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感染。
传染病的五种表现为:病原体被清除、隐形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比例最少且最易识别的传染病表现形式是显性感染。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当机体免疫力较弱,或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数量较多时,则病原微生物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相互作用(潜伏期),如果病原微生物暂时取得了优势地位,而机体又不能维护其内部环境的的相对稳定性时,机体组织细胞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即一般所谓传染病。
显性感染的过程在体可分为潜伏期、发病期及恢复期。这是机体与病原菌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所造成的,也反映了感染与免疫的发生与发展。
显性感染临床上按病情缓急分为感染和慢性感染;按感染的部位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布病,一般是指布鲁氏菌病,布鲁菌病在我国国内的主要传染源是羊,其次为牛和猪等牲畜,牧民挤奶或兽医接羔是其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皮毛处理、肉类加工、挤奶等操作可通过皮肤黏膜受染,食用病畜肉、奶以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一般情况不会产生持久免疫,而且病后再感染者不少见。
在感染了布鲁氏菌病之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说是变化多端,就个别病人而言,其临床表现可以很简单,仅仅表现为局部脓肿,也可以表现为很复杂,从而出现几个脏器和系统同时受累的情况。而且,羊型和猪型布病大多较为严重,牛型的症状会较轻,部分病例甚至连发热都不会。
不过,在我们国内,一般以羊型布病最为多见,患者的自然病程为3到6个月左右,也有些短的仅有1个月或者长达数年以上的,人类感染布病可分为亚临床感染、急性和亚急性、慢性感染、局限性和复发感染等情况。
一般,亚急性以及急性感染病,急骤起病者约占10%~30%,少数患者有至数日的前驱症状,如无力、失眠、低热、食欲症、上呼吸道炎等,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炎、睾丸炎等。多汗是本病的突出症状,患者常于深夜清晨热急骤下降出现大汗淋漓,且大多患者会感到乏力、软弱,同时布病引起的关节疼痛也常使患者辗转呻吟和痛楚难忍,可累及一个或数个关节,疼痛呈锥刺状,一般镇痛药都对其无效,次要症状则表现为头痛、神经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皮疹较为少见。而慢性感染的特点则为主诉多,尤以夜汗、头痛、肌痛及关节痛为多,还可有疲乏、长期低热、寒战或寒意、胃肠道症状等,如胃纳差、腹泻、便秘等,还可有失眠、抑郁、易激动等,易被诊为神经官能症。急性期遗留的症状,如背痛、关节痛、坐骨神经痛、明显乏力、夜汗、迁延多日的低等。固定而顽固的关节痛多见于羊型,化脓性并发症则多见于猪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