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洋地黄
别名
毛地黄、毒药草、紫花毛地黄、吊钟花
拉丁学名
Digitalis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快速
导航
显微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化学成分
药用价值
中毒症状
预防
效应
形态特征
全体密被短毛。根出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钝齿,有长柄。第2-3年春于叶簇中央抽出花茎,高达1-1.5m,茎生叶长卵形,边缘有细齿,有短柄或近无柄。总状花序顶生,花冠钟形,下垂,偏向一侧,紫红色,内面带深紫色斑点。蒴果圆锥形,种子细小。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少分枝,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株高60-120cm。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粗糙、皱缩、叶基生呈莲座状,叶缘有圆锯齿,叶柄具狭翅,叶形由下至上渐小。顶生总状花序长50-80cm,花冠钟状长约7.5cm,花冠蜡紫红色,内面有浅白斑点。萌果卵形,花期6-8月,果熟期8-10月,种子极小。同属植物约25种。
洋地黄
显微特征
叶横切面
上表皮细胞类圆或略呈方形,下表皮细胞较小,略扁圆形,有气孔与毛茸。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呈新月形,导管常2-10个排列成行,韧皮部较窄,细胞细小,维管束周围有厚角组织包围。主脉上、下表皮内侧有1-2层厚角细胞。
叶表面观
①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有时呈串珠状增厚,气孔为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②腺毛:腺头2细胞,腺柄单细胞;另一种腺头为单细胞,柄1-6细胞。③非腺毛:多达14个细胞,中部常有1-2个细胞皱缩,微有疣状突起。
生长环境
耐寒、耐旱、耐痞薄土壤。喜阳且耐荫,适宜在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
洋地黄
分布范围
原产于欧洲中部与南部山区。现中国浙江、上海、江苏与山东等地已有大量栽培。
化学成分
从紫花洋地黄叶中已分离出20余种强心甙,由三种不同的甙元即洋地黄毒甙元(Digitoxigenin)、羟基洋地黄毒甙元(Gitoxigenin)和吉他洛甙元(Gitaloxigenin)与不同的糖缩合而成。
1. 属于一级甙的有四种:
①紫花洋地黄甙A(purpurea glycosid A)=洋地黄毒甙元-3洋地黄毒糖-葡萄糖。
②紫花洋地黄甙B(purpurea glycoside B)=羟基洋地黄毒甙元-3洋地黄毒糖-葡萄糖。
③真地吉他林(Digitalinum verum)=羟基洋地黄毒甙元-洋地黄毒糖-葡萄糖。
④葡萄糖吉他洛甙(Glucogitaloxin)=吉他洛甙元-3洋地黄毒糖-葡萄糖。
2. 其余大多为次级甙,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种:
⑴洋地黄毒甙(Digitoxin)=洋地黄毒甙元-3洋地黄毒糖。
⑵洋地黄毒甙元双洋地黄糖甙(Digitoxigenin-bis-digitoxoside)=洋地黄毒甙元-2洋地黄毒糖。
毛地黄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为5-6月。人工栽培的毛地黄品种有白色、粉色和深红色,分为白花自由钟、大花自由钟及重瓣自由钟。毛地黄常用于花坛、花境及岩石园的布景中。
毛地黄
毛地黄除花冠外,全体被灰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有时茎上几无毛,高60-120厘米。茎单生或数条成丛。基生叶多数成莲座状,叶柄具狭翅,长可达15厘米;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长5-1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渐狭,边缘具带短尖的圆齿,少有锯齿;茎生叶下部的与基生叶同形,向上渐小,叶柄短直至无柄而成为苞片。
中文学名:毛地黄
拉丁学名:Digitalis purpurea
别称:洋地黄、自由钟、指顶花、金钟、心脏草等
二名法:Digitalis purpure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管状花目
科:玄参科
属:毛地黄属
分布区域:原产欧洲西部,中国各地有栽培
园林用途:花坛、花境、盆花
1775年,植物学行家威瑟林(WilliamWithering,1741-1799)听说,有位农妇能用一种家传的秘方治疗水肿病(即心力衰竭性水肿);效果奇好,威瑟林认为值得注意,便开始对其进行有系统的研究。他在伯明翰结识了许多当时英国第一流的学者,如:氧气发现者之一普利斯特列,蒸汽机发明者瓦特,达尔文的祖父伊拉司马思·达尔文等。威瑟林一面当医生,一面与这些学者定期聚会,自由讨论各种学术问题,对他的科研究有很大好处。
威瑟林发现,农妇的秘方虽含20多种药物,真正起作用的只有紫花洋地黄一种。这种药用植物早在中世纪的医学家就使用过,16和17世纪,英国和德国出版的药用植物著作也都提到过此药。他将洋地黄的花、叶、蕊等不同部分,分别制成粉剂、煎剂、酊剂、丸剂,比较其疗效;结果发现,以开花前采得的叶子研成的粉剂效果最好,还确定了用药的最适剂量为1—3格兰(1grain=64.8mg),他用洋地黄共治疗了163名病人,积累了大量经验。1785年,他发表了专著《关于洋池黄》,成为世界名医。
但是,直接使用洋地黄植物的剂量很难准确掌握,治疗量接近于中毒量。1874年,德国最优秀的药物学家之一施密德伯格(OswalddSchmiedebrg,1838—1921)从洋地黄植物中提纯了洋地黄毒甙,并证明是有效的强心成份。现代临床上常用的强心药地高辛,就是从毛花洋地黄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毒K,是从绿毒毛旋花的种子中提取的各种甙的混合物;西地兰,则是毛花甙丙的脱乙酰基衍生物,作用迅速,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作用极佳,是急救室必备的药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