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成娃娃鱼病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来自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有水质的影响(包括水温,PH值,溶氧,透明度等不符合娃娃鱼养殖水质要求)和养殖池设计建造不合理(改变了娃娃鱼喜阴怕光,喜静怕吓等生活习性)。人为因素:主要是在放养密度,同池规格和饵料投喂不当以及其它管理不当引起。
? 娃娃鱼的主要病害和防治:
? 1烂尾病.症状:娃娃鱼患此病初期,尾柄基部末端常出现红色小点或红色斑点状,周围组织充血、发炎、表皮略呈灰白色,易腐烂,后期病灶处肌肉坏死,粘附大量病原菌及杂物,严重时尾部骨骼外露,此时娃娃鱼食欲减退或不食,活动能力明显减弱,尾部摆动无力,不久便会死亡。治疗:用强氯精0.3~0.4ppm或二氧化氯0.2~0.3ppm浓度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4天为一疗程对病情较重的先用15~25ppm浓度高锰酸钾浸洗15~20分钟,并彻底清洗创伤表面的附着物,随后用硫磺软膏等消炎药物涂患处,每天一次,4~7天可治愈。
? 2腐皮病。症状:患此病个体体表粘液脱落身体上有许多绿豆大小的白色小点和白斑后期白色斑点腐烂溃疡,并附着一层白色内容物,尤以四肢最为严重。病体口腔、尾柄头部稍出血食欲减退甚至不食,严重时引起死亡,剖检死体,肝脏肿大,呈现紫红色,胃肠道充血,胆囊肿大,呈绿色,心脏色泽变淡,肺紫红色。治疗:养殖水体用0.1ppm氟哌酸消毒,每天换水,连续消毒三天能摄食的每千克体重每天口服盐酸土霉素50~70mg和多种维生素150mg,连续五天不能摄食的每千克体重注射庆大霉素100国际单位,隔一天后复注射一次伤口用溃疡灵软膏涂抹,置无水塑料盆中,一小时后放入池中。
? 3水霉病:成鲵和幼鲵均可发生,由擦伤或撞伤引起的真菌寄生,发病后用食盐水、苏打水
浸泡。
? 4咬伤:缺食或水体用水透明,首先撕咬腿部,造成无力的在水中沉浮,直到力竭或患水霉病死亡。防治方法是培肥水质,控制水体透明度,投足饵料。咬伤后的处理同水霉病。
? 5气泡病:幼鲵最易发生,当水体中的O2!N2!或NH3含量过多时发生。防治方法是小水体饲养用水要在太阳光下曝气处理1~15分钟,池塘饲养水体要经过一段流程。
水霉或白毛病,是常见的一种水霉菌病。常见的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但也有少数不分枝。菌丝一端像根状,着生于鱼的皮肤和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突出体表。菌丝长达3㎝,呈灰白色,柔软,像棉花絮纤维状。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鱼体受伤,鳞片脱落,或寄生虫破坏皮肤,导致病原菌侵入伤口。症状和病变:霉菌从鱼体伤口侵入后,吸取皮肤组织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并迅速地向体外生长。病初肉眼不易辨别出特殊症状,当肉眼已能看出症状时,菌丝已向内深入肌肉,向外生长成棉毛状菌丝,故称为“生毛”。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同时鱼食欲减退,游动失常,最后死亡。患病初期,个体伤口四周红肿,皮肤粘液增多,患病后期,伤口处形成一丛絮毛状菌丝。在鱼卵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肤霉病。感染了霉菌的鱼卵,菌丝侵入卵膜,在卵膜外面着生菌丝,逐渐覆盖其它鱼卵,严重时发霉的鱼卵会将霉菌传播给附近的健康卵,使胚胎在孵化过程中死亡,大大降低孵化率。此外,感染霉菌的程度还与其光照时间的长短有关,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室内灯光或日光的不足,都有利于霉菌的大量孳生。受霉菌感染的鱼体,皮肤表面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失去应有的体表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驻呈呆滞状浮在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上的霉菌迅速蔓延,菌丝深入体内,死亡率较高。
防治:
(1)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不久即恢复原有的色泽。用0.02ppm浓度孔雀石绿溶液泼洒鱼缸中,对防治鱼卵发霉有一定疗效。
(2)食盐和小苏打各250克混合溶解于100*55*45CM的水族箱中,坚持数次,效果显着。因热带鱼对食盐的敏感性极强,无论哪种病用盐水浸洗或泼洒后,数日后症状都会减轻。
(3)用0.3ppm浓度甲醛溶液进行泼洒,可抑制霉菌的孳生。对肤霉病也有一定疗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