波及面广,仅仅破坏度就骇人听闻。
这次火山爆发所喷出的火山灰面积多达150立方公里,火山灰喷发高度达44公里,数字彰显不了它的危机,举个例子来说,火山爆发时,远在印度尼西亚的英国伦敦人,都能看到火山灰爆发所造成的日落晚霞。
火山爆发引发连锁效应,气温为何不增反降
这次最大规模的爆发其实有一定的预兆:在1812年和1814年,加勒比海和菲律宾皆有小规模的火山爆发。火山灰在这两次爆发中,在大气中已经积聚了一定的火山灰气体,谭博拉火山爆发释放的巨大二氧化硫,导致全球温度在第二年急剧变化。
这个时候小伙伴有疑问:火山爆发不应该温度升高吗?为什么会有温度降低现象?
这是因为火山爆发所释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蒸汽、甲烷等气体在平流层中大气层中相遇,形成了遮挡阳光的溶胶。由于火山灰过大,溶胶一时半会难以化解,溶胶深深遮挡住阳光。没有阳光普照、没有热量到达,整个北半球似乎进入了冰冻时期。
这场火山爆发后一年,人类开始进入了历史黑暗期。
火山爆发带来全球灾难,1816年带走20万余人生命
先来看一下我国:1816年,正处于清朝嘉庆年间,当时云南出现大面积的饥荒,从东北的黑龙江到云南的滇西,全国都出现了“八月冷若霜”的状况。因霜冻降雪,很多地区粮食颗粒无收,路有饿死骨已不足为奇。
再来看一下刚刚结束对拿破仑战争的欧洲,除了战乱带来的民不聊生,祸不单行,百姓还没稳定下来,就遇到了千年难遇的灾情。他们同样作物减收、物价上涨、牲畜冻死,威尔士、爱尔兰等地区也纷纷出现了饥荒现象,很多人死在了这场冰冻中。最后来看一下美洲,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情况并不乐观,他们的农作物在地中难以生存,政府实施的救济决策依然缓解不了物质紧缺状况,很多美洲人在饥寒交迫中死去。天灾面前,人们显得如此渺小!
1816年,死在这场天灾中的人高达20万,虽然时光匆匆已经过去一个世纪,但它带给人们的伤害和记忆却是刻骨铭心。我们应当珍惜眼前的和平生活,在物质匮乏、科技落后的年代,人类能够在如此重大的天灾中幸存实在不易。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种植区。或版东兴小麦。确切的说是10月5号左右。因为这天的气候条件综合起来是比较适宜的无论是地温还是气温。这时候是16-20度。最适宜小麦发芽的温度。但如果不太严格的话。10月5号-15号。都可以。超过15号1天+1斤麦种。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