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自己被自己误倒了,心跳的频率确实不在人耳的接受范围,但是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你所理解的,打个比方,海豚发出的超声波人也听不到,但是在海豚叫时,你却能听到呜呜的声音,其实问题就在这里,他发出的声音,有一个频率范围,而不是一个定值数,而那部分小于人的听觉极限数的“呜呜”声,我们就可以听到,心跳也是一个道理不会吧?不是幻觉吧?要是事实,用科学的角度解释就是三种情况:1、
你的心电太强,能对周围的电器设备产生干扰。2.你的音响音频输入部分没有屏蔽,加上音响的灵敏度极高(要是这样的话,你的音响很值钱的,几万块的音响都没有这么高的灵敏度),能把你放出来的心电用音频输入线接收并放大,推动喇叭发声。或者两种情况兼具就产生了这种奇怪现象。3、你的心跳搏动太强,透过体表将心跳震动的低频声波传播你周围的空间去,而你的音响的音箱有倒相孔,体积与尺寸和波长正好形成共鸣,也会发声的,要是这种情况的话,赶紧把音响扔掉,否则,与你心跳频率波长相同的音响会发出干扰你心脏跳动的声波,楼上的那位兄弟说的有道理,我真怕你听京剧或摇滚,这不是笑话,是有科学依据的。你给央视科教频道打个电话,让他们研究研究,没准中科院会找你呢!这个是属于入耳式
耳塞中常见的“
听诊器效应”:
听诊器效应常见于入耳式耳机,即耳塞线或者单元处受外界碰撞或者空气摩擦,产生的振动通过耳塞线直接(入耳的线一般硬度大些,有利于传导振动)传递到耳道内,产生让人很不愉快的声音。
解决方法如下:
(1)将靠近播放器一段的耳机线向上提,拉近与耳塞的距离是最好的方法这样减少了线的长度,避免了过多的接触和摩擦,将随身播放器放置于胸前衣袋比较适宜;
(2)将线走在衣服内,减少线的晃动也是个好方法;
(3)在线的终端固定绑个皮筋或夹子夹住,通过稳定线的方法来减少晃动摩擦;
(4)在线的终端打一个结,绳结打得越紧,听诊器效应越不明显。
(5)绕耳,对于像蓝牙无线耳机等等这些耳塞是一个很好的减少听诊器效应的方法,原理就是在接近耳塞终端时将线稳定了下来;
(6)后背线,对于所有耳塞来说将线从后背拉上来,即减少了因为在胸前的晃动使线稳定,也隐藏了耳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