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认为,首先是人们在死亡问题上存有断见。断见就是认为人死了以后一切都没有了,都归于幻灭。这种断灭论使人变得非常的现实:既然人死后一切金钱财富、名利权势都将丧失,那么能抓住的只有是眼前的享受。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如果这个人好吃,就要想方设法尝遍天下的美食;如果这个人重名声,就会不惜代价地追求美名;如果这个人喜欢权势,就会不择手段地争夺。我们仔细观察社会,这种人大有人在。断见给人一种非常大的压迫感,促使人们陷于对现实生活无休止的争夺。每个人都清楚,
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必须好好把握,否则将会招致终身遗憾。这种否定死亡的观点,不仅给个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甚至还影响到了整个地球。人们做什么事情没有长远目标,只顾眼前利益,比如砍伐森林、填湖造田,最后还是人类自食苦果。虽然当今社会器物的发明与创造日新月异,政法制度日臻严密,但是文明与野蛮仍然是并驾齐驱,光明与黑暗仍然是平分秋色,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也就是对死亡的断见论。其次,生命的脆弱以及
无常的迅速,也是造成世人对死亡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各种天灾人祸对生命很容易造成危害。特别是当今人类面临的灾难非常多。比方说环境污染、水资源缺乏、恶性病的流行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制造与蔓延、放射性元素的扩散,还有社会治安的恶化、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我们只要环顾世界,这些现象随时随处可见,生命就是这么脆弱。所谓人生无常。无常是什么呢?我们一般不会意识到这个无常,但事实上任何生命从出生开始就一步步走向死亡。北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院长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就像一条射线,人的寿命如能活到一百岁,也就是三万六千五百天,那么从出生的那天起,生命就进入一种倒计时的状态。对于这个状况,很多人有一种掩耳盗铃的心态。我们上晚课的时候,有一段普贤菩萨的警众偈说得非常好:“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年轻人往往把自己的生命想象成处在一种无限期的状态当中,以为来日方长,这是错误的。《投胎经》讲人的寿命如果保养得好可以活过百年。即便如此,也是非常短暂的生命。随着时光流逝,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不知不觉就变成了青年,变成了壮年,乃至变成老年。时间过得非常快,有一首诗中说得好:“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佛法把人的寿命比做行云流水,比做朝露,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第三个原因人们不了解死亡,不知道死亡后往哪里去。清朝有一才子名金圣叹,因修祖庙被处以极刑,他对死亡看得非常潇洒。他说,砍头是最痛的事情,一刀砍下又是最快的事情,想不到这二者他都得到了。临刑前他还对他的儿子说,豆腐干配花生米吃起来跟火腿一样的味道。看来很潇洒,但就在临刑前的一刹那,过去砍头之前要敲三通鼓,就在三通鼓敲完了的一刹那,他吟了一首诗:“锣鼓三通响,西山日已斜;黄泉无客栈,今宵落谁家?”可见他还是恐惧,因为他不知道死了以后往哪里去。死亡并非终点人死后到底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佛法告诉我们死亡并非终点,生和死是一个整体,死亡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也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上的一面镜子。实在说来,没有一个人不曾经死而复生过,每个人在转生到这个世界上之前,不知道死过多少遍了。所以我们所谓的诞生只不过是死亡的反面而已,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或者像大门,从外面看是入口,从里面看是出口。死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过程和感受又是如何?从佛法看,我们的生命是由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意识构成的。最初的一个境界是生有意识,最后的一个境界是死亡意识,在两者之间有一个境界,叫做中阴,是一个由旧变新的境界。它是由极微薄的四大和合而成,知觉力是活人的7倍,记忆力是活人的9倍,状貌类似于生前的肉身,身高大约相当于5、6岁的小孩,有黑白两色,以香气为食。我们凡夫的肉眼看不到它。人刚刚死亡之后的头几个星期中,中阴身有自己是男人或者女人的印象,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死了,看到家里的亲人,会试着和他们讲话,或者摸他们的肩膀,但是想尽了办法也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时中阴身会难过。由于业力的缘故,中阴身没办法保持不动,只要一起念头,马上就不停地飘动,非常地惶恐,想方设法去寻找庇护所。在中阴身的前21天,亡者有强烈的前世印象,那么亲人帮助死去
的人,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为死者助念、行善、做佛事,死者会得到利益。中阴身一般是49天,有长有短,直到与未来的父母亲产生业缘。但有两种人不需要在中阴身等待,他们业力的强度可以把他们立刻吹到下一世,哪两类人呢?一种是生前行大善,他们的心识里已经有良好的基础,所以可以直接转生到善道;第二种是大恶,生前造恶业太多太重,死后迅速堕入三恶道。中阴身完全暴露在习气业力之下,所以不管是活着也好,进入中阴身状态也好,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自己的心。一个正面的念头会把自己带到圣境;一个负面的念头又可以使中阴身处于极大的痛苦之中。所以我们在中阴身阶段所遭遇的一切都逃不了过去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影响,不仅在这一世,每个人还要在来世为自己的一切身口意负全部的责任。如果人不在活着的时候修正不良习气,比方说十恶,不让它得到控制而让它摆布你的心,那么中阴身阶段很容易变成习气的牺牲品。首先要正确认识和了解无常。无常是靠不住的,一个人无论权势多大,多么出名,最后都要离开世间。但是一般人容易陷入四颠倒当中。一是常颠倒,认为世间有常,有永恒的事物,这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比方说爱情是永恒的,作家、艺术家拼命地想创作出永恒的作品,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二是乐颠倒,佛法讲人生是苦,但曾有一位艺术家要创造一个乐教,让人生只有快乐,没有痛苦,这也是一种颠倒。人生虽然有快乐,但是世间所有的快乐都是痛苦的根源,五欲的快乐是无常的。三是我颠倒,人身由四大合和而成,并没有一个实在的主体,但凡夫认为有一个主宰,就是“我”,认假做真。我们想一想,从生下来到现在,这个“我”已经发生了多少变化。比方说我们3年前见过一个孩子,3年后可能就认不出来了。四是净颠倒,很多人认为我们的身心是纯净的,认为只要多行善事就可以了,不需要学佛,不需要宗教,这就是一种净颠倒。凡夫认为身心清净,所以对身心生起贪念执着。这四种颠倒也就是对无常的错误认识。一切事物都有生死。例如眼前的这个杯子,它也有成住坏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这样,凡是有形成的就会有消亡。无常是共相,是普遍的,人人都会遭遇。它无所不在,不只是在外在的世界,而且我们的心念、情感都是无常的。《金刚经》里面讲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它提醒我们事物就像梦幻、泡影、露珠、闪电一样,都是无常的。我们要认识人生的真理,坦然面对死亡,首先就要生起无常的观点。看清无常,死的时候就容易放下;看清无常,生活中就容易突破执着。例如一个很值钱的杯子,不小心打碎了,如果知道无常的道理,就不会过于陷入痛苦的状态。无常是不是很可怕呢?其实万事万物,包括我们人本身的变化并不可怕,如果没有这个无常,痛苦永远是痛苦,快乐永远是永远,那人生就不公平了。众生因为有贪念,才会害怕,才会有痛苦。如果我们希望自己死得安详,那我们首先要学会活得安详,在活着的时候要培育安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死亡的最后一刻,真正做到坦坦然然。如果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暴力,我们的心总是被愤怒、嗔恨、恐惧所控制,我们就不可能死得安详。佛陀曾对波斯匿王说:“无常好像一座大山,你所拥有的权势、财富都不能阻挡这座大山从四面八方向你压过来。”所以逃避是徒劳的,而是要一开始就认识到大山会压过来。佛陀谈死与一般人谈死有本质的区别。世间人贪生怕死,态度非常消极,并且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等待,谈不上任何对策。佛法教人正视死亡,对死亡要有正确的了解和对待,要充分认识生死规律,做到有备无患。当年佛陀出家就是因为恐惧生老病死,于是出家学道。印光大师为了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将“死”字贴在自己的房间里。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谁以最大的悲观态度看待自己的将来,谁就把改善人类前途的关键掌握在自己手里了。对于死亡这个迟早要面临的事实,佛陀教导我们,早做准备比起那种一谈到死亡惟恐避之不及的态度,甚至是不敢承认、强作达观要积极得多。面对死亡,我们要冷静地反思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把对死亡本能的畏惧转为理性的畏惧,由畏惧激发自己产生一种战胜死亡、超越死亡的决心。一个人只有正视死亡,才能够真正做到临死的时候不畏惧死亡、甚至超越死亡。马祖临终时,弟子问他:马大师,今日感觉如何?马祖说:日面佛,月面佛。这暗示了生和死不是对立的。如果能看穿生死不二,自然可以超越死亡。明白了道理以后,我们要在生活中转为一种修养,也就是平时要下的功夫。历史上有许多僧人、居士对待死亡能够走得非常的潇洒,也是靠平时的修养,才能在最后有那样的境界。
我爷爷去世,我陪在他身边,他没有害怕的感觉,反而会有解脱的轻松。跳楼自杀的女大学生离世之后,脸上带着的不是痛苦的表情,而是平淡漠然的平静……其实不同人对于死亡的感觉应该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害怕死,有些人却活得比死还难受……以至于,让他们连死都无所畏惧了……
对于久病的人来说,死是一种解脱。
我的爷爷去世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病痛期。那时候他得了病,没有了自理能力,身体也瘫痪了,只能躺在床上接受护理,一日三餐都需要靠人喂,大小二便都要用导管,都要叫人服侍……
虽然身体有人照顾,而且很多部位都失去了知觉,但是他能听能看能说,看着子女们为了他而忙碌而担忧,终究还是不好受……所以他从来不提什么需要努力才能办到的要求,尽量减少给子女的麻烦……
后来,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还没过元宵的时候,他就离开了。那时候我还是个小学生,不用上学的我,每天守在病床前一边看着屋里的电视一边照顾他,他走的时候,我还握着他的手,感受着他的手慢慢变凉……喊来了爸妈叔叔……
他在离开之前,还叮嘱我说,要听父母的话,要好好学习……还说我的妈妈是个好儿媳,以前对她不太好,她还是很用心照顾他……他说了挺多的,可能是回光返照吧,但是,却没有任何害怕的感觉,反而,让人感觉,他是在慢慢放松下来,彻底解脱……
或许,对于很多久病的人而言,死亡真的一点都不可怕。
对于生活没有希望的人而言,死亡并不可怕。
曾经接触过跳楼自杀的女大学生,当时是在大学校园里面,她是入学不久的新生,远离家乡,来到了那所学校。在新的环境下,她融入得很慢,适应得也比较差。才开学没多久,就选择了轻生,从宿舍的阳台上跳下来……
后来才知道,那个女孩有抑郁症。当时因为工作关系,近距离地看到了她,并没有大面积地出血,脸上也没有出现痛苦的表情,反而是一种类似于冷漠的淡然……
因为工作关系,接触了不少有抑郁症或抑郁情绪的人,倾听了他们的故事与感受之后,我发现,很多人对于死亡并不畏惧。可怕的是,失去了生的希望,对于生活没有了追求,快乐不起来了……当然,我也知道,抑郁并不仅仅是心态问题,而是身体出现了问题,是生病了,是需要吃药、需要专业治疗,而不是一句看开点就能够解决……
对于意外伤害而缓慢面临死亡的人,死亡是一种煎熬。
见过一次交通意外,泥头车碾压了一辆路过的电动车,电动车上的老人脚被碾压得面目全非,但是似乎还没死亡,现场一片血腥……老人嘴角溢血哭喊着救我,感觉很痛苦的样子……看到这起意外的人一起打了120跟110,后来救护车把老人拉走了……然而最终还是没抢救过来。
我想,这种还要在死亡前忍受巨大痛苦的人,他们应该是很痛苦也很害怕吧……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它,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