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1. 青霉素G类。如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 、长效西林等 。
2. 耐酶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新青Ⅱ号)、氯唑青霉素等。
3. 广谱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
4. 抗绿脓杆菌的广谱青霉素。如羧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呋苄青霉素等。
5. 氮咪青霉素。如美西林及其酯匹美西林等,其特点为较耐酶,对某些阴性杆菌(如:大肠、克雷伯氏和沙门氏菌)有效,但对绿脓杆菌效差。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细胞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但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死亡。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为皮肤反应,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对本品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注入鞘内可致癫痫样发作。大剂量长时间注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药或降低剂量可以恢复。
使用本品必须先做皮内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方法(简称青霉素皮试)及体外试验方法,其中以皮内注射较准确。皮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约有25%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人死于皮试。所以皮试或注射给药时都应作好充分的抢救准备。在换用不同批号青霉素时,也需重作皮试。注射液、皮试液均不稳定,以新鲜配制为佳。而且由于自肾排泄,肾功能不良者,剂量应适当调整。此外,局部应用致敏机会多,且细菌易产生耐药性,故不提倡。
中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自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而美国仅13克,据报道显示,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
很多疾病久治不愈或者反复发作与滥用抗生素密切相关。现在愈来愈多的人意识到不能滥用抗生素,但是哪些药物属于抗生素呢?
如何辨别抗生素?
一个办法是 ,了解一点药品通用名的命名方法,即同一类药物都用共同的词干或词头。记住常用于抗生素药物命名的几个词干或词头就能识别。
下面例举一些常用的抗生素药物:
磺胺——磺胺类抗菌药,用作词头。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
霉素——各类抗生素都有用这个词干的。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类的药物都用这个词干。
西林——青霉素类药物。
头孢——头孢菌素类药物,用作词头。例如,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头孢丙烯、头孢地尼、头孢克肟、头孢泊肟酯。
培南——碳青霉烯类药物。
环素——四环素类药物。
沙星——喹诺酮类药物。药品的标签上,看到药品名中有上面这些词干或词头,就可认定是抗生素。
上面的办法有的时候不一定正好对上,下面还有一个简单且更加精准的办法,可以粗略的判断这个药物是不是抗生素。 在药品标签或说明书的“适应症”或“药理毒理”一栏中,凡表明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疾病的药物,具有抗菌作用或抑菌作用的药物,就是人们指的抗生素,即用于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例如,在阿莫西林的说明书上“适应症”: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说明书上“药理毒理”栏上说,“……等均有抗菌作用”。就可认定阿莫西林是抗生素类药物。
抗生素的正确打开方法
①先明确病原菌,然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②最好可以遵医嘱用药,剂量够,疗程足,这样在确保疗效的同时,也可防治病菌产生耐药或者病情反复不定。
③在输抗生素的时候,最好做过敏试验(多是青霉素,头孢),了解自己用药过敏史。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以口服为主,较重者宜肌肉注射给药,严重者可静脉输液。
注意: 有肝肾功能损坏的病人用药得慎重,肾功损坏时慎用氨基糖苷类、多肽类、万古霉毒等药物。肝功损坏时应慎用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利福平等药物。
其中,感冒、慢性咽炎、妇科炎症、前列腺炎等常见病使用抗生素时都需谨慎,(我表示,平日感冒自己吃药一个星期多点才能好,不吃药也是一个星期多点就好了),长期使用抗生素还会造成身体耐药性,儿童用药过量或用药不当还会影响生长发育。小伙伴们,看完赶紧转发给父母长辈科普一下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