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压痛:主要位于右下腹部,一般范围较小,位置恒定,重压时才能出现。无肌紧张和反跳痛,一般无腹部包块,但有时可触到胀气的盲肠。
胃肠道反应:病人常觉轻重不等的消化不良、胃纳不佳。一般也无腹胀,但是老年的病人可能伴有便秘。
腹部疼痛:主要位于右下腹部,其特点是间断性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部位比较固定。多数病人在饱餐,运动和长期站立后,诱发腹痛发生。
慢性的阑尾炎没有必要手术的,能够保守治疗,可以“通腑阑尾方”保守治疗
希望能够帮到您,祝早日康复
阑尾腔的梗阻是引起阑尾炎的主要要因素。阑尾位于腹腔内右下腹部,是附属于盲肠的一段细肠管,犹如一条小蚯蚓,它的末端为盲端,另一端开口于盲肠内,盲肠中的内容物可经此口进入阑尾。如粪石、肠内寄生虫及其虫卵或小儿易吞咽而不易消化的异物(如果核,小豆等)掉入阑尾内可造成梗阻;阑尾因位置异常造成曲折、扭转或外界压迫也可造成梗阻;也可因细菌直接通过损伤阑尾的粘膜或由血液、淋巴液将细菌带到阑尾发生感染,还可因精神,生活环境改变等原因,造成肠功能紊乱,阑尾肌肉神经反射痉挛,血循环障碍引起炎症。症 状
典型阑尾炎有腹痛,发热,胃肠道症状及右下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四大症状。
1.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阑尾炎腹痛的特点是转移性腹痛,即开始时在上腹部脐周围痛,经几小时或半天左右腹痛转移到右下腹部。多呈持续性疼痛,可有阵发性加重。患儿常屈右腿侧躺,不敢直腰走路,婴儿常以阵发哭闹来表达腹痛,患儿常卧床不敢动或呻吟拒食。
2.发热:一般发病几个小时后即可发热,随病情发展体温上升到38度--39度甚至更高。
3.胃肠道症状:多数患儿病初就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有些患儿有便秘或腹泻。
4.右下腹部压痛是阑尾炎可靠的体征。如果还有肌肉紧张,抵抗,那么诊断就更明确了。
有些阑尾炎症状可以不典型,年幼者更多见,且因年幼儿不能配合检查,易误诊。比如开始只表现为腹泻常以为是肠炎。如同时有些咳嗽,咽部充血,容易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腺炎。年幼儿抵抗力低下,阑尾炎容易穿孔造成腹膜炎。故凡小儿腹痛或哭闹2--3小时以上,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阑尾炎当断不断必留后患
如果患了急性阑尾炎,及早做了手术,后果是相当良好的。可是一旦发生阑尾穿孔,轻者形成局限性脓肿,重者发生弥漫性腹膜炎、腹腔化脓、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即使穿孔后及时手术,也常会引起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肠瘘、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等一系列并发症。许多遭受腹部反复开刀之苦的肠粘连病人,追溯其最初的病源,往往就是阑尾穿孔。所以谨防阑尾穿孔就成了治疗阑尾炎的关键,而这一关键是病人、家属和医生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
转移性右下腹痛早就医
急性阑尾炎以及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腹痛都是先从心口疼或肚脐周围痛开始,经过2~4小时逐渐转移到右下腹,称之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如果抓住这一时机,及时就医,就会得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避免大多数阑尾穿孔。
阑尾炎要早做手术
尽管阑尾炎治疗方法很多,但最有把握的还是手术切除。正像一个人得了指头炎最好是切开放脓,才能避免骨髓炎甚至败血症。阑尾炎,中医叫肠痈,就是阑尾化脓性发炎。阑尾极易坏死,穿孔是很容易发生的,只有早早将其切掉,才可避免穿孔发生。这就是古人一再教导我们的,要谨防“一指之疾,可损数尺之躯”的道理。
保守治疗必须彻底
确诊阑尾炎之后,如因考试、谈判、执行特殊任务或工作等一时脱离不开,暂时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应该进行彻底保守治疗。原则是足量、有效的抗生素联合应用,控制住炎症的发展。保守治疗期间要严密观察病情,如有恶化,仍须手术。保守治疗时宜吃易消化、富营养的饮食,症状明显时应暂禁食,不要过多运动或过度劳累,以免促成穿孔。
老年阑尾炎勿漏诊
近年发现老年急性阑尾炎有所增加,已由占阑尾炎总数的1%上升到4%。但老年人对疼痛感觉迟钝,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所以极易漏诊而造成穿孔。在一组老年急性阑尾炎的报道中,穿孔占31%,发病拖至48小时以上的,穿孔达34%。这就要求老年人及其家属,对于轻微的腹痛及其他症状,都要有高度警惕性,最好的办法是及早就医、早确诊。
妊娠阑尾炎莫迟疑
妊娠并发阑尾炎易误诊。因为阑尾位置被推移,阑尾升高且靠后腹膜,可能以腰痛为主,压痛点高、症状不明显、腹肌紧张和反跳痛都较轻,常难确诊。即使确诊了,病人和家属多拒绝手术,就在这迟疑之中,常致阑尾穿孔。目前认为,妊娠合并阑尾炎,宜手术治疗。妊娠早期(1~3月),阑尾切除术对子宫干扰不大;中期(4~7月),胚胎在子宫内已固定,不易流产,是手术切除阑尾的最好时机;晚期(8~9个月),即使手术造成早产,婴儿大多也能存活。可以说,妊娠并发阑尾炎对胎儿存活的危险不是手术造成的,而是延误诊断或拖延手术引起的,特别是一旦阑尾穿孔,后果不堪设想。
小儿阑尾炎手术更须急
6~10岁的小儿为阑尾炎发病的高峰年龄,儿童病例约占人群发病的10%。小儿盲肠相对游离,阑尾壁薄,回盲部淋巴组织丰富,大网膜发育不良,腹膜腔表面积相对较大,因而阑尾容易穿孔。一旦阑尾穿孔,腹腔炎症不易控制,患儿中毒症状重,并发症多,病死率明显高于成年人。据一组3500例小儿阑尾炎的病理检查证实,单纯性阑尾炎占30.7%,化脓性占50.9%,坏疽穿孔占12.8%,腹膜炎发病率为43.5%。所以,一旦小儿确诊阑尾炎,应及早手术切除。如一时不能确诊,可住院严密观察6小时,仍不能除外阑尾炎时,也应考虑手术,以避免坏疽穿孔,造成严重后果。
阑尾炎(appendicitis)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常有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 阑尾炎是阑尾的炎症,最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逐渐发生的上腹部或脐周围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发病初期除低热、乏力外,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急性阑尾炎若不早期治疗,可以发展为阑尾坏疽及穿孔,并发限局或弥漫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有1%以下的死亡率,发生弥漫性腹膜炎后的死亡率为5~10%。 急性阑尾炎经非手术治疗或自愈后,可以遗留阑尾壁纤维组织增生和增厚,管腔狭窄及周围粘连,这称为慢性阑尾炎,易导致再次急性发作。发作次数越多,慢性炎症的损害也越严重,可以反复急性发作,在未发作时没有症状或偶有轻度右下腹疼痛,所以也称为慢性复发性阑尾炎。若病人从无急性阑尾炎病史,而主诉慢性右下腹痛,不宜轻易诊断为慢性阑尾炎而切除阑尾,应注意排除其他回盲部疾病,如肿瘤、结核、非特异性盲肠炎、克罗恩氏病及移动性盲肠症等,也应排除精神神经因素,否则切除阑尾会遇到困难,即或无其他病变也不一定能消除症状。 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 急性炎症开始时,阑尾表现充血和肿胀,壁内有水肿及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浸润,粘膜出现小的溃疡和出血点,浆膜有少量渗出。腔内积存混浊渗出液,称为单纯性阑尾炎,因内脏疼痛定位不明,病人感到上腹部或脐周围隐痛,常伴有恶心及呕吐、全身不适,腹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部。局部并有明显触痛,临床常用麦克伯尼氏点表示触痛部位。在右下腹部,脐与右骼前上棘联线中外侧1/3处有限局性压痛点,这个痛点是美国人C.麦克伯尼于1889年首先发现和描述的,故称为麦克伯尼氏点(麦氏点)。若病情继续发展,数小时后阑尾肿胀和充血更为明显,阑尾壁内常有小脓肿形成,粘膜有溃疡及坏死,浆膜面多量纤维性渗出,腔内充满脓性液体,称为化脓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此时全身症状较重,右下腹疼痛明显。最后可发展为阑尾壁的组织坏死,若有梗阻,则阑尾远端坏死更严重,呈紫黑色,常在此处发生穿孔,称为坏疽性阑尾炎,一般均合并限局性腹膜炎,此时除压痛外,还伴有明显的肌紧张和反跳痛。体温多超过38.5℃以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也增多。因阑尾腔的近端均有肿胀而闭琐,经穿孔的溢出物只是腔内积存的脓液,无肠内容物,加之有大网膜包裹,很少继发弥漫性腹膜炎,而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满意请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