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个方面的内容。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心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认识,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形成和发展的。
一、生理自我(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
生理自我又称“自我中心期”,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指的是对自己生理属性的认识。它开始于儿童1周岁,到3周岁左右基本成熟,是自我意识的第一个萌芽,也是自我意识的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
生理自我阶段使一个人与非自我区分开来,也就是说1周岁的儿童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对象、动作与动作区分开来,并且在与成人交往中,按照自己对自己的了解来看待自己,并且做出一定的评价。例如儿童对自己的身高、体重、长相等的认识。
二、社会自我
社会自我又称“客观化时期”,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发展进入到社会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在这个阶段,儿童从轻易相信成年人的评价逐渐过度到了自我独立评价阶段,儿童的独立性、判断性、原则性正在迅速发展,而且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三、心理自我(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心理自我又称“主观自我时期”,心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认识,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形成和发展的。它主要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智力、性格、气质、动机、需要、价值观和行为等的意识。因此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客观、越来越公正,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道德性。
自我意识的特点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念、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控制等。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它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
特点: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自我观念、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控制等是其重要的内容。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因此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人的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儿童的自我意识各要素中,自我评价能力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自我意识的作用
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不仅是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将影响和制约其人生选择和行为取向。自我意识的作用包括以下几点:
1、目标导向作用:目标是个体发展的导航机制。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明确的目标,只有如此才会调动自身的潜能,激发强大的动力。
2、自我控制作用:一个人要获得发展、取得成就,光有目标是不行的,还必须具备自制的意识,对自己的情感、行动加以调节和控制。自我意识健全的个体,在对自我作出正确认识、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能够对自己的注意力、情感、行为等加以控制,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3、内省作用:自我意识健全的个体,不仅能够确立“理想自我”的内容,对自己将来的发展作出规划,而且能够通过自我控制来实现预期目标。
4、激励作用:正确的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个体形成准确的自我认知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立、自主、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激励个体去大胆尝试、积极进取,最大限度地调动个体的潜能,激发思维活动的功能,获得成就。
以上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自我意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