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啊
果断合工大,以后考研,找工作啥的,你会发现,有个门槛叫,双211
我长话短说了,首选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其他2个学校所在的城市不行,宣城和宁波都不太行的。如果要排序的,南京第一,宁波第二,宣城最后。
三所大学都还不错,若注重大学知名度,那就选择合肥工业大学,若已注重城市,专业,可以考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皖江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的典型范例,开创了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新模式。2012年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首届招生,宣城校区与合肥校区按两个代码,面向全国一本线以上招生,学生完成学业后,按照合肥工业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符合毕业条件的颁发同一合肥工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同一学士学位证书。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坐落在有“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之称的宣城市区南部,这里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宣城校区规划占地面积3135亩,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宣城校区建筑设计融合徽派建筑元素,通过依山就势的生态布局,构建一个水转山绕、人杰地灵的现代大学校园。目前校区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初步达到比较优越的办学条件,教学楼、实验楼群、计算中心、工程实践教学中心、 体育 场馆等教学设施齐全,图书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校区医院及综合服务区基础设施完备。
宣城校区是合肥工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对宣城校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宣城校区依托合肥工业大学学科优势,面向地方经济 社会 发展需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宣城校区专业建设,依托学校现有的办学优势,以建设适应地方经济 社会 发展需要的专业为起点,逐渐形成与合肥两个校区互为依托的专业布局。学校负责规划筹建、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学生管理、质量监督、招生就业等,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学生培养质量。学校组织精干、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落地宣城,作为宣城校区教学的中坚力量。宣城校区目前设有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系、电气与自动化系、能源化工系、城市建设工程系、生态环境系、物流管理系、经济与贸易系、文法系、英语系、食品科学系等12个系,1个基础部,共30多个本科专业,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实现与合肥校区差异化发展。目前,宣城校区有在校本科生9532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学校始建于1960年,应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隶属中央(军委)气象局,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区,校园占地面积约两千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万余名、硕博研究生近4000名、留学生1600余名。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蝉联全国第一、获评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4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8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8个学科领域,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现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20个专业学院,拥有雷丁学院(中英合作)、长望学院(拔尖培养)、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藕舫学院(创新创业)、滨江学院(独立学院)等高水平办学机构。
这三所大学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录取分最高,如果你的分数够上南信大就毫不犹豫地选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超级牛逼,。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机器人等专业非常火爆。合工大老牌211,综合实力不弱,宁波大学是这三个大学中实力最弱的,综合实力不强,更没有优势学科,但是发展势头很好。
应该是合工大最好
建议合工大宣区,我就是合工大宣区毕业的,分数线对于本部有优势,毕业证学位证、找工作考研与合工大本部没有区别。缺点就是相对于本部找工作要往合肥校区跑,但是考研保研率是一样的,甚至更高一些。
南信大的气象专业全国第一。选这个专业以后就业不用烦的
能在省城谁还去地级市
由国内某知名机构发布的国内各大城市的排行榜单揭晓,毫无悬念的是,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江湖地位依然无人可以撼动,只是15个新一线城市的排名似乎有些出人意料,其中各大网站上最刺眼的标题就是:浙江宁波被安徽合肥所取代,从此之后,合肥上位“新一线城市”,宁波“沦为”二线城市,那么两座城市之间,真有这么大的差距吗?
浙江宁波,副省级市,国家计划单列市,在浙江省内的江湖地位仅次省会杭州,作为国家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宁波的城市影响力与日俱增,经济发展同样可圈可点,江浙沪地区有六座GDP破万亿的城市,宁波就是其中一座,在五座国家计划单列市中,宁波的整体实力,位于深圳之后排在第二,宁波老百姓的人均收入,在经济发达的江浙沪地区也位列前茅,那么安徽合肥呢?
合肥,安徽省的省会,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无可否认的是在安徽省,合肥的综合实力显然是最强的,它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滁州,阜阳,芜湖三座城市之和,这些年来,合肥各方面发展速度惊人,经济总量的增速已经堪比当年的深圳了,加上合肥已经成为国家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合肥成为新一线城市,也是实至名归。那么一座新兴的“新一线城市”合肥和一座刚刚“沦为”二线城市的宁波,他们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呢?
首先合肥虽然是安徽省的省会,还有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国家科学中心等称号,但是论城市级别,只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市吧,解放前合肥是个不知名的小县城,在省内论历史文化底蕴不如安庆,论经济不如芜湖,完全依靠安徽全省之力,才有今天的成就,虽然现在贵为“新一线城市”,但是排名是垫底的,要保住“新一线城市”的称号,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那么反观“二线城市”宁波呢?
有人说,都说合肥经济发展迅速,在25年的时间里,经济总量翻了50多倍,但比起宁波的经济总量,尚有不小的差距,论城市级别,更加不能跟宁波比肩,两地居民的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消费能力和存款数,差距明显,集一省之力而“肥”之的合肥,虽贵为“新一线城市”,但是其综合实力,未必比“二线城市”宁波高多少。
也有人说,在浙江宁波有多少来自安徽合肥的外来务工者,那么在安徽合肥,你又见过几个去合肥打工的宁波人呢?一座是刚刚晋升为“新一线城市”的合肥,另一个是被“沦为”二线城市的宁波,在您的心中,两座城市之间,究竟孰强孰弱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