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或两根没有太大的意义,道教中以三主香代表三清,(三清为玉清、上清、太清。)亦代表天、地、人,正可谓敬三清,敬天、地、圣贤人。因道教认为万物皆有灵,而以谦卑喜舍之心来敬仰宇宙万物,所以也成了多神教了。
一般没有烧两祝香的,道教敬神最常见最普遍的方式莫过于敬香。敬香,也称献香,世人多称烧香。敬香旨在“以香达信”,即以人的诚心通过香烟达于神明,所谓“一柱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敬香有焚香、拈香两种方式。
焚香较为常见,为平日道士及信徒用线香(或料香或藏)敬神的仪式。具体做法:(1)选三柱(支)香,不要断香。(2)点燃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左右摆灭,不能用口气吹灭)。(3)面对神像,双手举香(与额相齐),躬身敬礼。(4)用左手上香,三柱香要插直、插平,间隔不过一寸宽(以表示寸”心)。若是道徒还要默念《上香时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静”。(若在一个神殿里供养奉有多尊神像,先上正位,再上正位,次上右位,后两者各上一柱香,仪式相同。)(5)上香讫,即行叩拜礼。正所谓烧香拜神也。
拈香最为隆重,只有在诸神圣诞或供斋设醮时,有主持(方丈、监院)或高功方行之。所拈的香有五种,即檀香、沉香、云香、紫降香和茄兰香,是为“名贵五香”。最常用的是檀香,是故拈香亦称烧檀香。烧檀香比较讲究。香要劈成一分粗细,一寸长短;须有专用香炉(称檀香炉),还要另备一些香面(通常以线香碾成粉末代之)。拈香前,先用香匕(小勺之类)在檀香炉中间将香灰挖一小坑,埋入香面,用香匕摸平,香面上微覆一层香灰。接着,点燃少许事先折成一寸长短的线香,将燃着的那端插入香面内。拈香时用左手,三枚香分别先后三次投炉,上下植献(先中、次左、后右)或东西卧献均可。拈香时要默念 《祝香咒》:“道由心学,心假(借也)香传。香焚玉炉,心寸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径达九天。”拈香讫,退回跪垫,行三礼九叩大礼
对于烧香的说辞如下:烧香一般用三支,意思是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一般做法是三支香的距离不过寸,因为有“过寸神不信”的说法,同时还有“人最忌讳三长两短,鬼最忌讳两短一长”,从以上的情景中可以看到出来,人为什么会那么避讳呢?是给自己的提示吗?应该不是的吧!不过是自己的一个环境因素导致,很多人也是挑选了不好的进行了此时的状态!烧香两短一长什么预兆
另外还有人说两长一短就就有好几个意思:两边高中间低为莲花香,有进财之意;左边两支高右边一支低,有催供香之意;右边两支高左边一支低,有吉祥如意之意。位置不一样,那么征兆也不一样,东南亚那么多烧香的,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全部都是死的死,该怎样还是怎样,没有所谓的解惑,烧香是死的物体,还有佛祖也是死的物体,从来没见过真实出现在人们面前!
最好只烧一头,烧两头的话香会很容易因为不平衡而掉落。斗香是一种特制的祭祀神明的香。《金陵岁时记》中有记载。一种特制的佛香,若干股香重叠攒聚在一个香斗内,焚烧起来烟火旺盛,是表示最大虔诚的宗教用物之一。 斗香,据说唐、宋时已有之。清潘宗鼎《金陵岁时记》“中秋焚斗香”条云:“中秋祀月陈列果实,如菱藕栗柿之属,扎香如宝塔形,上加纸斗,名曰‘斗香’。”唯这种风俗并不限于金陵一地。清范祖述《杭俗遗风》亦有“中秋斗香”条。《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中秋之夕,贾母扶着宝玉的肩,带领众人齐往园中来。园之正门俱已大开,吊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各色果品。这些描述,与《红楼梦》所写的完全吻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