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川崎病急性期的最佳治疗药物是:
A.阿司匹林 B.糖皮质激素
C.丙种球蛋白 D.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
E.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
1.【答案】E。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题主要考察的内容就是关于川崎病的治疗,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学习一下川崎病的相关内容。
一、概述:川崎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约15%~20%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该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均不清楚。
二、病理
本病病理变化为全身性血管炎,易累及冠状动脉。病理过程可分为四期,各期变化如下:①Ⅰ期: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血管壁上的小营养动脉和静脉受到侵犯。
②Ⅱ期: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全层血管炎。弹力纤维和肌层断裂,可形成血栓和动脉瘤。
③Ⅲ期:动脉炎症渐消退,血栓和肉芽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内膜明显增厚,导致冠状动脉部分或完全阻塞。
④IV期:病变逐渐愈合,心肌瘢痕形成,阻塞的动脉可能再通。
三、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
①发热:呈稽留或弛张热型,抗生素治疗无效。
②球结合膜充血:无脓性分泌物,热退后消散。
③唇及口腔表现:唇充血皲裂,舌呈草莓舌。
④手足症状。
⑤皮肤表现:多形性红斑和猩红热样皮疹。
⑥颈淋巴结肿大。
2.心脏表现:可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发生冠状动脉瘤或狭窄者,可无临床表现,少数可有心肌梗死的症状。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瘤破裂可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3.其他:可有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消化系统症状等。
四、检查:超声心动图定期随访检测有无冠状动脉病变。
五、治疗
①首选药物: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
②糖皮质激素:因可促进血栓形成,增加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及冠状动脉瘤的风险,影响冠脉病变修复,故不宜单独应用。
川崎病愈后也能买保险。川崎病,是一种全身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小儿疾病,绝大多数没有并发症的患儿通过治疗后可以逐渐康复,但是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一段时期,一般是一年,川崎病好了后是可以投保的,但是对于川崎病好了之后投保的问题,很多保险公司都会设立一年的观察期,一年内投保会予以延期处理。
拓展资料:
1、川崎病的病因:
本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根据以往数次小流行中,曾有家庭发病情况,临床上又有许多表现酷似急性感染,提示似有病原体存在。男婴发病较多,日本发病率高,至今未找到直接致病病原体,感染的说法不能完全确立。在所有病原菌中最受关注的是链球菌,但至今从未由患儿体内分离到链球菌。也有人提到一种在禽兽间致病的耶尔森(Yersinia)菌中的假结核型株感染似与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相关,但也无法找到确实的证据。
2、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临床常以高热(39℃以上)为最初表现,热程在5天以上,一般为一、二周,有的热退一、二天又高,热程长的可达三、四周,退热药仅短暂稍降。发热数日后掌跖面红肿且痛,躯干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斑丘疹,形态无特殊,面部四肢亦有,不痒,无疱疹或结痂。发热数日两侧眼结膜充血,球结膜尤重,仅少数并发化脓性结膜炎,用裂隙灯可能查到前虹膜睫状体炎。唇面红肿、干燥和皲裂,甚至有出血;舌常呈杨梅舌,口腔黏膜充血,但无溃疡。
3、部分病例早期有淋巴结肿大,一侧或双侧,非化脓性,数日后消退,有时肿胀波及颌下,甚至有误诊为腮腺炎,淋巴结肿仅限于颈部前三角,不痛,波及其他部位很少。病程第二周部分患儿手、足部脱皮,为从甲床移行处开始,部分可先表现为肛周脱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