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ng āi
2 英文参考Fùāi SP16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肠哀为经穴别名。出《针灸学》(南京)。即腹哀[1]。
穴位 腹哀 汉语拼音 Fuai 罗马拼音 Fuai 美国英译名 Sorrow Belly 各
国
代
号 中国 SP16 日本 16 法
国 莫兰特氏 RP16 富耶氏 RP16 德国 MP16 英国 Sp16 美国 Sp16
腹哀为经穴名(Fùāi SP16)[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2]。别名肠哀、肠屈。腹哀是足太阴脾经、阴维脉的交会穴[2]。腹即腹部,哀即伤痛,本穴善治腹部各种伤痛,故名腹哀[2]。主治腹痛,泄泻,痢疾,便秘,消化不良,饮食不化,大便脓血,泻痢无度,胃痉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或减少,细菌性痢疾,绕脐痛,肠出血,腹中疼痛等。
4 肠哀的别名肠哀(《针灸学》(南京))、肠屈[3]。
5 出处《针灸甲乙经》:腹哀,在日月下一寸五分,足太阴、阴维之会,刺入七分,灸五壮。
6 特异性腹哀是足太阴脾经、阴维脉之交会穴。
7 穴名解腹即腹部,哀即伤痛,本穴善治腹部各种伤痛,故名腹哀[2]。
腹,腹腔,也是重复和富有之意,乃肚之总称。哀,悲鸣,哀痛。腹中所裹盛者甚富。脾土为太阴之象,必须珍视爱护,庶乎哀痛不生,而哀痛者亦可止也。《金针梅花诗钞》腹哀条:“腹哀穴在腹无哀。”即指此双重含义。[3]
腹鸣,即肠鸣也。人有哀泣,则气息顿促,且时一太息。又人在哀痛至极时,常曰“柔肠百结”,或曰“令人肠断”,均是因哀及肠,肠动而腹振,皆哀气之所致也。穴当腹部,主治腹痛肠鸣,犹如腹部发由哀鸣的声音,因而名之。[3]
8 所属部位腹[4]
9 腹哀穴定位标准定位:腹哀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5][6]。
腹哀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仰卧取穴[2]。
腹哀位于腹部,当脐上3寸,旁开腹正中线3.5寸处[7]。
另说腹哀在大横上2寸(《备急千金要方》);大横上3.5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大横上4寸(《针灸集成》);腹正线旁开4寸(《针方六集》);旁开4.5寸(《针灸资生经》)。
腹哀穴在足太阴脾经中的位置
腹哀穴的位置
腹哀穴的位置(足太阴脾经)
腹哀穴的位置(肌肉)
腹哀穴的位置(内脏、骨骼)
10 取法腹哀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仰卧取穴[2]。
仰卧位,在脐中上3寸,建里(任脉)旁开4寸处取穴。
仰卧位,胸剑联合至脐中连线的中点下1寸,中线旁开4寸处取穴[8]。
11 穴位解剖腹哀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肤由第8、9、10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皮下组织内有胸腹壁浅静脉及皮神经经过。深筋膜的下面有胸外侧动、静脉经过。腹腔内穴位相对应的器官有胆囊底、肝(右侧,一般成人肝下缘不超过肋弓)、胃(左侧)。针若经上列结构后,穿经其深面的腹膜腔,可达左右侧在腹腔内相对器官,可造成内出血(尤其对有出血倾向的人),或胃内容或胆汁随针路溢出,形成腹膜炎,所以该穴不可深刺,更不能提插。
11.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2]。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6]。
11.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8肋间神经外侧支和胸腹壁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第8肋间神经、动脉[6]。
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及第八肋间动、静脉[7]。
12 腹哀穴的功效与作用腹哀有理脾胃、通肠腑的作用[2]。
腹哀有健脾和胃,理气调肠的作用。
腹哀有理气调胃之功用[3]。
《春秋繁露》云:“哀气为太阴而当冬。”哀气主阴,阴气为用多闭结,故其主病寒中、食不化、大便脓血、腹中痛[3]。
13 主治病症腹哀穴主治腹痛,泄泻,痢疾,便秘,消化不良,饮食不化,大便脓血,泻痢无度,胃痉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或减少,细菌性痢疾,绕脐痛,肠出血,腹中疼痛等。
腹哀穴主治腹痛、泄泻、痢疾、便秘、消化不良[6]。
腹哀主治脾胃、肠腑等疾患:如腹中疼痛、饮食不化、大便脓血、泻痢无度、便秘等[2]。
现代又多用腹哀治疗胃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或减少、消化不良、细菌性痢疾等[2]。
腹哀主治腹痛,泄泻,便秘,痢疾,消化不良等[7]。
腹哀主治腹痛,便秘,泄泻,消化不良[8]。
消化系统疾病:绕脐痛,消化不良,痢疾,胃溃疡,胃痉挛,胃酸过多或减少,消化不良,便秘,肠出血。
14 刺灸法14.1 刺法一般直刺0.5~1.0寸[2][7]。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
直刺1~1.5寸[6][8],局部有酸胀感[8]。
14.2 灸法可灸[2][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7]。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5 配伍腹哀配梁丘、足三里、中脘,治急性腹痛[8]。
腹哀配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治消化不良[8]。
16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便脓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腹哀主之。绕脐痛抢心,膝寒,注利,腹哀主之。
结肠癌和直肠癌总称为肠癌,算是一种富癌,城市患病风险远超于农村,男性患病风险高于女性。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世家王*泽&民大夫说随着结肠癌病情加重,各种症状也逐渐凸显出来,包括身体消瘦、摸到腹部有包块、消化不良等,但易被人们所忽略。结肠癌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结肠癌一般是遗传、生活方式以及饮食情况等导致的。
1.遗传:结肠癌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一种叫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另一种是林奇综合征。
2.生活方式:很少进行体力运动,以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引起肥胖的人群。
3.饮食情况:不良的饮食是可能导致结肠癌的,包括高蛋白食物以及高脂肪食物的摄入、纤维素摄入不足、维生素摄入不足、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所以我们可以避免摄入过多的肥肉、猪油,而适量摄入一些新鲜的蔬菜以及摄入一些新鲜的水果。补充钙、铁、硒等微量元素。
结肠癌的症状有哪些?
结肠癌早期并没有特殊的症状,可偶尔有腹痛的症状,也不容易被诊断,多数在常规肠镜体检中发现。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世家王*泽&民大夫说进展期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的改变、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全身症状等。
结肠癌进展期典型的症状有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排便次数增加,有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粪便中带血、脓液等。
腹部肿块,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在腹部按压发现有肿块,或者肿瘤压迫肠腔导致大便积存,出现肿块。
肠梗阻属于结肠癌的中晚期症状,由于癌肿压迫肠腔引起的。
除了典型的肿瘤症状,还会出现消瘦、贫血、乏力、低热等一些全身症状。
结肠癌的中医治疗方法?
结肠癌的中医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结肠癌分为湿热郁毒证、瘀毒内阻证、脾肾双亏证及肝肾阴虚证等,不同的证型治疗药物不同,如湿热郁毒证往往使用槐角丸、瘀毒内阻证使用膈下逐瘀汤等。
湿热郁毒证可见腹痛,便血,里急后重(下腹部不舒服,很想解大便,便后有排便不尽感),肛门灼热,恶心,胸闷等症,可用槐角丸清热利湿,化瘀解毒。
瘀毒内阻证可见腹痛或腹部可触及肿块,脓血便,血量多,心烦口渴,面色晦暗等症,可用膈下逐瘀汤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脾肾双亏证可见腹痛,腹部喜温喜按,腹泻,可见便血,面色萎黄或苍白,乏力,畏寒,腰膝无力等症,可用大补元煎温阳益精。
肝肾阴虚证可见腹痛,或腹部可触及肿块,大便干结,大便可见便血,消瘦,心烦,口渴,盗汗(入睡后汗出异常,醒来后汗出停止)失眠等症,可用知柏地黄丸滋肾养肝。
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使用。
并不是有以上症状100%的是结肠癌,还需进一步去医院做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来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应做好防范,调整好饮食结构,每天应提供25克到30克膳食纤维,多喝白开水,维持粪便通畅。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世家王*泽&民大夫提醒我们要控制久坐时间,提醒自己多运动,每天的运动不能少于30~45分钟。从25岁左右开始,每年做一次直肠指诊和病变常规检查,每5年做次肠镜筛查;结肠癌高危人群应增加检查频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