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毛泽东诗词《七古》中的一句
《七古 咏蛙》
毛泽东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毛泽东把青蛙本身的形象升华到如此高妙的境界,则闻所未闻。诗人用轻松而充满情趣的笔墨,通过一只小小的青蛙,却表现了感人心魄的英雄情怀和壮怀激烈的宏大抱负,小中见大,举重若轻。然而,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贴切,丝毫看不出“故作惊人之笔”的做作。把青蛙下蹲姿态写成“如虎踞”,是非常传神的,因为蛙蹲和虎踞这两种姿态确实酷似。而“虎踞”却把青蛙身上的“虎气”凸现出来了,诗人给它赋予了“虎”的气质,这种联想的确是神来之笔。把其它“虫儿”作为陪衬的对象,合乎青蛙的活动规律,这就让青蛙的“万虫之王”形象跃然纸上,又让人陡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叹。
这句话出自毛泽东的诗作《七绝·咏蛙》,全诗如下:
七绝·咏蛙
毛泽东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译文:独自坐在池塘边如同虎踞龙盘,绿树底下养精蓄锐,春天到了我不先开口说话,那个小虫子敢作声?
这首咏蛙诗气魄很大,作者托物言志,以蛙自比:虽是小人物,也有龙虎之姿,也有不凡气慨。
1910年秋,16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冲,到五十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毛泽东从偏僻的韶山来到地处繁华闹市的新式学校东山小学,同学中大多是富家阔少,衣着讲究,举止文雅。而毛泽东通常是身着破旧的短衣和裤子,且来自外乡,年龄也比其他同学大6岁。
这个"新来的乡巴佬"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嘲笑和蔑视。但这种自卑不但没有使他沮丧,却更加激发了他宏伟的抱负和奋发向上的勇气。
扩展资料:
该诗最早是由1987年7月17日《羊城晚报》发表的一篇不足200字的短文“披露”的。此后,许多报刊出版物将该文中提到的咏蛙诗,当作毛泽东的诗作加以传播。但该文作者既不是毛泽东作诗的见证人,也未交代是从何人那里、从何处资料中得知此诗的,故一般认为是伪作。
另有李世民、薛瑄、严嵩、张璁、郑正鹄等多个版本的类似民间故事流传。
毛泽东(1893-1976),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观、文化观、文艺观、文学观、语言观以及诗篇词章和政论文字,对现代中国的语文教育产生了相当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