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人和人之间保持相同距离都是必然的,而且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关系太融洽反而会增加,无形的压力也会让自己非常的抑郁,因此在人与人之间更应该适当的保持好距离,总的来说把握好距离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如果是关系比较好的朋友,那么这个时候适当的远离和忽略朋友都是必要的选择。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朋友关系太过于亲密的话,那么也会给自己增加无形的烦恼,会让自己感到不舒适,所以说适当的和最好的朋友保持适当的距离,也有利于让自己有更多的隐私的空间,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的顺心,也会让自己和朋友面前更加的舒适。
2,对于一些比较陌生或联系不紧密的朋友,可以适当的疏远距离,没必要过于联系。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本身来说就是一种利益关系,所以说如果牵涉利益关系的话,那么才会有两个人的交流和沟通。如果没有这种利益关系的话,那么不必要的联系会给自己和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应该保持好适当的距离,没必要因为疏远才刻意的联系。
3,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应该是我有度,适当的疏远也是为了更好的靠近。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人与人沟通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更应该从多方面考虑问题,从对方的性格以及处事态度分析之后再决定以何种的方式来靠近对方,把握好距离更应该建立在两个人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然后再根据对方的性格和处事态度再做选择。
总的来说人与人之间就应该有适当的距离,如果关系太紧密的话,也会给自己增加无形的烦恼,会让自己和对方丧失很多隐私感,另一方面如果关系太远的话,也会导致很多陌生感,不利于以后的联系,所以说更应该把握好关系和距离,从对方的处事态度以及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方面出发考虑问题。
“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说远在他乡的亲人,不如近在眼前的邻居,这是老百姓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切身体会,也可以说是生活的“真理”;当然, 建立节约型社区更需要营造和睦的邻里关系。战争结束了,生活稳定了,我们有了家,也就有了邻居,渐渐的和邻居相处中就体会到“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谚语的真谛,体会到邻里之间就是无形的力量,就是你的依靠。为什么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得出的“远亲不如近邻”这样一句富有哲理谚语呢?你在生活中就会体味到。当然,邻里之间的团结友爱,与邻为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相处,要以我为主,身体力行,从自己的点点滴滴做起。
就说说我们自己吧。我和老伴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我们原来都是从事医务工作的,我是内科医生,老伴在战争期间是野战外科,大学毕业后做了妇产科。我们利用自己具有的这点优势,除过主动关心周围邻居外,常常是有求必应。特别是老伴,来找他的人最多:晚辈们怀孕了,在预产期来听听胎音,摸摸胎位;谁家有人头昏脑热的,主动去关心关心。记得许多年前,我们住在上海家里时,有一天,隔壁邻居来找,说老某发病,急救盒也打不开;我和老伴赶快过去,见病人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胸部剧痛,肯定是心脏病发作;我们一方面安排好病人的卧位,稳定情绪,打电话通知卫生所和要救护车;一方面我则打开急救盒把一支“炮弹(即:亚硝酸异戊酯)”放在手帕上压碎,捂在病人口鼻上,很快症状就缓解了。随之,卫生所的医生来了,救护车来了,迅速把病人送到医院救治,确诊为急性心肌后壁梗塞,由于救治及时,保住了生命。
老伴是个热心人,这次台风袭击海南,三亚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因为我们家里事前准备的比较充分,台风过后的第二天(27日)早晨,她烧好两个家常菜,分别送给邻居,以解燃眉之急。
我们就是老两口子住在这里,邻居也像一家人一样,关照着我们。我们长期不住在上海,邻居帮我们照料家里,领钱领物。我们养了许多花草,我们不在时,帮助浇水照料。邻居做了什么好吃的,或是家乡带来什么时鲜,总忘不了这两个老人。我们没有车辆,邻居有的有车,当他们到市区办事时,常常打招呼,询问是否有什么要帮忙的,是否一起出去?大家生活的像一家人一样。
远亲不如近邻,是这样的!儿女亲戚都在天边,你真是有点什么急需帮助的,他们也鞭长莫及,只能依靠近邻帮助。
自己的牙齿有时还会磕磕碰碰的,何况邻里之间,难免有时也会遇到一些磕磕碰碰的事,那就要相互忍让,相互谅解,这也是处理好邻里关系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邻里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既是建设节约型社区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的需要。没有和睦友好稳定的社区环境,也很难谈得上是个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