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兴趣
2、价格贵
3、没有效果
第一条是客户对产品暂时没有需求,这就需要你将客户潜在的需要挖掘出来,引起客户购买的欲望;
第二条第三条是客户已经有了购买需求,但是担心物非所值,这个时候你就要充分的向客户展现产品的价值,只有产品的价值远远超出你给出的价格,客户才会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
核心就是增加产品价值,包括产品本身的价值和附加值,然后向客户展示这种价值,无论什么时候,价值才是关键的,客户觉得价格贵,要么是你的产品不要位,要么就是你没有向客户完整的展现产品的价值,后者情况占大多数。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顾客也会把自己摆在商人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购买过程。 催我点评、催我办卡、催我用套餐服务……这些在商家看来没什么,都是家常便饭了,但是对于顾客来说,一旦用力过猛,换位思考,在顾客看,你是商人,急着赚钱,你越卖力就越显得赚这笔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举个例子,顾客去商场买一件衣服,会有目的性很强的情况。 通常这个时候,会有营业员凑过来问“您好,看看服装?”,也有的店员会在不远处盯着,直到顾客走进“服务区”。 然而对于“服务区”的顾客来说,营业店员的行为会让顾客产生抵触心理。这就是所谓的“反感”。
1 为什么这种看似普通的做法会让人不舒服,甚至反感? 因为这类行为的人都让人捉摸不透心理,貌似被当做猎物盯上了。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就是一个危险的讯号。当动物感受到被窥伺时,第一反应就是绷着一根弦,同时夹杂着恐惧、抵触。 因此,当顾客感到你对他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他就感觉自己像瓮中之鳖,但是谁都不喜欢这种感觉。 接着当他确认你的身份只是一个有求于他的商人,那么这个时候地位发生了转化(如果对方的地位高于自己,那么会采取躲避;如果像现在这样对方的地位对自己不构成威胁,那么会采取抗拒),简言之就是他不怕你并且拒绝的态度比你想象中更坚决。 仔细去想想,问题是出在了用力过猛上。 是啊,用力过猛,我们怎么去衡量有没有“用力过猛”? 那么怎么样才算不用力过猛,但是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2. 如何正确看待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像刚才的事例,我们都会觉得——如果自己不盯着顾客,怎么能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上前?万一顾客要顺走什么东西怎么办?如果不问他想买什么,怎么帮顾客筛检掉他没有意向买的东西? 店员只要看着就好了,如果顾客有需求,就会喊你的,没必要跟这么近,这个时候距离倒真的是产生美,让顾客自由选择,他如果需要你提供筛选或者提供经验,也一定会开口的,如果担心顾客顺走东西,其实只要在顾客离场时,关注一下物品是否有变动即可,相信现在的商场,每个店都有对讲机,或者每一层都有监控和安全人士。 店家想把顾客往身边拉,但是店家的立场又决定了两者之间有利益挂钩。 那么首先我们应该保持这样一种心态:我的产品够硬,服务够好,我们和顾客之间地位是一样的,各取所需。 服务好是必须的,姿态太低则是弄巧成拙。
3. 怎么去衡量是“服务好”还是“用力过猛”,这就是见机行事。服务员处处体贴留意,知道在恰当的时候施以援手,也知道为顾客营造私人空间。 所以归根结底,我们要分清服务好和用力过猛的界限。 有人会质疑,在日本的跪式服务算是低地位的服务了吧?人家照样做得很成功啊! 人家做得成功不是因为低地位,而是在于服务的面面俱到、体察人心。如果你不懂得用户体验,用户痛点,又如何来做适合不同用户的优质服务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