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让大家看到了多位英雄人物,还包括一些高龄老人,本可以安享晚年的他们却选择了冲在人民的最前面,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李兰娟院士,而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位73岁高龄仍不惧疫情的李兰娟院士的故事。
当疫情发生以后,李兰娟院士就表示自己想去到前方,自己不会因为年龄问题给任何人增加负担,自己身体还好可以走路,也不需要车子接送。当时听到这句话,让无数人都佩服至极,再一次让大家看到了她的担当和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李兰娟1947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的一个偏僻小村庄里,家庭极其贫寒,但是她从小就嗯喜欢读书,而且天资聪慧,从小学习成绩也很好,一直都是班级名列前茅的学生。但是在她13岁就读初中的时候,家里实在是贫困,母亲不得已想让她辍学回家帮忙干活,当时的她内心非常伤心,因为她真的很爱读书,但是由于无奈只好答应,好在她的老师认为这样一个优秀的学生辍学了有些可惜,于是帮她申请到了助学金,这才得以继续在学校求学。
她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高中时期又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学业,但是没曾想当时取消了高考,她只好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之后当起了代课老师。
或许是生来就有的善良,又或许是因为多次受到老师的帮助使得她一直都想着为他人多做一些事,于是她利用空余时间学会了针灸,周围有人需要针灸时她都会去帮忙。后来村里组建了医疗队,大家想让她来做“赤脚医生”,要知道她当时教师的工资是“赤脚医生”工资的好几倍,但最后她依然放弃了教师工作,当起了赤脚医生。
那个时候当“赤脚医生”很苦,很多时候都需要靠走路去山上采摘药草,但是这也让她很快认识了许多的药材,并且对功效也都熟悉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其实也是她靠自己的辛苦付出与他人的认可,她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进行深造,从此便开始了她正式的学医之路,毕业之后的她被分配到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此后的她多次做出巨大贡献,她曾花费十多年的时间,大大地提升了重型肝炎的治愈率,一时之间闻名全国。2003年非典时候她的重大决定和举措,要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同样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兰娟院士由于一次次的战功获得了许多大奖,而且她在学术上也同样很优秀,她主编了专著11部,发表的论文多达200余篇,SCi收录20余篇,承担了多项重大项目,还是国内唯一的一个传染病学的院士。
如今已经是73岁高龄的她不惧疫情,主动请战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她的丈夫郑树森同样是一名优秀的医生,两人结婚45年从未红过脸,知道李兰娟要驰援武汉,还亲自为李兰娟下厨,可谓是一对让人羡慕的夫妻。
对于这样的李兰娟院士,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赤脚医生是毛泽东主席在六十年代未,文化大革命中的产物。他(她)们产生于生产队里有文化、有品德修养的青年男女,是六七十年代农村的主要的医疗主角,他(她)们不分田间地头,不分昼夜,有求必应,而且不收诊费,是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
他(她)们定期受公社医院的医生传授医疗技术,虽然医疗水平不太高,但他(她)们的责任心很强,决不象如今的医院,变成捞钱的工厂!
六·二六卫生工作指示:把医疗工作放到农村去!
早在1964年8月, 毛主席就批评过北京医院脱离群众,他说:“北京医院医生多,病人少,是个老爷医院,应当开放。”
到了1965年6月26号,毛主席又对卫生部长钱信忠发脾气说:“这样的卫生部还算什么人民的卫生部?改叫城市卫生部好了,或者干脆叫卫生部好了。”
其实呢,半年多来,毛主席批评过北京医院后,卫生部做的工作不少了,仅仅半年时间,就在全国十一所医学类院校开办了很多短学制的医学速成班,培养了140多万卫生技术员。
但是,毛主席发现,140多万卫生技术员竟然有70%依然聚集在大城市,20%在县城,广大的农村只有10%。
要知道,当时,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5%,85%的人口都在农村。
另外,医疗经费的配制也被城市占去了75%,农村只有25%。
所以,毛主席发脾气了,“卫生部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主要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这批评很严厉了!
在接下来的卫生工作会议上毛主席继续指责一些医务人员只想留在大城市,坐在大医院,戴起大口罩,做起“大老爷”。
毛主席要求卫生部转变观念,把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投放到农村去。
但是,毛主席惯常实事求是,他指示说:“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不应该把精力放在钻研高、深、难的复杂疾病上,而应该培养大量懂得防,(能)治常见病、多发病和处理意外伤情的卫生工作人员, ‘要把医疗卫生重点放到农村去’ !”
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工作指示”。
指示发出之后,卫生部立即执行了起来。
有不少大城市的高级医务人员纷纷被下放到了农村,依托在农村他们开展了培养农村卫生工作人员的大运动。
不被下放的医生们除非体弱多病者,也必须分期分批到农村开展巡回医疗,也必须边开展医疗活动边开展教学活动。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个特殊时代的产物——赤脚医生,也就应运而生了。
而,被培训的赤脚医生呢!也都是经过仔细挑选的,并不是只看什么出身和政治成分,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毕竟,医学是科学。
当时选拔赤脚医生有两个条件:
一:医学世家的子弟,即是说大量启用中医。
二:必须是高中毕业生,看得懂医术医理,因为要从速培训成才。
被选拔出来的人集中到县卫生学校培训一年二年,然后发回原籍成立村卫生室,他们就是“赤脚医生”了。
即是说,赤脚医生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并且师资力量也很好。
后来,也有很多下乡的知识青年加入到了赤脚医生的队伍里。
现在,有某些人认为赤脚医生没有本事治病,说他们医疗水平不高,没啥成绩。
都是胡说。
医疗水平不高是事实,毛主席本人也承认这一点,他说:
事实正是这样的,赤脚医生治好的虽然都是感冒发烧的小病,磕着碰着的包扎,但也比被神棍和巫医骗要好。并且遇到治不了的大病了,他们也懂得指导农民去正规医院去看病,很多时候还要亲自陪着病人去医院,敦促农民去医院。
在以前,农民不习惯去医院的。
功劳很大!
另外, 赤脚医生在全民防疫、防止各种传染病和宣传卫生知识方面功劳更大,是他们在乡村中挨门挨户的发药,讲解防疫知识以及医学常识。
别的不说,赤脚医生对新生儿成活率的大大提升其贡献值就应该排第一,因为他们总是能第一时间冲到产妇们床前。
就是在五十年代,农村新生儿的死亡率也一度高达30%,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农村中根本就没有妇产医生,都是些旧时代的接生婆在接生。接生婆们靠的是“过来人的经验”,一味的蛮干。莫言的小说《蛙》里面对接生婆的行为有描述:
这些接生婆遇到难产的产妇了,不仅接不来孩子,甚至能把产妇害死。
赤脚医生出现之后,这种野蛮现象就消失了,新生儿很少夭折了。
关于赤脚医生,还得从1965年说起。1965年1月,毛泽东指示城市高级医务人员下农村,为农村培养医生。卫生部党组决定将城市卫生人员到农村开展巡回医疗作为一种制度,凡主治医师以上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除年老体弱多病者外,都要分期分批轮流参加。五个月后,毛泽东再次发出“六二六”指示,促使巡回医疗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开展起来。在巡回医疗中大批医务工作者下乡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农民家中或田间地头看病治疗。很多知名的专家也纷纷下乡,在为群众看病的同时,手把手地辅导农村卫生人员,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培训出的“赤脚医生”成为了为农民提供初级医疗服务的主要力量。到1975年底,全国有赤脚医生150多万,生产队的卫生员、接生员390多万。全国城市和解放军医务人员先后有110多万人次下农村巡回医疗,有十几万城市医务人员在农村安家落户。高等医药院校毕业生70%以上分配到农村。全国5万多个 农村人民公社 ,基本上都建立起了卫生院。
提这问题的多读读 历史 ,当年农村医疗水平差,医生少,毛主席亲自提出来的普及农村医疗,和当年大力开展识字班差不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